APP下载

牌匾立体雕刻法角度探索

2020-11-03邵学军

天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轮廓线牌匾笔画

文 邵学军

一、古人制作牌匾的局限性

1.古人没有X 光学仪器,无法了解人体“眼球结构”,无法证明所看到物体的正确直视点、最佳焦点范围度和“余光”的最大限度。

2.古人没有照相机,不知道照片中的物体会有空间立体感。所以,在绘画中,无法将平面纸张上的物体“立体”起来。同样,古人在牌匾雕刻中,对雕刻的深度、角度“不得法”,完全凭师傅个人感觉进行,造成雕刻出来的字“死板、扁平”,视觉效果差。(见图1、图2、图3)

3.古人对“雕刻角度”认识水平普遍偏低,肉眼“看不出问题来”。而当代雕刻者,有绘画基础,严格训练过绘画当中的“一点透视”法,知道物体的透视、比例、结构以及体积感、重量感、空间立体感。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掌握的技能,面对古人平视的“散点透视”雕刻法,自然得心应手。牌匾不仅要从正面看,还要从左、右、上、下、中五个方向看,不仅是看到字本身,还要能感受到“活灵活现”的动感。

二、牌匾雕刻时“阳刻”与“阴刻”

雕刻时,对于牌匾阳刻的“凸鼓”,究竟凸多少才算凸呢?对于阴刻,究竟凹进去多少才对呢?笔者反复试验了十几年,不断改进刀法,终于获得诀窍:人体120°视觉 “立体雕刻法”。

透视学所讲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科学地告诉我们“一点透视法”①“一点透视法”,就如相机镜头里看到的物体“近大远小”。而“散点透视”则是古人在国画中,想在哪里作为视点就在哪里画一座山几座房子,完全是按心理需求随意发挥,根本无透视关系,而古人雕刻时也如此操作。在视平线上的视点、消失点,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的视野范围在90°~120°为最佳。

根据这个原理,得出牌匾雕刻角度的要素:

1.雕刻字的笔画,视野角度大于120°,就属于人眼视野余光范围,在这个角度雕刻的字,视觉效果就“扁平”不立体,因此决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2.视野角度小于110°的字就“瘦窄”,而小于100°,视觉上就更瘦小。古人刻牌匾时即会有这样的误差:不是大于120°,就是小于100°。

图1 视线与成像角度范围

图2 人视野角度范围

图3 最佳视野角度与余光范围

三、从业中的突破与发现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其中奥秘,又反复实践,得出最终结论:

1.“凹型”字雕刻角度,必须控制在110°~120°之间。再依据书法字的笔画轻重,宽窄肥瘦,在“一点透视法”的角度范围内灵活调整,深度随着起伏变化而变化,将二维平面创作为有深度空间的三维立体感。

牌匾悬挂起来时,字形处处清晰,字的各个受光面充分均匀,让人在不同角度看起来,都有呼之欲出的强烈立体感。

这一重大突破,纠正了古人“散点平视”雕刻缺陷,填补了千百年牌匾史空白。(见图4)

2.“半球形凸鼓”字。由于它是沿着字的轮廓线,一边向下刻,一边逐渐将字“留”出笔画的凸鼓形,在左右上下观看字时,木板表面轮廓就遮挡了一侧部分笔画,甚至另一侧半边看不到,造成笔画“瘦细”,好像字被缩水的感觉。

因此,在字本身的轮廓线之外,还要根据字大小,向外扩一条附加轮廓线,也就是另外增加一个斜角,这个斜角,就是保证左右看时,必须一眼看到字底本身轮廓线。换句话,就是笔画凸鼓处,与附加轮廓线要形成一个夹角。

古人的夹角太大了,再加上笔画最高处,基本是木板本身的平面,因而显得非常死板。而笔者将夹角严格控制在120°以内,同时,笔画的弧线与半球形吻合,最高处是饱满的“满弓”半球形。(见图5)

这个半球形,不是圆规划出的,也不是尖三角,而是类似于射箭的“满弓”。这个饱满度,正是多年反复试验出来的“120°弧线合体”。当牌匾悬挂起来观看时,立刻出现了“活灵活现”的感觉。

牌匾雕刻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历史文化和历代匠人的心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理应运用科学,使这项古老技艺发扬光大,科学传承。

图4

图5

图7 阴刻

阴刻字,字形丝毫不走样,又由于字里的凹面完全能看到,各个反光面交相辉映,在近处看是凹的,越远看越凸鼓,使人产生扑朔迷离的阴阳交错感。

猜你喜欢

轮廓线牌匾笔画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找不同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一种有效的秦俑碎块匹配算法①
添笔画等
银行荣誉牌匾岂能“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