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环境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影响

2020-11-03连春明刘洋洋吴世通

山西建筑 2020年21期
关键词:胶凝环境温度水化

连春明 刘洋洋 吴世通 王 进

(1.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2.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1 概述

混凝土早期性能演变多被描述成基于成熟度或等效龄期的模型,一般认为,由相同胶凝材料组成的混凝土,在相同成熟度时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与水化反应过程无关。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热化学放热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水化反应较慢,放热速率较小,在相同传热速率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更小。而当温度较高时,水泥水化速率较快,放热速率随之增长,当放热速率超过散热速率时,将直接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升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同时不同季节气候环境也有较大区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的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以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速率。进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裂缝控制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2 混凝土浇筑温度

我国自北向南纬度跨度大,依次跨越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气候区。图1收集整理了各气候区主要城市2019年的日平均温度数据。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冬季各气候区温差最大,达50 ℃,夏季温差最小。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环境温度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严寒地区(哈尔滨)冬夏温差最大,夏热冬暖地区(深圳)冬夏温差小。

现阶段,混凝土粗细骨料多为仓库储存,仅有遮阳功能,保温效果一般较差,原材料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配制出的混凝土初始温度也有很大区别。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得,混凝土出机温度为各组原材料的加权平均温度。翁定伯[1]利用该原理计算混凝土初始温度:

(1)

其中,Gi为i级骨料的含量,kg;ti为i级骨料的温度,℃;ci为i级骨料的比热容,kJ/(kg·℃);F为水泥和掺合料的含量,kg;tc为水泥和掺合料的温度,℃;cc为水泥和掺合料的比热容,kJ/(kg·℃);ω为单位混凝土的实际加水量,kg;tw为水的温度,℃;cw为水的比热容,kJ/(kg·℃);ri为第i级骨料的含水率。

受环境温度影响,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出机温度将有很大区别,同理,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出机温度也有较大差异。分别测试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数据整理发现,原材料温度与环境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如图2所示)。环境温度对原材料温度影响方程拟合见表1。

表1 环境温度对原材料温度影响方程拟合

以表2中配合比为例,按式(1)计算各原材料对混凝土出机温度的贡献率,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不改变混凝土配合比条件下,骨料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贡献率达78%,而水温对出机温度贡献率仅为8.6%。理论上通过调整骨料温度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效果最为显著。

表2 混凝土配合比

3 水化反应模型

胶凝材料的水化为放热反应,随水化反应进行,混凝土温度逐渐升高。而水化反应又与一般化学反应相同,符合Arrhenius[3]方程,温度越高,水化反应速率越快。随水化反应程度增大,胶凝材料颗粒被水化产物包裹,阻断水分传输路径,水化反应速率降低。因此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速率是非线性的,且受自身温度及水化反应程度影响。Rastrup E[4]考虑到温度对水化反应的影响,提出了等效龄期模型:

(2)

其中,te为胶凝材料水化等效龄期;Ea为水化反应的活化能;R为理想气体状态常数;T为t时刻混凝土的温度;Tref为参考温度,恒定为20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大体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任意时刻任意单元体内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内部自生热量与向外界传导净热量之和,宏观上混凝土热传导方程可简化为:

(3)

其中,ρ为混凝土的密度,kg/m3;Cp为混凝土的比热容,kJ/(kg·℃);T为温度,℃;t为时间,s;λeff为导热系数,kJ/(m·h·℃);Q为单位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量,J。

混凝土早期,胶凝材料水化速率较快,胶凝材料水化自生热量大于向外界传导的热量,表现为混凝土温度升高。随水化程度增加,水化反应速率变小,自生热量小于向外界传导的热量,混凝土温度逐渐降低。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初始温度越高,早期水化反应速率越快,进而影响混凝土温度发展历程。

混凝土的热传输同样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第三类边界条件假定经过混凝土表面的热流量和混凝土表面温度T与周围环境温度Ta的差值成正比。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值较大时,单位时间通过混凝土表面的热流量越大,混凝土温升越小。

4 有限元模拟

为探明环境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影响,采用等效龄期水化模型,建立2 m×2 m×2 m立方体几何模型。配合比选取表1中的配合比,环境温度分别选取2019年1月哈尔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五个城市的气象站2018年的监测数据,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取各地搅拌站原材料温度计算混凝土入模温度,作为模型计算的初始温度,哈尔滨市与北京市入模温度取5 ℃,上海市和武汉市取15 ℃,深圳市取23 ℃。模型侧面参考1.5 cm厚木模板,传热系数取10 W/(m2·K),顶面参考覆膜土工布养护,传热系数取5 W/(m2·K)。

选取武汉市1月份、4月份、7月份、10月份四个月的环境温度数据,模拟计算不同季节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其中心温度与里表温差的时变性发展规律(见图4,图5)。1月份入模温度取15 ℃,4月份入模温度30 ℃,7月份40 ℃,10月份35 ℃。环境温度以2018年武汉市天河站检测的日平均温度数据。入模温度选取2018年武汉市某搅拌站监测的入模温度数据。

图6为模拟计算不同季节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发展曲线。从图6中明显看出,由于施工环境温度的影响,同一配合比相同尺寸的大体积混凝土在不同季节施工,其中心温度有较大差距,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也有较大差异。

5 结语

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拌制的混凝土温度不同,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速率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养护制度条件下,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施工的相同尺寸的大体积混凝土,其中心温度和里表温差均有显著差异。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入模温度越高,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越高,待混凝土温度冷却至与环境温度相同时,产生的温度应力越大,越容易开裂。研究表明,混凝土骨料温度对混凝土入模贡献率最高,而混凝土原材料温度随环境温度呈线性变化规律。因此,当环境温度较高时,骨料仓库应做好遮阳降温工作。

猜你喜欢

胶凝环境温度水化
养护与拌合条件对碱渣-电石渣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汽车行驶阻力的影响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水化热抑制剂与缓凝剂对水泥单矿及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对RP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基于水化动力学模型的水泥基材料温度效应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水化热分析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