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发达国家陆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分析与经验借鉴

2020-11-03王乔博

物流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冷链标准化运输

魏 然,李 慧,王乔博

(中国民航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00)

1 引言

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外贸环境严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冷链物流业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预测,2019 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食品冷链物流总额将分别达到2.352 亿t 和6.1 万亿元,同比增长24.65%、27.08%。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接近100%的冷链流通率,我国生鲜产品全程冷链流通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流通损耗率接近2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8%。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冷链物流市场既呈现了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模式越发多样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全国布局等良性发展的特点,又突显出冷链标准、基础设施、物流服务等方面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有效的高质量供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而冷链物流标准则是引导和规范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如何建设科学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促进冷链物流安全服务和健康发展是我国冷链物流长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以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已历经长期发展,具有较高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和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陆空冷链物流覆盖到远距离航空冷链运输、地面冷链物流干支运输、源产地集配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多环节多流程,在社会冷链物流服务中占据主体地位。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发达国家陆空冷链物流标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借鉴其陆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的短板,进一步完善我国冷链物流标准。

2 我国陆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现状

2.1 基本构成

陆空冷链物流标准是基于运输方式视角进行定义的,其包括了道路冷链物流标准、航空冷链物流标准以及因多式联运而产生的衔接联运标准。结合冷链委发布的2019 版《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陆空冷链物流标准包括了专业术语、产品分类等基础标准,提供硬件保障的设施设备冷链标准,以及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标准等与陆空运输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标准,如图1所示。

图1 陆空冷链物流标准结构图

上述技术与管理标准板块是根据冷链物流服务对象进行的分类,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物流环节、影响等级、市场模式进行分类。以物流环节为分类依据,可分为最初一公里包装集配标准、航空与道路运输标准、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标准、终端市场运行标准、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等全链路冷链物流标准。以影响等级为分类依据,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为基础标准。随着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增长和中欧班列冷链专列的逐渐加密,国内与国际之间冷链货物流通更加频繁,由于冷链物流是上下游各环节全程温控和整体协同运作的过程[1],国内和国际冷链物流标准协调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2.2 发展现状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从覆盖范围到层次水平有整体提升。近两年冷链物流市场政策环境持续改进,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分别发布多项政策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如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中提出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明确了冷链物流标准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和责任主体。市场监管更加严格,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部法规要求食品储运经营企业设施设备依法备案,加强食品冷链流通、储藏等全程的信息监管,提高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如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规定了食品在冷链物流全程中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市场驱动方面,民众对冷链食品和高质量、高效率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围绕网络化、品牌化、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开展,以保证食品质量,降低流通损耗。

在此背景下我国陆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相关标准以及技术与管理标准都得到完善。2019 版《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收录了283 项农副产品、食品冷链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团体标准,其中新增陆空冷链物流标准集中在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互联网+”市场标准、供应链溯源和逆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冷链物流规范等方面。此外,冷链物流标准开始出现区域性协同趋势,如京津冀三地发布冷链物流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促进地区协同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建设还有待完善,如强制性标准缺乏、标准建设不完善、标准与市场现状匹配度低等。

2.3 未来趋势

标准建设协同越发成为冷链物流标准制定的关键。当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部门、地区分割严重,标准之间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随着区域协同化发展和提升冷链物流多式联运水平的需要,体现冷链物流区域协同和运输方式协同的标准化建设日益重要。冷链物品由于本身的自然属性对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敏感度差异较大,协调各类产品特有标准与陆空冷链物流标准,能够保证冷链物流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运输方式之间的协同是促进冷链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推手,陆空冷链物流运输在设施设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协同能够进一步提高转运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国际之间冷链货物贸易往来越发密切,冷链物流标准建设对接国际标准,有助于促进外贸流通、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信息技术标准逐渐成为冷链企业技术提升的重点。冷链物流价值的实现依靠全链条上各节点、各环节共同的高质量标准服务,短板效应非常显著。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有助于终端客户了解冷链物品被服务过程和实时状况,有助于冷链物流企业监管、优化冷链物流质量,有助于链条上各企业明确各方责任和追溯问题源头,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度,提高冷链物流服务的安全性。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日益成为冷链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以及人们对于冷链服务的选择多元化,冷链市场不再是单纯的比拼价格,而是比拼服务质量、效率、技术和更令客户满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化有助于服务链节点间、客户对企业服务能力和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企业或客户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商业决策提供支持。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升,一体化服务需求将促进冷链物流企业联盟化的盛行和服务功能集成商的出现,冷链物流行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突显,客户对供应链、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将倒逼物流企业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降低冷链物流流通损耗率。

3 典型发达国家陆空冷链物流标准构建分析

3.1 陆空冷链物流标准编制主体

3.1.1 美国。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是促进美国自愿性共识标准和评定体系并维护其完整性的组织,通过一系列评估和认可标准制定组织(SDO)促进国家标准的发展。当前美国有数百个标准制定机构,且积聚效应明显,前20 个机构制定了90%的标准。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有效采纳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进行充分公示和再修改等。尽管ANSI 本身并未制定美国国家标准,但它为企业、政府、协会、消费者等提供共同参与和推动形成共识性标准的场所,而对于与标准直接相关或受其影响的团体和个人都赋予申诉权力。此外ANSI 积极推动国内标准融入国际标准,替代了地区性标准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避免了标准成为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潜在壁垒。

美国农业部参与食品类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以及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监管食品卫生,确保食品安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布了相关食品安全法案、危害关键点分析,对食品安全涉及的各个方面以法规的形式进行控制,如《食品安全与运输指南》对关键点进行控制以保证食品在装卸、运输、储存中的健康和安全,《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中对农产品、食品药品、海鲜、化妆品等设定强制性标准。美国冷链协会由物流公司、航空公司、设备制造商等组成,其主要通过冷链质量指标和制定标准化原则保证货物安全。

3.1.2 日本。国际标准化认证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而且与公司扩大业务和盈利能力直接相关,为此日本在建设标准时更重视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日本标准的建设通常由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负责,根据国际标准ISO、IEC分类制定,而冷链物流标准则由技术委员会负责,同样日本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日本标准分为JIS日本工业标准、TS标准规格、TR标准报告三类。JIS 日本工业标准由起草委员会等提交,并在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小组委员会讨论后发布。TS标准规格的发布是由于尚未发布关于建立JIS 的共识的标准文件,或JIS文件未能及时由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但是确定将来可能会建立JIS,经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委员会讨论后发布,由公司和组织提交。TR标准报告是促进标准化的文件,例如与标准化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它们本身并不是JIS,经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委员会讨论后发布,由公司和组织提交。

日本标准协会作为日本的国家标准化中心,从事标准化的发展、传播和建设工作。基于国内外对标准制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立了开发和发布JSA-S的系统,以灵活满足这些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2017年建立的《冷藏包裹的陆路运输规范》对冷链货物的陆路运输和转运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制定了规范。

3.1.3 荷兰。荷兰是欧洲农业和食品的主要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出口产品类别中切花、肉类和牛奶排在前列,出口国家前列为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荷兰拥有鹿特丹港大型港口、欧洲排名第三的易腐货物航空枢纽史基普机场以及完善的道路网络,具有远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位居民冷藏仓库容量,2017 年达到0.96m3。荷兰进出口产品的易腐特性对冷链物流有很高要求,相匹配的是荷兰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和完善的陆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能够保证产品储运质量。

荷兰食品和消费品安全局(NVWA)制定了多项法律确保食品安全,《商品法》对食品仓储运输的温度环境出台规定。此外,欧洲法律在荷兰的应用越来越多,如《通用食品法规》等,而欧盟采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比世界范围内制定的标准更为严格。法律还要求与食品相关的企业根据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制定食品安全计划。荷兰皇家标准化学院(NEN)作为荷兰标准化委员会和荷兰电工委员会服务的综合组织,确保荷兰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国际和欧洲标准以及国家标准的制定,促进荷兰内部标准的使用和标准化,以及以荷兰为中心,提供有关标准和标准制定的信息。荷兰推行的标准中除了欧洲和国际标准外,其自身标准分为荷兰标准(NEN)、荷兰实践准则(NPR)和短期的荷兰技术安排(NTA),而在标准的制定中要经历提案、制备、成立标准制定技术委员会、开发标准、NEN 出版、用户实践和评价七个步骤。

3.2 陆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内容

3.2.1 美国。在冷链标准化建设方面,美国政府为了保证冷链物流中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制定了包括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配送等全流程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避免某一环节操作不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肉类产品运输配送安全指南》中,采取对整个生产规范以及整个食品生产和分销链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在内的预防方法来控制危害,包括人员培训、储藏系统、车辆设备等硬件方面,以及预装、设备检查、装载程序、在途运输、卸货、分销、监控操作等全流程中的关键节点。此外对于生鲜类产品,美国同样采取全流程处理,从田间采收、预冷到消费者冰箱实行全链条低温控制,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2%。

在空运环节中更加强调环节的协调和相关设备的应用。货机和客机航班在装卸冷链货物时所需资源不同。货机停靠在临近货站的货机坪上,由负责冷链完整性的货物装卸员负责,而客机航班则停靠在距离货站较远的客运机坪上,由普通装卸员负责。此种情况的标准化做法是通过使用温度标签并由负责人进行监控。在货物配装中要重视货物隔离,避免与其他易腐品相邻而受到污染。对于特定货物要监控终端温度,并及时再次预冷确保冷链完整性,通过与货主的信息共享实现货物直接交接,减少中间整合环节,此外应实行IATA 的CEIV 认证和Fresh认证。

3.2.2 日本。JIS 标准中对相关设施设备等建设标准,如《JIS B 8614:2018》规定了机械运输制冷单元制冷能力测试方法,《JIS X 0515:2013》中对用于货物装卸、运输、接收的标签进行标准化等。标准协会制定的《JSA-S 1018:2017》对陆路转运温控物品的操作进行规范,《冷链物流服务的组织要求》中对经营冷链业务的仓库企业和运输公司提出服务规范运作等。同时日本冷链物流标准广泛采用英国标准和对接国际相关标准,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此外,日本重视海外冷链物流项目的扩张,如通过制定东盟-日本冷链物流准则、分销设备的推广等措施推动海外市场发展,结合东盟国家冷链物流的水平和特点,建设基础设施、仓储企业、运输公司和政府部门等构成的物流系统。

物流冷链温度层分为冷冻(-40℃;-40-18℃)、冷藏(-18-10℃)、定温(+5-18℃)三层,并从产地、仓储中心到消费者的全流程中对关键节点的冷链操作进行规范。对于仓储企业要保障产品入库、保管、出库环节的温度控制,以及做好应对各类意外突发情况,如停电等。承运人在查看货物状况时要确保环境的可靠,为此设置产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上限和车辆预冷等。在途运输中要装备温度管理系统,以及确保车辆全程处于制冷状态。除此之外,还要确保低温下装卸和车厢卫生等。

3.2.3 荷兰。作为欧洲易腐货物运输的主要航空枢纽,荷兰史基普机场具有先进的冷链货物保障能力。机场拥有IATA D的CEIV药品认证,并提供实时24/7全天候温度数据访问服务。机场每家装卸公司都加入了Pharma Gateway Amsterdam(PGA),具有药品运输的专业能力,PGA提高了荷兰航空货运公司和18家物流公司之间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并支持所有成员获得独立验证。基于IATA认证的支持网络,史基浦机场建立了完整的CEIV认证的供应链。此外机场开发了能够识别单件货物如温度峰值等异常情况的药品运输预警系统,保证药品冷链运输质量。

荷兰重视食品的追溯制度,企业在遵守食品安全法规条件下,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可追溯性记录,如对于乳制品在包装上印制追溯码,并由物流各节点添加各自标识,以保证产品各阶段运输状态可实时追溯和消费者倒序追查[2],从NEN-EN-ISO 22000 到NEN-EN-ISO 22005 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荷兰皇家标准化学院(NEN)国家标准产销监管链(COC)提高涵盖包括所有供应链参与者以及实物和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此外企业之间可建立担保制度和更开放的环境以保证食品安全,企业自身也可制定质量体系以满足特定需求。荷兰物流业提供了供应链的高度可见性,以便完善仓配管理、监控产品质量和提高从“农场到餐桌”的产品追溯能力。初级农产品方面,荷兰冷链物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如芦笋-冷藏运输指南(ISO 6882:1981)、黄瓜-储存和冷藏运输(ISO 7560:1995)等,以及农产品运输的包装要求(ISO 6661:1983)。

冷链标准与切花的质量和保鲜期限息息相关。花卉行业贸易模式由传统供应链、拍卖进口供应链、拍卖零售商供应链向传统直接供应链和大众市场直接供应链转移,其中传统直接供应链和大众市场直接供应链删减如进口商、拍卖平台等供应链环节,向更多注重产品质量、交付可靠性和可追溯性的大型零售商直接采购转型。在切花的陆空联运中,产品变质多发生于从农场到货运代理在途运输、货运代理处装卸储存、机场装卸环节,为此各环节需要重视信息畅通、设施完善、作业标准等,如生产端的采后预冷、冷链运输,货运代理的冷链设施、作业标准等,以及航空公司航班延误处理、货舱温度调节监控、路线选择等。

4 经验借鉴

4.1 加强标准建设协同化

扩大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框架,形成冷链物流标准与产品标准化、标准化范围界定、供应链全流程的协同[3]。不同产品自身的天然属性对运输环境的敏感度差别较大,从设施设备、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打造多温湿层级冷链物流服务产品,促进产品标准化和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化的深度融合。冷链产品相关的不同社会主体具有差异化需求,冷链标准建设要积极融合各方实际情况和意见,建立利益相关方申诉机制,从而提高标准可行性,如考虑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生产经营端成本负担、消费端需求观念等因素。冷链物流服务是全流程性服务产品,标准制定应重视供应链全链路协同性,避免短板效应影响整体服务标准。

4.2 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化

冷链物流标准建设要积极对接国际标准,推动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国际输出战略的实施[4]。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多元化发展,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国际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冷链物流国际标准化能够有效助力我国外贸发展,促进国内冷链物流服务认可度,避免其成为我国产品输出国外市场的潜在壁垒。冷链物流标准国际输出战略一方面能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国际认可度,另一方面能够形成服务外贸的独特优势。

4.3 多举措促进企业服务标准化

冷链物流标准是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实现路径设计,是以整体协同挖掘降本增效的顶层战略。政府、协会以牵头、鼓励等多种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行业的应用,加快冷链货物在途监控和实时追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两端市场为抓手逆向推动冷链物流企业技术服务标准化。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和大型龙头企业,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服务专业化优势和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从用地、税收等多项政策、政企联合共建等多方面支持合理规划和引导产销两地公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冷链物流服务成本。

猜你喜欢

冷链标准化运输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