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

2020-11-02吴小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方法

吴小艳

摘要:整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涉及更多繁杂的知识点,学习难度非常大。为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多样化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改革所需,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育亟需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通过转化教育观念、设计问题启发、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开展实验活动等多元渠道,体现因材施教的创新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堂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方法

进入初中阶段,生物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为学生打开了认知世界、了解自然、把握生活规律的“窗口”。深度解读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基于新课改背景探索初中生物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模式,唤醒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中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究,既能夯实知识基础,也能提升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以下整理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转化教育观念,推进深入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追求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模式,要先从教师转变观念着手,再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过去浅层理解延伸到深度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再加上学生独立且深刻的思考,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积累知识经验,提升学习有效性。例如,学习《细胞》这一章节时,整合理论知识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细胞概念以外,还要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与运用细胞知识,增强理性认知。课堂上,为了激活学生的主观意识,丰富学习体验,我提前准备了有关“细胞”主题的微课视频,系统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分裂过程等等,初步认知细胞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都知道细胞是有生命的,那么怎样延续细胞的生命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大家的探究意识,结合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顺理成章地导入实验活动,通过“学”与“做”相结合,进一步了解细胞分裂过程,形成深刻认知。

二、设计问题启发,激活思考动机

课堂提问是启发理性思维、推进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有效提问的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动机,也促进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升学以致用能力。例如,学习《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设计“问题链”:①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之间有关联吗?②细胞大小是否会影响其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过程?③细胞增殖须满足哪些条件?请描述增殖方式与增殖过程。④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之后,体积有变化吗?层层递进的设问,吸引了学生的专注力,结合教材内容逐一找到答案,也就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再如,学习《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时,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两种主食都富含哪些营养物质?”、“炒菜时经常用到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不同类型的油,它们的营养物质有什么区别?”整合知识资源,导入生活案例,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主动学习与思考。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式

整合生物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必然要让学生经历思维变化与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生物内涵,灵活运用生物知识阐释生活现象,建立实践经验。因此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与直观性,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融合课程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工具于一体,打造智慧课堂,带给学生个性化的智慧学习体验。例如,学习《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本节课涉及很多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如“基因”、“染色体”、“DNA”等等,如果完全依赖教材的文字讲解,学生对概念认知非常模糊,很难真正理解,所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趣味的动画视频,再逐一呈现三个概念,三者的区别一目了然;再如,学习《尿的形成与排出》时,同样以多媒体课件来直观演示肾小球滤过与肾小管重吸收的过程,再对比健康人体肾动脉的血液以及肾小囊的液体、尿液等基本构成,经过系统对比与观察,成功总结尿液形成与排出的过程。

四、开展实验活动,促进知识应用

实验是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优化实验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知识迁移能力,有助于推进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例如,学习《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时,围绕“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开展实验活动。首先设计问题:酸雨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然后提出假设:酸雨导致种子不能发芽。为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愿,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实验时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酸雨”,并确保PH值低于4.0;将潮湿的吸水纸放在培养皿的底部,将一些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再用潮湿的纱布盖上种子;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将培养皿放在有阳光、通风良好的地方,连续7天时间向种子浇“酸雨”,观察种子的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再加上大家课后自觉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酸雨的形成,分析种子成长所需条件,总结酸雨的危害,提升学习有效性。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这是一场“教”与“学”的智慧体验,打破了过去单一化、零散化、低效化的知识灌输模式,而是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认知、理解与灵活运用,开启科学思维,实现学以致用目标。那么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也要跟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主,推进多样实践活动,重新梳理教学思路与教学形式,从“单向传授”到“多元互动”,从“浅层理解”到“深度探究”,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知识、思维、人格与精神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小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2020,(7):207.

[2]彭国华.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0,(19):89-9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