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到农村与城市信息资源共享 达到精准扶贫

2020-11-02康海东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城市精准扶贫

康海东

摘 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资源的属性,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享共用,实现对扶贫的精准布局和精准落实,是一个必然的基础和需求,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精准寻找工作入手点、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规划调整三个方面,对农村与城市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詳细的分析,以期将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  城市  农村  信息资源共享

脱贫攻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十三五”开局之年,精准扶贫进入到攻坚阶段,保证“精准扶贫”的落实,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而将城市和乡村的信息资源共享,发挥现代工具的力量,不仅能够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还能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一、以城市农村信息资源共享找到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自18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8000余万,脱贫成绩世所瞩目。但是,以世行制定的标准衡量,截至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仍然在两亿之上,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客观存在的。在两亿人口中,80%以上是来自于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环境复杂,人口虽然稀疏,但是分布极为广泛,为扶贫工作带来了诸多客观困难。在这个背景下,“精准扶贫”的高屋建瓴与因地制宜优势充分的显现了出来。农村地区所属的城镇成为扶贫工作资源配置的主阵地,城市乡村携手共建共享的背景由此确立。

我国的贫困人口技术较大,传统的扶贫工作多是靠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普查登记。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存在疏漏和滞后的情况,为了保证工作的时效与实效,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转换思维,顺应新时代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共享平台,将国家“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为更有效地落保障系统,确保工作能够实现动态化。目前,我国的共享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它所提供的大数据和网络平台已经能够实现海量扶贫数据的收集、整理、反储存、分析、检索等工作。在这一系列功能的辅助下,利用信息资源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与类型进行甄别,从人口的贫困程度、致贫因素、贫困人口的家庭情况、受教情况、收入情况等方方面面的定性把握与定量把握,能够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确保信息资源分享给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在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后,信息资源的共享工作就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在宏观层面,城乡借助国家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分布变化数据,及时了解不同贫困类型的信息,适时调整扶贫工作的地方政策,精准匹配资金的资源,然后因地制宜的设立扶贫开发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宏观的物质条件保障。在微观层面,城乡共享平台需要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运用大数据对贫困人口的数据进行及时地更新与调整,确保“脱贫退出、返贫纳入”机制的建立健全,提升扶贫工作的效能,确保信息资源的瞬息万变是和精准扶贫工作相匹配的,能够更好地为这项工作进行服务。

二、以城市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分析研究致贫原因

利用信息资源的价值分析导致贫穷的原因,进一步解决的是“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在城乡联合建立的信息平台上,民政部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农业部门等所有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都被集中整合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得到的信息是互相关联的,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分析的。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和乡村共享信息资源的另一个好处是,所有关于扶贫的政策与措施、扶贫队伍的组织与建设、扶贫资源的分配等等,都是均衡与均等的,同时,城市与乡村如果实施脱贫挂钩,还能确保时限性。简而言之,脱贫工作责任落实的越具体,甚至是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就能越透明、越扎实,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扶贫策略。例如有的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就可以开展绿色扶贫==生态采摘;有的地区原生态风貌保持的比较好,就可以开展旅游扶贫,还有的地区自然条件过于恶劣,扶贫成本远高于向城市迁移的成本,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实施搬迁扶贫。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基于对信息资源分析的结果,也是对农村和城市经济承受力分析的结果。

在精准扶贫问题上,政府必然是第一主力军,只有政府能够将社会资源和个人资源集合起来,然后通过信息资源的发布,实现全社会共享共进,显现出大数据的优势,让全社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实现对这些扶贫组织、扶贫对象的精准监测与动态调整。所以,政府的组织力量和制定政策措施,必须要在致贫原因找到后,第一时间用具体的措施跟上,保证精准扶贫的紧密有序。

三、以城市和农村的信息资源共享监控精准扶贫工作的流程

当今时代,信息资源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工作存在的缺陷,一方面提升了工作的质量。城市和农村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物质资源互通有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此实现对扶贫工作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

具体到扶贫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也能够基于城市和乡村的现实,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下去。在宏观层面,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扶贫工作进度、扶贫项目进展、扶贫资源利用、扶贫政策落实等问题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整理评估,不断调整扶贫的资源配置、人才组织工作。保证各个部门都是在一个统一协调的步调下,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的。微观层面可以防止扶贫工作的漏洞,确保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

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还要提升自己使用数据平台的素养和能力,既要善于检索、分析、录入、更新数据信息,更要善于把握大数据所传递出来的各种实时信息而及时跟进扶贫工作规划,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而不是盲目跟风,在精准扶贫工作上搞形式主义。本着尊重事实、解决困难的原则,将城市和农村的各项资源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合理评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突出解决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问题,增强工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兼顾城市和农村的整体性、便捷性、开放性、安全性,让信息资源共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精准扶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举措,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架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异于架设了一道脱贫致富的桥梁,让各种资源、各种载体能够得到有效的流动,也能够确保精准扶贫的均衡性和扎实性。因此,利用好现有资源,开发先进技术的价值,是“精准扶贫”的最佳策略之一,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任仲文.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杨瑚.精准扶贫的贫困标准与对象瞄准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17(01).95-100.95-100.

[3]张瑞敏.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14-17.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共享城市精准扶贫
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探究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现状及对策
论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