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0-11-02霍达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农

霍达

【摘要】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决定脱贫攻坚质量与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因素,是提升5.6亿农村人口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全面认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生态环境破坏、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基础施设保障弱等不利因素,探索通过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发展机制等途径推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确保农村与城市同步实现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村循环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3.015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三农”工作的成效,是决定脱贫攻坚质量与小康社会成色的重要因素,是提升5.6亿农村人口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主动迎接和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十七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聚焦和强调“三农”问题,关注和指导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2020年,中央更是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目标。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农产品的稳产保供;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创新富民强村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对于确保农村与城市同步实现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仅仅占有世界约7%的耕地却养活了十三亿人口,可以说这是一项奇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就要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农村与城市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水平,其核心内容就是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妥善解决区域性的生产资料与资源配置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改善,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第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枯竭的情况,同时由于畜禽养殖排污处置不当,加之我国农村地区的排污与环境承载能力比较低下,大量的畜禽粪污和黑臭水体正在污染我们的环境和土壤,土壤的重金属成分超标。因此,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还要包括推广保护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侵蚀沟治理,启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第三,科学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各个层面,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实现统筹推进、整体提升。第四,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和粮食安全。在粮食播种面积、土地承包政策、粮食收储价格等方面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调节的一致性,形成科学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构建起系统全面的农业生产保险保障体系。第五,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结合各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建立区域集聚、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阻碍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令人瞩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问题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资源、环境、气候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態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与水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漠化比较严重,可利用土地资源也在不断减少,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土地征用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另外,由于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导致农田和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重,特别是一些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以及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废物的处理严重破坏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农民以农村土地资源为主要的开发利用项目,只有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才能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近些年来,我国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技的研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科技成果的能力依然薄弱,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还有待于提高,运用科学技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还比较缓慢,现代农业生产的大格局还没有形成。另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加、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农产品的数量基本上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较低,很难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精细化、优质化的需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一些优质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相比之下我国农产品的品质、种类等方面与国外农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外优质农产品不断涌入我国市场,导致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益下降、生产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严重。

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比较淡薄,劳动力素质不高。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农业信息匮乏,绝大多数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很好地捕捉市场信息,农民缺乏互联网意识,不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市场供求信息的共享,不能很好地抓住市场机遇。我国农民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这种意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农村劳动力的农业技能欠缺、教育程度不高的现象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及劳动力素质不高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农村服务与保障体系不健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各地政府不断出台农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农业资金的扶持力度,但还是远远适应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由于财政支农结构不尽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致使农民受益较小,生产积极性与热情不高,无法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农村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桎梏。由于受到“重工轻农”的思想影响,部分地区对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别地区和部门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第三产业上,忽略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这一根本,使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结构转化不尽合理,城乡二元结构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低下也打击了农民依靠农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农民收入整体偏低。可见,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当前,单一的种植业或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但传统,而且十分守旧,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

加快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们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村教育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发展机制等途径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不可否认,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漠化比较严重,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土地征用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循环经济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一种低排放与低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节省自然资源,提高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我們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号召和鼓励绿色消费,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形成“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绿色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农民创业的热土;第二,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农村地区定期定点地进行法治教育;第三,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督与保护机制,相关部门与村干部要加强彼此的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法的顺利实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自然环境,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是获得长期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创新能力差、创新成果的应用及推广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因地制宜的扶持传统优势农业,利用农业的优势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第二,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与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成果的转化率。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休闲农业旅游是依靠农村的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生态环境集合在一起,使来到农村旅游的消费者能够体验到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休闲农业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文化交流互动,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第一,农村休闲旅游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与政策支持,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号召企业及农民参与到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设中来;第二,农村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及特点,对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并逐步形成现代农村休闲旅游度假模式;第三,当地政府在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与度假的同时,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农民搭建就业与创业的平台,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根本,人口素质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当前,我们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其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要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办各种类型与形式的知识培训班,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专业技术教育和农民培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指导农民生产,使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为农民的就业技能开展免费的培训,特别是蔬菜与水果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农业技术的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来不断开阔农民的视野,使农民获得“一技之长”,进而提高自身的收入。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发展机制。实际上,只有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业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方面。实际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稳定。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师博,2020,《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第2期。

高耿子,2020,《从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发展新思路——中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现代经济探讨》,第1期。

任保平、李佩,2020,《以新经济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蓝乐琴、黄让,2019,《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实现路径》,《科学管理研究》,第6期。

韩连贵、王岩、王其文、王清、李方旭、张小康、赵建生、董齐、韩铁峰、李九辉、陈贵锋、孙鹏,2018,《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目标、方略与可行性研究》,《经济研究参考》,第40期。

责 编∕周于琬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