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资金信息化管控体系 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2020-11-02徐小青
徐小青
摘要 2013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鼓励企业树立互联网意识及思维,提升互联网能力,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转变。由此不难看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运用,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成为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之一。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资金运用效力的大小。
关键词 信息化;资金管控体系;资金管理信息化
一、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搭建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从前端的资金计划(预算控制),到资金支付,最终形成资金反馈的资金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各层级管理者提供实时数据,动态展现资金变化,以提升资金使用效力及企业内部资金管控水平。
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主。预算管理涵盖了预算全过程,即计划的申报、审批、生成、调整;资金管理则以资金支付审批和资金执行反馈为主。
二、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搭建背景
(一)企业原资金管理情况
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搭建前,企业的资金计划、资金执行、资金反馈一直采用纸质方式流转和管理,且均为单独运行、人工操作,相互间应有的关联度因人工介入而被弱化,各环节间无法形成有效制约,导致规范性、严谨性大大降低。加之人工操作导致工作量大、工作效率及准确率低下,资金管理全过程不能系统、全面地呈现在使用者面前,也无法对业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导致资金支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企业各部门每月资金支付数据信息可追溯性差,流转审批过程及进度无法实时查询,资金管理全过程不能有效管控,容易造成执行偏差,也无法让使用者根据需求查阅相关信息,回溯性差。
(二)信息化的必然性
2015年起,企业三地(自贡、成都、德阳)跨区域办公格局形成。传统的人工操作、纸质流转等方式无法打破地域限制,严重影响签批的时效性,支付审批费时费力,执行反馈准确率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三、方案的制定、开发
为改变上述现状,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能力,实现资金从计划、支付到反馈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管理,避免手工管理造成的人为错误,提高企业资金支付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为企业决策者和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基础数据信息,企业决定建立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根据管理制度的要求并从实际业务出发,结合资金计划、执行、反馈三部分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开发方案,合理设置各流程控制节点,通过各模块的分步开发实施,构建满足企业资金支付需求的全局性的资金管理信息化管控体系。
(一)全面梳理相关制度
严格遵循企业内控相关管理制度,由制度指导系统开发,确保系统及其流转在规范约束的狀态下。根据标准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确定节点设置,并明确所涉及节点的业务责任人和相应职责,以降低系统设计上的缺陷风险。
(二)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1.明确需达到的目标。搭建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集成各区域,打破手工操作模式下的地域、时间限制,让所涉环节可准确高效地处理业务,所涉数据能细化、可分类、易提取,所涉流转均规范、可追踪。
2.明确系统构成。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由资金计划、资金执行、资金反馈三个功能性系统模块构成,每个系统模块又由分模块和多个子模块组成。
第一,资金计划系统涉及四个分模块,包括部门资金计划申报系统、特殊资金计划申报系统、资金计划明细审批系统和汇总平衡表审批。
第二,资金执行系统分为两个主模块,即用款审批生成和用款审批查询。其中,用款审批生成由七个子模块构成,涉及公司内所有付款业务;四个辅助模块分别为人员维护、收付账户维护、生成控制、账户查询。
第三,资金反馈系统设计表格样式,明确系统取数范围、分类方式、公式构成,实现系统自动取数,按财务口径分类汇总体现资金执行结果,保留人工录入功能。
该系统自2017年1月运行,通过资金计划、执行、反馈三个功能性系统模块的关联,及相关配套子模块系统的协同推进和开发应用,基本构建了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
(三)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方法
要对系统构建的目标及涉及的范围有清晰定位,以人工模式为参考,对各环节进行合理设计。
1.以实际业务处理为依据,设计系统结构框架。项目组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数据间的联动性,明确了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确保进行支付审核的单据都在预算范围内,通过支付审批口径和预算口径的关联,保证反馈的类别与预算一致,形成流程及数据上的双闭环。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管理业务活动,如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相辅相成的,所以系统在框架设计上考虑了未来与其他系统对接的可能,在设计时预留对接口,使系统保持兼容,确保系统能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保持其可用性。
2.提升各模块间的关联性,形成资金闭环流转。在流程梳理的过程中,项目组同时锁定了三部分之间的对接信息,锁定取数范围,系统自动对资金支付环节产生的相关单据,进行数据采集、分类汇总,并根据预算约定的模板进行分项资金反馈,且与资金计划形成对比。在支付环节,每笔付款都有对应的类别编号,而此编号可对应至反馈表中的分类项,锁定此编号,系统可做到自动取数,分类归集,而反馈表与计划表之间可通过各种公式形成勾稽关系,形成流程及数据上的双闭环。
四、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及后续方向
第一,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高效集成了资金计划、执行、反馈等各项业务信息,实现企业内各部门、各层级使用者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操作,通过计划、执行、反馈三部分间的联动及相互作用,实现了资金闭环管理。
一是对于操作者而言,纸质流转、人工签批被系统化取代,打破了流转的时间、空间限制,减少了各相关环节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审核环节,系统自动判断单据是否应流转下一环节,取代了原有的人工判断、手工分单,提升了单据流转的规范性及流转效率。
二是对于管理层而言,可直接通过系统查询最底层的数据信息,为公司提供多角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前端采购合同的签订、交货等业务的信息化,后续的合同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三是对于企业全面预算工作而言,实现了系统化的预算执行监控。通过开发预算维护、查询、提示等功能,实现了实时监控和反馈,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偏差,提高了预算的严肃性及准确性,可以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对于财务资金管理而言,提高了资金流转环节的效率和准确性。业务全程可跟踪,业务构成可查询,可分类分段汇总,分散的数据得以整合并可共享,为公司各管理层提供各项基础数据。
第二,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未来与其他系统对接的可能性,资金管理作为拥有基础数据构成的系统,可与其他类别,如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兼容,为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而这样的兼容性,也能确保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保持实用性。
五、结语
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成功搭建和运行,拓展和创新了企业资金支付管理方法,使财务数据信息更加高效、精确地传输,促使企业的资金支付管理和服务水平借助信息化平台大幅度提升,构建起了满足企业资金支付需求的全局性资金管理信息化管控体系,也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乃至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积累了集成化的数据基础和宝贵经验。
(作者单位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春秋.资金管理信息化在现代企业集团中的应用[J].中国产经,2020(10):125-126.
[2] 尤伟红.企业集团资金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9(19):111-112.
[3] 孙淑琴.信息化下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初探[J].中国民商,2018(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