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口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收敛

2020-11-02丁洪文陈兵建

价值工程 2020年29期
关键词:收敛收入差距

丁洪文 陈兵建

摘要: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2016年经验数据的检验,本文认为:农村人口转型滞后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口转型通过直接提高农民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人口转型通过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增加提高农民收入;人口转型使得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上升,从而引致机械资本对于人力资本的替代,间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能力的平等,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最根本、最公平的办法。政府应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 test of the empirical data of China's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2003 to 2016,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lag of rural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improves farmers' income by directly improving farmers' production efficiency;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increases farmers' income through increasing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bility;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increases farmers' opportunity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hich leads to mechanical capital replacing human capital and indirectly increases farmers' income. Promoting the eq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employabili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fair way to promote the convergenc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rural human capita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rmer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vergenc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關键词:人口转型;收入差距;收敛

Key words: demographic transition;income gap;convergence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9-0241-04

0  引言

根据韩文龙,陈航(2018)[1]研究,城乡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是我国收入差距巨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种:①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事实检验。Kuznets(1955)[2]通过对大量国家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随后众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检验,彭镇华,吴志军,习明明(2018)[3]对长江经济带检验证实了这一假说,但陈斌开,林毅夫(2013)[4]通过实证检验否定了这一假说。②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由于要素的自由流动而导致的同质要素收益率趋同机制。(Becker and Tomes(1979)[5]认为市场分割情况下,不同市场之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而导致的收入差距不能收敛。③以工业化发展驱动农业发展的二元经济理论。Lewis(1954)[6]认为较高工资的工业部门吸引农业部门过剩的劳动力,直至城乡收入差距收敛,这一经典理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④城市偏向理论。Lipton(1977)[7]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尽管农民人口占比较高,但是由于农民的阶层组织性不如城镇,导致农民的政治影响力低于城市,加上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支持工业化推动农业发展的路径,易于形成城市偏向性的政策,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认为以上的研究都过度强调制度等外力的因素,未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研究人的报酬差别却忽视人本身的因素。本文认为人本身的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根源,因此本文将从人本身的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进行解释。

1  农村人口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理论分析

1.1 人口转型

人的劳动作为生产函数中的投入要素,对于生产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劳动力的数量以及个体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规模和效率。同时人作为消费者,消费人口数以及个体消费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总需求。因此人口因素对研究国民收入问题至关重要。

人口转型三阶段理论认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从高-高-低经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方向动态演进。中国自90年代初期进入三低的“后人口转变时代”。经济学把人口作为一种经济投入要素,主要涉及人口数量和质量。因此本文所说人口转型是指人口生产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的转变过程。

1.2 基于人口转型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为25793.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为14620.3元、4501.3元,占总收入的73.62%。可见劳动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则影响着劳动收入。而且,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质是研究影响城乡之间经济增长的因素。卢卡斯在其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中构造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最终产品增长函数:,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强调人的质量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上述研究揭示着人口质量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意义,1990年贝克尔将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因素联系起来,建立世代交叠模型,认为家庭对孩子的需求具有质量——数量替代效应。生育率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当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较高时,家庭将进行较少的人口数量生产较多的人口质量投资。

根据上述分析,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来自于人口因素,即人口生产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型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增加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由于人口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数量-质量替代关系,对于家庭人口生产决策者来说,在总的人力资本投资资源既定的约束下,增加孩子的数量势必导致单个孩子的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减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上升,并且进行人口生产的机会成本升高。对孩子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逐渐超越了孩子数量增加带来的收益。

我国人口生产之间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别,一方面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由于农村计划生育的执行标准较之于城镇稍微宽松。相比于城镇人口,对于没有正式工作的农民而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难度也高于城镇。另一方面由于城镇经济发展快于农村,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因此也低于农村。这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导致了我国农村的人口转型始终落后于城镇。如表1所示:分别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的截面数据观察看到表现居民生育率水平的城镇居民平均家庭规模都低于农村;我们以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农村低于城镇。城镇居民的人口生育率较低,但是人力资本投资却高于农村,这说明农村人口转型程度滞后于城镇。由于人口数量和质量问题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为衡量人口转型程度,本文采用人口质量偏好强度这一指标代表人口转型程度,人口质量偏好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家庭规模。从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的截面数据来看,农村人口转型始终滞后于城镇。而由前文分析,内生化的人口转型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因此本文认为农村人口转型滞后于城镇为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解释。

1.3 农村人口转型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现实路径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认为高质量的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根源正是农村人口质量偏好强度滞后于城镇,因此推动农村人口转型成为了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关键。那么农村人口转型如何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呢?

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农村人口转型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應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路径图。

①农村人口转型的直接效应:随着农村人口生产质量偏好强度的增加,农村人口素质提高,非农就业能力增加,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村人口将向工资水平更高的非农部门转移。高素质的农民进行服务业以及工业生产将直接使我国农民非农业收入增加,从而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

②农村人口转型的直接效应:随着农村人口转型,素质更高的农民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高素质的农民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农业经营本领和市场知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这些将直接提高我国农民的农业收入,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收敛。

③农村人口转型的间接效应:农村人口转型,使得农民进行非农生产的能力增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随着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提高。这将导致农业生产的物质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越来越大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在市场经济的调解下,毫无疑问的,农业生产的人均物质资本装备率将自发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生育人口的减少,将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的人均物质资本装备率。农业生产效率因此而提高,农村人口转型间接提高了农民的人均农业收入,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农村人口转型将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收敛。

2  实证检验

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上文理论分析进行检验。模型通过检验收入差距与人口质量偏好强度之间的关系,检验是否由于农村人口转型的滞后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收敛。模型如下:

其中i、t、?着i,t、x分别表示地区、时间、随机误差项和控制变量。数据的选取,以及各变量的含义解释如下:

本文选取中国2003年至2016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包括:①城乡收入差距(gapI):gapI=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②城乡人口转型差距(gapQ):人口转型Q=人均人力资本/家庭户规模,gapQ=城镇人口转型/农村人口转型;③工业化水平(ind):工业化主要发生在城市地区,扩大城镇居民收入,ind=工业总产值/GDP;④城镇化水平(U):U=城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总和;⑤基础设施水平(R):R=人均公路里程。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全国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等。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选取中国各省(不包括海南,西藏以及港澳台)的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LM检验以及豪斯曼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最优,因此本文主要以该模型的结果对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无论是利用混合、固定或是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检验,人口转型差别前面的系数都异常显著,这说明人口质量偏好强度这一指标的确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解释因素。由于人口质量偏好强度这一指标衡量了人力资本这一质量要素,同时根据贝克尔人口内生化增长理论,在现代经济中人口数量的减少和人口质量的上升同步出现,人口质量偏好这一指标同时把数量和质量纳入分析更加符合理论和事实逻辑。三个模型人口转型差距前面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证明了人口转型的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对固定效应模型的其他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城镇化水平U的系数显著为负值,证明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有积极作用,究其原因,城镇通过吸引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使得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进行非农生产获得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也扩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城市工资相应有所下降。产业结构指标ind的系数显著为正,工业的发展相对快于农业会导致以市民为主体的工业生产者的收入快于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导致收入差距在城市和乡村的扩大。以人均公路里程为代理变量的基础设施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的作用。

稳健性检验的常用方法主要是对变量、样本和模型进行变换,例如:增加减少控制变量,替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采用不同的样本,利用不同的模型等等。本文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分别对结果进行两方面的检验:①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为了避免变量遗漏导致内生性问题,本文增加各地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控制变量;②由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转型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自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将导致自变量的参数估计有偏并且估计结果具有不一致性,本文采用城乡人口转型差距的滞后两期数据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一步进行分析,逻辑是当期城乡收入差距对滞后期的人口转型差距几乎没有影响,而滞后期的人口转型却对当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影响。经过检验,如表4结果表明,解释变量的系数大小有所变动,但是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显著性和符号都未产生较大的变化,表明人口转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是可靠的。说明了我国城乡之间人口转型的差距是收入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理论以及采取2003-2016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验证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关键是城乡之间人口转型程度的趋同,农村人口转型主要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①农村人口转型使得高素质的农民有能力进行在工资水平更高的非农部门进行非农生产,直接提高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②而且高素质的农民经营管理农业,学习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直接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收入;

③农村人口转型使得农业生产人口一方面由于非农就业而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生育率下降减少,而且量质转型后的农民由于人力资本的提高进行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大,从而使得农业机械资本更多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的人均物质资本装备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这间接的提高了农民的人均农业收入。上述三方面的影响都将推动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斂。

现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无论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还是我国的制造业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如果农村人口不能及时进行量质转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农民素质不高而难以向城市部门转移从而不能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认可市场经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推动城乡居民就业能力的均等化,是促进城乡差距收敛的最根本、最公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韩文龙,陈航.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18(07):22-28.

[2]Kuznets 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 Am Econ Rev, 1955:1-28.

[3]彭镇华,吴志军,习明明.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发展战略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9):66-75.

[4]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04):81-102,206.

[5]Becker, G.S. and N. Tomes. An Equilibrium Theor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87(6):1153-1189.

[6]Lewis W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J]. Manchester Sch, 1954:22 (2):139-191.

[7]Lipton M.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urban bias in world development[M]. 1977.

猜你喜欢

收敛收入差距
高中数学课堂恰当均衡思维的“收敛”与“发散”,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能值的中国农业绿色经济增长与空间收敛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基于空间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