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木槭与丁香间作培育园林苗木技术

2020-11-02刘立新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间作丁香

刘立新

[摘 要] 色木槭与丁香均适应在辽西地区生长,依据两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园林苗木应用,利用色木槭与丁香在光照、水肥、地面后期管理等方面的互补性进行间作栽培,培育园林苗木,从而降低生产用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单位面积产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 色木槭;丁香;园林苗木;间作

[中图分类号] S79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66-2

辽西地区包括辽宁省朝阳、锦州、阜新等地市,多年平均降雨量480 mm,无霜期140 d左右,极端温度记录为-31.1~42 ℃,自然气候以干旱为主。近年来,园林苗木市场需求长盛不衰,辽西地区农村拥有大面积耕地,开发培育园林苗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色木槭与丁香的生物学特性

1.1 色木槭生物学特征

色木槭(Acer mono Maxim.)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 Juss)槭属(Acer Linn)落叶乔木,也称五角枫,叶纸质,叶片外貌近于椭圆形,长6~8 cm,常5裂,翅果,嫩时紫绿色,成熟时淡黄色,花期5月,果期9月。色木槭喜光,稍耐阴,深根性,喜湿润肥沃土壤,适应性强,耐修剪,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秋温度骤降又变成橙黄或红色,景观独特,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

1.2 丁香生物学特征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是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L.)落叶灌木,又称紫丁香,高1.5~4.0 m,叶片革质,花序大,以淡紫色为主。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浓香四溢,花期5—6月,果期8—10月,喜光,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和耐旱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壤土生长为佳,忌低洼积水。

2 色木槭与丁香间作的技术依据

辽西地区自然气候干旱,自然降雨分布不均衡,夏季湿润高温,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充足。色木槭为多年生乔木园林树种,是辽西的原生树种,适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在苗圃地生长,具有深根性,适应性强,耐修剪,生物学特性优良等诸多优点,苗圃培育色木槭大苗,占据一定的树冠空间,对圃地生长的灌木或草本植物水肥吸收影响较小。丁香为多年木本灌木,喜光,灌丛浓密,抗逆性强,在圃地中色木槭大苗下可正常生长。两种乔灌木园林树种间作经营,色木槭可培育出规则树干與圆满树冠,丁香可培育出茂密基生分枝与圆满灌体,地面水肥供应两个树种互不影响。此外,因光照强度大,培育密度合理,正常光照下两个树种均能形成圆满树冠,且在水肥除草等后期管理中统一施工,可减小开支,提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3 色木槭幼苗繁育

3.1 圃地选择与栽前整地

选取具备灌溉条件的平整壤质土地,以土层深厚、排水方便地块最佳,同时肥料与苗木运输便利等,忌选择低洼、排水不便与黏质土地。栽植前应规划预留出灌溉水渠,以备浇水,主干道水渠可不必旋耕作业,每幅灌溉长度视灌溉水源可设计为10~15 m;要提前将腐熟的农家肥45 000 kg/hm2均匀地撒在地表,3月中下旬旋耕,深度应保持35 cm以上。

3.2 种子处理、播种与覆膜

9月以后,色木槭翅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采集,采种后需晒两三天,除去杂质,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播种前3 d,先室温浸种24 h后,捞出种子,沥清水分,与3倍体积的湿沙混拌均匀,堆放室外,蒙上塑料,适时搅拌通风,过分干燥时淋水;48 h左右,有接近1/3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春季播种前,4月下旬进行圃地浇水,3 d后开沟播种,为便于除草等后期管理,应采取垄播,行距0.5 m,667 m2播种量6 kg,开沟深度1.0~1.5 cm;均匀撒入种子后,及时覆土,轻轻镇压保墒;及早覆膜,避免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种子萌发;播种7 d后,苗木陆续出土,大部分苗木顶叶接触到薄膜时,应划破薄膜,避免烫伤幼叶。

3.3 播种与幼苗后期管理

苗高5 cm时可间苗、定苗,保留幼苗株距8~10 cm;苗木出齐后,至7月下旬除草松土两三次;结合自然降雨,6—10月生长季,应浇水三四次,10月下旬浇上冻水,下年3月下旬浇返青水;7月上旬,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次,667 m2施肥量25 kg,第2年施肥量可适当增加,施肥后应及时灌溉。幼苗生长2年,可移植培育园林大苗。

4 丁香幼苗繁育

丁香属深度休眠种子,采收种子后,冬季必须进行催芽处理,12月中旬进行种子催芽冬储,将种子与含水量为60%左右的湿沙以1∶3的体积比混合,在室外预先挖好的坑内冬储催芽,播种前将其取出播种。丁香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为提高出苗量,可采用整畦条播,畦宽1 m,每畦播种5行,行距0.2 m,开沟深度1 cm,667 m2播种量5 kg。撒入种子后,先细土覆盖,再用木磙轻轻镇压,畦顶覆膜。苗木出土后,应陆续撤除薄膜,保持幼苗对露天温、湿度的逐渐适应,后续进行除草、间苗、浇水、施肥等管理,保持苗木行距8~10 cm,翌年春即可移植培育园林苗木。

5 色木槭与丁香园林苗木培育与管理

5.1 间作

栽植前全面整地,栽植时间清明节以前;色木槭栽植行距为2.0 m,株距1.5 m,丁香在两行色木槭之间栽植一行,株距0.75 m,并保持在每2株色木槭的株距中间栽植1穴;丁香栽植每穴选一年生优质苗2株,色木槭每穴1株,采用小坑植苗即可,栽后立即盖土踩实、浇水,3 d后适时进行地表松土。间作第1年,株行距间有0.75~1.0 m空闲地,可种植豆类等矮株作物,避免影响苗木生长;丁香生长3年后即可出圃,丁香出圃后可在色木槭乔木间空地,再栽植培育一个生产周期的丁香,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5.2 水肥管理

栽植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追肥与浇水管理,除草与松土在5—7月实施两三次,做到除小、除净;追肥在移植苗木进入快速生长期以前的5月下旬进行,将尿素或复合肥撒在苗木根部地表,然后灌溉浇水,施肥量为每株0.15 kg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施肥时间过晚,易造成新枝徒长,木质化程度不高,形成冻害;浇水要结合自然降雨进行,一般在5—7月进行两三次,9月下旬至10月初进行1次,按时浇灌返青水、上冻水。

5.3 整形修剪

丁香一年生苗木移栽后,应立即剪除地面部分,刺激苗木茎干基部萌发更多分枝,丁香生长至7月,每株可萌发出分枝6个以上,生长两三年,分枝在10条以上,冠幅和高度均可超过1.5 m,此时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出圃,或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更高规格的丁香苗木。色木槭栽植第2年后,应保留主干高度2 .0~2.5 m,树冠分枝主枝保留3~5枝,并及时剪除主干和树冠主枝以外的萌生新枝,树冠主枝上萌生的侧枝可不必修剪。色木槭培育5年后,胸径在5 cm以上,此时可根据园林需要出圃或留植。

猜你喜欢

间作丁香
The Meaningful Flowers
丁香的故事(十二首录二首)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
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分析
白丁香紫丁香
极速快递
婚检
丁香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