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故事插上翅膀
2020-11-02林艳红
林艳红
爱好写作的人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心中似乎有很多故事可写,但往往写出来很平淡,抓不住读者的眼球,为什么?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多读古今中外世界名著,脑子里要有料,为你的故事插上翅膀奠定基础
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过程中产生共鸣,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感染,有想写的冲动。这时一定要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不要等到考虑成熟再写,基本没有哪个作家,小说通通形成一体时才去写的。余华曾经说过:他本来是想一个短篇小说,结果写着写着成了长篇。因为他脑子里有大量存储的知识,才会下笔如有神。我读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之后,特别有一种想去写的冲动。这部小说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获得好几个大奖。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每一次,打“许三观”这个名字时,我都会联想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许这就是余华的良苦用心。
我们只有在多读书的过程中,才会不自觉地在脑子里形成一定的知识图库,一旦遇见灵感的火花,便会成就一篇可以飞翔的好文。只有多读名著,打开你的视野和眼界,才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即使没有插上翅膀,你也一定要有展翅飞翔的梦。
搭建一个粗略的框架,为你的故事插上翅膀勾勒蓝图
盖房子要先画图纸,写小说也要先写梗概,要分几部分,每部分大体要写哪些内容。这就是小说的结构。我特别喜欢“70后”女作家肖勤的《去巴林找一棵树》的结构设计,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小说。小说主要写的是医科大学附院血液科教授黄栀子,发现自己患上白血病后,如何把儿子多谷托孤的故事。黄栀子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女性。当年距离高考20多天时,世上唯一的亲人母亲去世。她靠勤工俭学读完大学,后来当了医生的黄栀子又成了单亲妈妈。从天而降的白血病打乱了她的生活,她的科室主任,人称“老大”的同事,在她最艰难时想尽一切办法制止了她的托孤行为。这篇小说的结构很别致,有眼前一亮的独特魅力。
文章從第一节到第四节都在写黄栀子怀疑自己患白血病到确诊白血病中,与自己的系主任“老大”之间的意见分歧。老大要求她必须住院治疗,她则认为必须把自己的钱留给多谷,而不是白白浪费在治病上。顺着这个情节,渐次把老大和她之间的同事、蓝颜、战友、领导的关系交代清楚,他们并肩救活了那么多人,怎么临到自己,却束手无策。让读者的担忧在加大,到底会如何?原文这样写着:“黄栀子的心,突然就像窗外微风拂动的树枝一样,晃了晃,晃出一个、两个的人影,却都不是老大。”这就是肖勤的谋,也是黄栀子将要把儿子托付的两个重要前男友。如果不用心读,根本看不出来是伏笔。第五节到第八节都在回忆黄栀子悲惨的学生时代,在幸福刚刚来临时因为熊猫血又一次被打入地狱,黄栀子除了私生子多谷,便是拼命工作,在工作上与主任老大之间的分歧到最后成为知己,有喜怒哀乐,更有让那么多绝望的患者起死回生的快乐时刻,那时他们的眼里都呈现出天真的光芒。写出人性深处的纯净与高尚。第九节和第十节写黄栀子如何寻找两个最亲的男人被拒绝后的绝望、苦闷。第十一节谜底揭开,必须让黄栀子信任的两个前男友都拒绝她,让她没有退路,她才会坚强地活下去,老大太了解黄栀子的性格了。第十二节最感人,老大为黄栀子找来了一群拥有熊猫血的队伍,扫除她治疗前的所有担忧,并建议她去巴林找那棵树。最后一节,她在树下,忽然明白,自己就是这棵长在沙漠里,孤独却枝繁叶茂的树,她忽然顿悟:“生命不仅是宁折不弯的刚强,还有附身敬畏的柔韧。”所有的读者此时都有一种失落和不甘,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尾,真美,回味无穷也意犹未尽。
要有写小说的语境
凝练的语言是你的故事插上翅膀的关键。如何把故事语言上升为小说语言,这是要通过长期的读写练,要把一个句子用几种方式来表达,或者用多个修辞来练习,达到简洁、精练、干净、通透。把没用的字通通删掉。语言最凝练的作家是鲁迅,语言最美妙的小说是《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摘抄了几个佳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1)我发现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2)清晨的露珠湿眼睛,正午的阳光晒脊梁,黄昏的鹿铃最清凉,夜晚的小鸟要归林的时候,他拍了拍我的脊梁。只这一拍,却使我的眼睛湿了。(3)那是伊芙琳第一次看见马伊堪,她只瞥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水上的一团火吗?拉吉米不解其意,只是笑着。伊芙琳又加上一句,这也是草地上的一条鱼。这句子有多美,让你浮想联翩,水上的火是没有生命的,草上的鱼是活不久的,这是预言拉吉米捡来的女孩活不久的意思。结果预言很准,马伊堪生下一男孩后跳崖自杀。这就是小说的语言,凄凉又神秘,富有哲理又寓意深刻,因为迟子建的心里满是爱,所以每一个字都洒满浓情,用心血写出的句子才有灵性,才能飞翔。美妙的词句不胜枚举,大家一定好好读读,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去写,去练,去琢磨,不断地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才会在语境上有所突破。
小说的细节是决定你的故事如何插上翅膀的根本
没有细节的小说就是没有血肉之躯的僵尸。这个细节如何把握,是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与灵性。这就又回到第一点要多读名著,要学习名著的人物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的刻画,才让小说充满感情并掷地有声。以前《百年孤独》我读不下去,今年再读,感觉完全不一样,你能从表面繁杂琐碎的描写和叙述中,领会小说的精神实质。《去巴林找一棵树》第四节,当老大劝黄栀子一定要配合治疗时,黄栀子提醒老大说她是熊猫血。老大顿时面色煞白,看她像看到了鬼。这个“鬼”字,太出彩了,也预示着黄栀子活得那样艰难。我把这段话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大沉默,背对着窗外,一动不动。他的背影有着草原汉子独有的轮廓和力量,黄栀子想抚摸一下,她的生命里没有这样的背,但她没有动,尽管这种时候这样的举动并不代表什么,但她清楚,这一抚摸,她就成了凌霄,生出了依附别人的脆弱,这不可取,她必须是木棉。浅风过处,一阵桂花香游涉而来,老大受不了,粗鲁地关上窗,把香搁在外面。生命如此残忍,在绝望处还送来一缕花香,催人肝肠寸断。她用手指戳了一下老大的背,问,急性的吧?老大的后脑勺动了动。几?M2。老大喉咙里挤出两个字符,没有转身。从这段话的后面,我们可以读到太多感人的画面,我们能看出黄栀子的怕与无奈,老大的焦灼与绝望,用对比描写,来写黄栀子想抚摸一下老大,她没有,她不给自己任何一点理由脆弱,结果她用手指“戳”了一下,这两处鲜明的对比,把黄栀子内心的复杂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段细节、景物、心理、对话的描写,细致入微,灵动忧伤,凝练纯粹,让你忍不住热泪滚滚。人间最残忍的一幕就在那一刻成为永恒。
只有用心刻画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小说的血肉才丰满,骨骼才强壮,枝叶才繁茂,琼浆玉液才浓郁饱满。你的故事才会插上翅膀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