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祖国"画"飞机

2020-11-02尚飞媛

大飞机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机客机飞机

尚飞媛

有一个梦想,源于人们与生俱来对自由的向往;有一个梦想,从萌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家国情怀的重量;有一个梦想,落地生根,历经半个世纪,始终牵引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人的大飞机梦。五十载春华秋实,上飞院始终一往无前,只为了中国大飞机的光荣与梦想。

创业者汇聚浦江

2019年9月,首都北京,“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举行。在1970至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照片墙上,与“两弹一星”元勋、“水稻之父”袁隆平、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等一起接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还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1970年,根据国家领导相关指示,中央军委和国家计委正式向上海下达了制造运输机的任务。这一任务以下达文件的日期命名,称为“708工程”,所要研制的运输机代号为“运10”。

“我们的领导人参加国际会议,却不能乘坐自己国家造的飞机,总感到不是滋味。”和马凤山一样,第一代大飞机创业者们怀着为领导人造专机的壮志雄心,从天南海北汇聚到黄浦江畔,组成“708工程设计组”。这就是上飞院的前身。

刚到上海,没有宿舍,也没有像样的办公室。大家挤在10平方米的6人宿舍里。办公场地不够用,设计人员别出心裁地把大型包装箱改造成办公室。讨论工作要到草地开“露天会”,用报纸包腿防止蚊叮虫咬。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实现了一次次的技术突破。运10飞机在国内首次采用尖峰式高亚音速翼型,首次采用由调整片带动操纵面的气动助力操纵形式,首次采用全翼展整体油箱,首次设计大型增压气密座舱,首次采用“破损安全”“安全寿命”概念设计飞机结构,首次进行大规模的全机各系统地面模拟试验,首次进行大型客机科研试飞……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对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也为以后我国大型飞机的技术进步和型号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0年9月,运10飞机首飞。有媒体报道:“运10飞机研制成功,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路透社评论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后,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

民机产业的困难时刻

然而,历史的洪流总有起起落落。20世纪80年代,“708工程设计组”已经发展成为上海飞机设计所(代号640所),但由于各种因素,运10飞机研制中断,640所一度陷入了“方向不明,任务不定,经费无着”的困难境地。

那时的上海,创造了许多国产名牌,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三五牌台钟……“上海产”俨然成为高端产品的代名词。虽然干不了飞机,但640所的技术还是过硬的,在工业界也是一块“金字招牌”。640所自强不息,立即在困境中开辟了三条战线。

第一条战线,继续自主研制中国的大型飞机,发展有竞争力的大型飞机产业,不断向上级、向中央提出建议。在国际合作方面,尽最大努力,完成既定的国际合作项目。第二条战线,全所动员,从上到下,尽力争取航空产品开发、航空航天科研攻关项目。第三条战线,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开发非航空类产品,用航空高科技为非航空产业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在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中国民机技术的火种也从未熄灭。640所编制了中国第一部适航标准,第一次建立起我国适航管理体系;在与麦道的合作中,出色地完成了MD82/83、MD90的相关联络工程和适航管理工作。

创新发展的新春天

上下求索,640所始终没有忘记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这份最初的使命。

蓄芳待来年,经历过至暗时刻,中国民机产业即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2015年1月6日,上海当年的首个寒潮丝毫没有影响上飞院人心中的热情。张江园区报告厅内,当大红的盖头掀开,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出现在大家面前,现场掌声雷动,久久不能平息。几天前的2014年12月30日,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ARJ21-700飞机取得我国喷气客机首张型号合格证。

2002年6月14日,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作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支持的12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之一,新支线飞机项目成了发展中国民机工业的新机遇。

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不计其数的会议、协调、出差,攻克82个技术难关,完成300项符合性验证试验和528个验证试飞科目,累计安全试飞2942架次,5258飞行小时,3418份符合性报告得到审批,398条适航条款正式关闭。莫道蜀道难,此道更艰辛,这是一次非凡的征程。一部记录ARJ21研制历程的书籍,作者命名它为《一个国家的起飞》。

一个国家的起飞背后,有一群上飞院人爬坡过坎、披荆斩棘,坚持了12年。他们陪着ARJ21飞机,看过大场首飞那天灿烂的阳光,经历转场阎良的激动紧张,嘉峪关的风不曾吹动他们必胜的信心,海拉尔的雪不曾冷卻他们取证的热情,7个月卧薪尝胆雪前耻,万余里追云逐冰奏凯歌。

2016年6月28日,成都航空公司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飞机搭载70名旅客从成都飞往上海,正式投入航线运营,中国的天空首次迎来自己研发的喷气客机执飞的商业航班。伴随着ARJ21项目的发展,上飞院也走过了商用飞机设计研发、试飞取证、交付运营全过程。

如果说ARJ21飞机是当代中国民机工业的开路先锋,那么C919飞机则真正承载着亿万国人的大飞机梦。2008年5月11日,又是一个春天,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2009年所改院)整建制划归中国商飞公司,全面承担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研发工作,正式迎来了创新发展和民机研制的新春天。

“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商飞公司,在上飞院综合实验室,对在场人员坚定地说道。

从2008年至今,C919大型客机先后攻克了先进气动布局设计、综合航电设计、飞控控制律设计、铝锂合金设计制造、复合材料设计制造等技术,上飞院承担了其中一半以上的技术攻关。全国22个省市、36所高校、200多家企业参与了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促进了航空动力、航空电子、航空线缆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了我国民机产业配套能级。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这里。滑行、加速、抬前轮、离地……流畅的动作一气呵成,C919飞机在世人瞩目下腾空而起,飞入苍穹。当它平稳归来,向世界宣告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首飞成功时,等待在停机坪上的人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齐声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走向全球的大飞机科创中心

2019年9月29日,大飞机创新谷在上飞院“开谷”。开放、创新的上飞院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未来。

伴随着ARJ21飞机投入商业运营,C919飞机进入全面试验试飞取证阶段,CR929远程宽体客机立项并开展中俄联合设计,上飞院同中国商飞公司一起,面临着“三大转变”“三期叠加”“五大风险”“五大挑战”。

经历近半个世纪风雨的上飞院,抓住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深化改革。完成组织机构调整,构建“院-所-部”三级研发部门管理体系,成立成本工程部,设立流程设计组,从飞机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管理出发,完善组织架构。强化党建引领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四个引领”为抓手,牢固树立“讲质量安全、抓质量就是讲政治讲生存,不讲质量安全、不抓质量就是不讲政治不讲生存”的意识,严格遵守“四铁”工作准则,推进设计过程质量体系建设。

汇聚商用飞机设计精英力量的上飞院,深化人才强企战略,“引、育、用、留”相结合,有效激发人才活力。高效引才,加大专业人才调配力度,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700人,创历史新高;创新育才,从岗位、带教等方面,打造具有研究院特色的“育人”计划,建设“2.5度”能力,吃透主业一度、精通向下一度、掌握再下半度;择优用才,完善人才分类分层评价体系,选拔大飞机精英设计师;用心留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价值导向,提升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培育塑造一批打不垮、打不散、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飞机设计师铁杆核心队伍。

敢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上飞院,以新发展理念为牵引,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依托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完成大飞机创新谷平台建设,致力于建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飞机科创中心,打造与产业紧密协同、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大飞机创新谷责任主体,上飞院心无旁骛抓紧抓牢商用飞机研制主业,立志走出一条商用飞机“强基础、强弱项、补短板、筑优势、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半个世纪,初心未变。从“708工程设计组”到上飞院,从第一代大飞机创业者到新时代大飞机设计师,为了中国大飞机的光荣与梦想,上飞院将一如既往,步履不停,向着国际一流商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前进!

猜你喜欢

民机客机飞机
飞机失踪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乘坐飞机
民用飞机电源系统需求确认方法研究
民用飞机电源系统需求确认初探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民用飞机蓄电池选型浅析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