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本二十四史》:历经劫难终成传世佳籍
2020-11-02孟昭鸿
孟昭鸿
《二十四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典籍。它是从西汉司马迁开始,经由两千多年来历朝著名历史学家精心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朝历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一称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二十四史》按最终统一的算法总共3266卷,约有4000多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约公元前2550年),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止,前后长达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是我国最详细、最权威的一部历史巨著。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主要有过四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汇辑的“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校刊排印的“聚珍本”。其中,《百衲本二十四史》因影印底本精善且校印精审,受到了来自不同层面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界、读书界的影响力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堪称中国古籍影印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历经劫难终成传世佳籍
早在1936年《百衲本二十四史》问世之前,清乾隆皇帝钦定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简称“殿本”)是清朝和民国两代研究中国历史最为通行的正史版本。但由于殿本的编纂者多为御用史官,他们往往为当朝帝王和时政左右,不仅避讳颇多,而且史实错讹亦不可计数;加之当时编修典籍、查核原文极为不易,编书时常以学者背忆为准,在校勘上不够审慎,校刻不精,更增加了错误概率,不仅有大量单个文字的错误和避讳,还存在段落颠倒、整段文字脱落丢失等错误,这些缺漏为后世贻害甚多。
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民国之初,著名国学大师张元济(1867—1959)萌生了“重校正史之愿”。他发誓要汇集善本,重新校勘辑印一部古本全史,以恢复中华正史之原貌,通过校勘,考订文字的讹、衍、阙、脱,以纠正殿本的错谬,使“不可信”变为可信。
要知道,我国五部大型古籍《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前三部由明、清王朝编印,而后两部由张元济主持的商务印书馆编印。张元济是一位教育家、出版家,主持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达数十年之久,是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先驱和泰斗,是当之无愧的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家。在编印这两部巨著中,他的版本目录学、校勘专业才能获得广泛好评,其《校史随笔》是一本校勘的范本、研究古籍的必读书。
张元济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是有感于“为学不可不读史,尤不可不读正史”。历代正史汇刻本,保存到今天的,有汲古阁本《十七史》,南、北监本《二十一史》。但这些书已流传不多,到清末民初,社会上流通最广的只有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以及它的翻版。此本,清初得宋元旧本尚算便利,特别是校刻殿本《二十四史》时,既是官府所为,条件优越,又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事,如果真能勤搜远访,完全有可能使殿本校刻得完善一些。可惜他们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把精力全都放在考证上面,殊不知离开善本进行这一工作,必然事倍功半。同时在校勘上的态度不够审慎,校刻不精,出现不少脱误,“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张元济年轻时“读王光禄《十七史商榷》、钱宫詹《廿二史考异》,颇疑今本正史之不可信”。而近代藏书家叶德辉又说:“有清一代提倡朴学,未有汇集善本,重刻十三经、二十四史,实为一大憾事。”
为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张元济从1919年起就着手准备,1930年开始辑印,他在涵芬楼附近设立编校中心,秉持“续古代文化之命,续民族文化之命”的强烈使命感,以不惜一切代价拯救优秀文化古籍的远见和气魄,以“书贵初刻”为选择底本的指导思想,克服了社会动荡、战火纷飞、校勘辑录工作多次蒙受损失等重重困难,耗费巨资,广泛搜求各史善本。
张元济广纳各史善本,但又不拘泥于宋元旧椠,反复对勘,择善而从,遇有脱简残编或短篇缺页,总是设法配补齐全,一旦发现更早更好的本子,便不惜代价立即抽换。所以《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版本,都是最早最好的本子,而且多数是精心选取几个不同版本配补而成的。其中有宋刻善本15种,元刻善本6种,明清初刻本3种。如《史记》选用宋庆元黄善夫家塾本;《汉书》选用宋景祐刻本;《晋书》则以几种宋刻本配齐;南北朝七史均用宋眉山七史本;《隋书》和《南史》、《北史》用元大德刻本;《旧唐书》用宋绍兴刻本;《新唐书》用宋嘉祐刻本;《旧五代史》世无传本,用清人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本子;《新五代史》用宋庆元刻本,宋、辽、金三史均用元至正刻本,系初刻本;《元史》用明洪武刻本;《明史》用清乾隆武英殿原刻本。这套巨著因选用的各种珍罕版本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乃是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犹如僧人的“百衲衣”,故此得名《百衲本二十四史》。
以“百衲”名书,始于清初藏书家钱曾,他在集宋刻《史记》时因其“共成一书,小大长短各种咸备”而戏称为“《百衲本史记》”。张元济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就是师其意而用之。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王绍曾先生评价:“《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宋元以来全史善本的一次大集结,是宋元以后全史最佳的汇印本。搜罗旧本之广,影印之精,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张元济为《百衲本二十四史》编校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他字字精心校勘,页页仔细修润,单是为《百衲本二十四史》所作《校勘记》就达百余册。他还亲自选定纸张、监督印刷、事事亲力亲为,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呕心沥血18个寒暑,终于在1936年大功告成,完成了这部卷秩恢宏的巨著。按照顺序,各断代史出书时间为:1930年,汉书;1931年,后汉书、三国志、五代、史记、辽史、金史;1933年,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1934年,晋书、魏书、北齐书、周书;1935年,隋书、南史、北史、元史;1936年,史记、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明史。其工程宏大,堪称“前无古人,泽被后世。”《百衲本二十四史》全套书出之后,产生极大影响,购者踊跃,据1930年9月17日张元济致傅增相信中所载,《百衲本二十四史》仅发售预约就售出1000余部,還不包含远省分馆的数字,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百衲本二十四史》纠正了殿本三百年来造成的混乱,澄清了许多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错误,历史功绩有目共睹,影响深巨。《百衲本二十四史》出版后,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最佳全本正史,具有无与伦比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版本价值,在中国史学乃至世界史学上都上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国宝级的珍品,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
细致描润古卷得以“回春”
《百衲本二十四史》学术价值之高,从印制之初的各界赞誉到之后风行七八十年的口碑,都足以印证。
民国19年(1930)3月,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标志着这部历史上最佳版本的《二十四史》出版发行工作揭开序幕。预约样本中刊载的“影印缘起”一文,记述着这部经典版本的诞生始末。原来,从民国9年(1920)开始,正在辑印《四部丛刊》的商务印书馆就有意重新刊印《二十四史》。在當时没有更佳版本的影印底本情况下,不得已用武英殿版为底本,曾经影印过一部分,用于零售配售。之后,在张元济多方搜求之下,逐渐汇集到一部分宋元古本的《二十四史》。到民国15年时,《四部丛刊》重印之际,在众多读者的期盼与催促之下,商务印书馆曾发布预告,称除《明史》仍用殿版影印之外,其他的基本都以珍罕的宋元古本影印;并且陆续印制了一部分预约样本,开始接受读者预订。民国19年(1930)时,《前汉书》与《后汉书》两部重要史书,即“前四史”之一,均在馆藏已有元代版本的情况下又搜求到了宋版。这样一来,由商务印书馆主持影印的《二十四史》,其中颇为重要的“前四史”全部得以用宋版古本影印。张元济这才如释重负、“差弭前憾”,正式宣布了《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公开发售。
《百衲本二十四史》,按照原定预售计划,应当在民国22年(1933)全部出齐。但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轰炸并焚烧了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部,不但已经印制好的大量图书、印版毁于一旦,甚至于馆藏的宋元古本原本也未能全部抢救运出。到民国23年(1934),除了“一·二八”事变之前已经印制完毕并按预约售出的前两批六种史书,以及刚印制完不久的第三批四种共计十种史书之外,其余“十四史”均需重新制版,有的还要重新搜求古本加以影印。即使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之下,张元济仍旧在当年3月,发布了“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的预约样本。这份重订的预约中,刊载了经历浩劫之后商务印书馆的特别启事。启事除了声明书馆的损失惨重以及续印的第三批图书已于1933年底印制完毕之外,还特别强调“续得版本视初印较为完善”。
商务印书馆之所以能在一场浩劫之后,发布这样一则颇具信心的启事,固然有张元济等同仁的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当然也有业界、学界、藏书界各方人士的同心同德、鼎力相助等因素,但启事中强调的“续得版本视初印较为完善”,除了有以上因素的推动之外,古籍校印工作流程的精细化才是重中之重。在《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发布之前四个月的1933年12月,商务印书馆还发布了一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这份文件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古籍校印过程中的影印描润流程,并刊出了“底样”与“清样”以作比较,其“续得版本视初印较为完善”的结论的确令人信服。
原来,要影印一部古籍,如果所用的底本并非初印,而是经多次刷印,印出来的字迹笔画难免模糊或断缺,如果又找不到更清晰的初印本来代替,那就必须在影印过程中进行描润。所谓描润,即根据别的版本把模糊之处描清楚、断缺之处补起来,使最后印出来的书基本上清晰可读。根据《描润始末记》介绍,“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选底本最模糊的是宋刻南北七史,校勘工作十分繁难。其描润之法如下:
原书摄影成,先印底样,畀校者校版心卷第叶号,有原书,以原书,不可得,则以别本,对校毕,有阙或颠倒,咸正之。卷叶既定,畀初修者以粉笔洁其版,不许侵及文字。既洁,覆校,粉笔侵及文字者,记之,畀精修者纠正。底样文字,有双影,有黑眼,有搭痕,有溢墨,梳剔之,梳剔以粉笔。有断笔,有缺笔,有花淡笔,弥补之,弥补以朱笔。仍不许动易文字,有疑,阙之,各疏于左右栏外。精修毕,校者覆校之,有过或不及,复畀精修者损益之。再覆校,取武英殿本及南、北监本、汲古阁本与精修之叶对读,凡原阙或近磨灭之字,精修时未下笔者,或彼此形似疑误者,列为举疑,注某本作某,兼述所见,畀总校。总校以最初未修之叶及各本与现修之叶互校,复取昔人校本史之书更勘之。既定为某字,其形似之误实为印墨渐染所致或仅属点画之讹者,是正之,否则仍其旧。其原阙或近磨灭之字,原版有痕迹可推证者,补之,否则宁阙。阙字较多,审系原版断烂,则据他本写配,于栏外记某行若干字据某某本补。复畀精修者摹写,校者以原书校之。一一如式,总校覆校之。于是描润之事毕,更取以摄影。摄既,修片。修既,制版。制版清样成,再精校。有误,仍记所疑,畀总校。总校覆勘之,如上例。精校少二遍,多乃至五六遍。定为完善可印,总校于每叶署名,记年月日,送工厂付印。
看完张元济描述的“描润”工序的读者,恐怕无不为其精益求精的校印水准而由衷赞叹。即便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看完这一大段专业性质极强的工序描述,只要稍一对照“底样”与“清样”之区别,无不慨叹商务印书馆校印工序的“妙手回春”之术。一部原本漶漫不清,而且本身还有讹误的朽烂古卷,一经描润,不但变得清晰悦目,且还仍旧古意盎然。无怪乎《百衲本二十四史》始终被学术界奉为至宝、被读书界誉为奇珍,更被藏书界传为美谈。“描润”作为古籍影印中的最后一道撒手锏,自然征服了当时的无数读者,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描的一笔。而独立成册的这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后来也被作为一份具有营销效果的说明书,被附录于《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之中,也一起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嘉惠后人学林案头“顶配”
线装本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全部出齐之后,商务印书馆还推出了特制的专用书柜。古色古香的收藏、陈列、使用一体化的这种书柜,与《百衲本二十四史》一道,构成了民国书香的又一道风景线。当然,民国时代的“洋为中用”之风,以及更经济、更快捷的都市人群读书需求,又促使商务印书馆推陈出新、迎合时尚;后来又出版了《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缩印精装本。采用缩印精装之后,一本书即一部史,《二十四史》也就是二十四本精装书,普通书架上一排的空间就可齐备,既方便实用,又大方美观。此外,又增印缩印平装本,并拆零单售,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方便与实惠。就这样,一部汇集了众多珍罕版本、齐聚了各方力量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摇身一变,成为常用史学工具书,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因《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出现,用4000万字记载的4000年中国历史,就这样庄重精致地成为近代中国读者案头架上的“文化顶配”。《百衲本二十四史》一经问世,因其极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版本价值,从发行之初,即获各界赞誉。蔡元培赞扬张元济“博观精勤之成绩,所以嘉惠学子益无限量。”胡适写信给张元济道:“今早细看,欢喜赞叹,不能自已。此书之出,嘉惠学史者真不可计量!惟先生的校勘,功劳最勤,功用最大……”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盛赞:“《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采获者皆前人未见之书,故其定论者多千古未发之覆。”凡此种种赞誉,一时遍传学林内外。当时各界名流、著名学者均纷纷购藏研读,如鲁迅、胡适、钱玄同、陈寅恪、林语堂、冯友兰、钱穆等,皆是《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忠实读者。《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前尘往事,弹指一挥间,已匆匆近一个世纪过往。该书1936年出版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重刊,现已芳踪难觅。如今,民国原版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整部全套,也颇为难得,极为稀见,一旦现身拍场,即是炙手可热,倍受追捧。
好在,我们有幸看到了北京三希堂藏书依原本仿真复制、精工细作出版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全书80函820册、3301卷、32开版式,64440筒子页,煌煌四千万言,编号限量发行200套,采用极品手工徽宣、特制徽墨精印,纸墨莹润,色泽如漆,函套以藏蓝色细布装帧,蓝色真丝绢面,仿古浅黄絹书签,仿古浅黄绢包角和仿古浅黄装订线,传统手工装订,庄重典雅,尽显中国传统线装文化的神韵,原汁原味地传递《百衲本二十四史》这部“天下第一史”的绝世魅力,并特邀张元济先生后人亲自手工钤印张元济原印,更添典藏价值,补各大公藏单位和私藏大家缺藏张元济原书之憾,尽解渴藏之望。全套图书选配极品红木书柜,内衬樟木隔板,防蛀防腐,既便于存放,更显高贵典雅之气。物以稀为贵,想必多年后,三希堂本也会进入拍卖会,价格也让大家咋舌吧。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拥有的也是一部最佳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