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语言在线上钢琴陪练中的运用分析

2020-11-02王慧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

王慧

摘  要:在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及疫情席卷全球的当代社会,线上教学活动在原本盛开的基础上更加绽放,但百花齐放必有优劣。本文以教学语言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教育语言如何在线上钢琴陪练程中的高效运用,也进一步证明教学语言在线上教学的重要地位及教师修炼教学语言表达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学语言;线上钢琴;钢琴陪练

在线上钢琴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来,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受到更多的关注。很多研究者把目光聚焦于钢琴教学,对线上钢琴陪练的相关教学语言缺少细致研究。然而钢琴学习重在日常练习,陪练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最终的练习结果。

一、教学语言及其研究意义

所谓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总称,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其包括教师所使用的书面语和口头语。教师教学语言的词汇、逻辑和语调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表面的教学口语实际包含着教师深厚的专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

在网络普及率极高以及被疫情袭击的当今社会,线下教学一时无法开展,线上各类教学活动齐放光彩。相比线下师生面对面无距离的教学活动,线上教学缺少很多身体与眼神的互动,主要教学内容就要依靠教师的口语传达。这时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二、教学语言在钢琴陪练中的运用分析

日常钢琴练习属于动作技能学习,在学习者抱着改进技能的目的而对动作进行重复时,教师以言语描述或提示的方式向学习者提供的有关动作技能本身的重要信息,其言语指导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然而言语指导的或多或少、多方角度、语调态度都会影响技能的练习效果。

(一)教学语言需要具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以语言为主要课程引领,师生交流沟通方式时,高效率语言成为高效课堂的关键。然而高效率的关键在于语言指导的精准与精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单位里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同时学生也不会因为言语过于纷杂而导致理解误区,这需要教师能将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对学生心理的基本把控并最终能用言语清晰明了地表达。

1.具化练习目标

古人云“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琴童每日每月每年的练习是需要让孩子本人明了为何要每日不断地坚持练琴。从宏观练琴的目的到曲谱上每个音的练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的演奏,还要明了为什么如此演奏,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练习前中后不断地向其熏陶练习目标,引领学生在自我认知清晰的基础上走向音乐艺术的至美之地。

2.具化抽象概念

钢琴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发力原理,而大多琴童是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正处于抽象逻辑培养时期。这时的教师语言应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结合生活可视化事物讲解给学生,如此既达到教学目标又不会因为难度跨越而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具化鼓励用语

“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实现自我价值和力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高级需要,但必须以爱和自尊等较低级需要满足为前提。”教师及时的鼓励反馈是学生枯燥培养技路上的加油站。但教师的言语赞美和鼓励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单一重复的夸赞。简单泛泛的夸赞偶尔使用即可,切忌用在日日磨练苦工的琴童身上。具体化的言语指导会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练琴过程,认知自己练习的事物,提升练琴的专注力,加强对某些具体化练习的判断,潜移默化也会熏陶学生自我的认知语言表达。

(二)教学语言重在引导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特别强调提出的意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线上陪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练习顺序、练习心理和练习错误等问题,教师若在学生错误行为后直接加之正确答案,看似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实则节省的是学生本应该自我思考的问题。为了最大可能减少琴童对陪练教师的依赖,教师应多引导,多设问,多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相关的情景中。

1.引导正确练习顺序

学龄儿童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还是以直观具体为主,在需要抽象逻辑的处理方面就需要教师的指引和熏陶。在日常练习中,很大部分的琴童喜欢练习老旧的,已经弹过很多遍数的曲子,不愿意突破自我舒适区去挑战新的练习曲目。这是人类天生的惰性,但教师不能任学生无法自我感知的惰性肆意生长,需要教师及时且有力的引导与交流。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自己掌握自我的练琴顺序,把控练习进度,这也需要教师的每日练习的熏陶与学生对自我的准确认知与专注练习。

2.引导练习困难的心理状态

德国教育家迪斯多惠曾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陪练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正是为了达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并坚持学习钢琴的目的。琴童从练琴状态看性格。每一个琴童都是一个鲜活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的家庭中成长,自然在练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五彩缤纷的盛况。教师应在短时间接触后通过学生的练琴状态、神态变化与语言表达来判断学生的性格色彩,并根据其言语形态来调整教学语言。

(三)教学语言能够创造想象空间

音乐是表达情感和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难于从理性角度认知的事物。然而钢琴教学的对象大多都是学龄前习惯直观具象思维的琴童,这时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是能够很大程度影响学生不同感官产生相应感觉,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1.形象化音乐技巧

钢琴练习有许多不同的演奏方法关联到身体各个肢体的运用,谱例中有很多节拍节奏变化的细節关联到乐理知识的基础,这些对于钢琴初期学习理性思维尚未养成的低龄学生是一项重大考验。为缓解学生音乐知识掌握不全面和理解不透彻,教师应多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将晦涩难懂的学理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教授于学生,很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2.形象化音乐感知

我们常说演奏需要多些乐感,但对于学生来说乐感是个很玄幻的事物。其实乐感是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总称,在学生练习曲目的音准和节拍都准确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运用形象化语言分析曲谱,从音乐本体中带领学生发散思维,细致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

三、建立在坚实思想基础上的教学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抽象思维的具体显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说道:“当人受思想支配时,能清晰地表达;当支配思想时,会表达得更好。”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思维训练,力求由人受思想支配过渡到人支配思想的境界,使思维具有条理性、敏捷性、深邃性、广阔性,为教学语言的表达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储备

琴声传递性格,练琴是在练人。在教师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后,可以通过琴童的演奏状态来判断其演奏心理,再通过言语指导调整其演奏状态。学生在练琴的成长过程中,陪练教仅有一块屏幕用来与学生交流互递,教师要透过这块屏幕时刻敏锐地关注学生的神情与语气,通过其各方面的变化预测心理变化,再通过言语引导回归最佳状态。

(二)音乐专业知识储备

钢琴音乐专业知识是“地基”上整个框架正轨前进的重要保障。音乐是表达情感和抽象思想的艺术形式,而这个艺术形式是需要依靠音乐要素和具象语言艺术表达出来。在琴童面对理性复杂的音乐语言时,需要教师有将繁复化明净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能接受音乐内容。音乐教学的语言必须建立在音乐语言的基础上,透彻理解音乐语言表达,尊重音乐语言的特点,研习音乐语言的底蕴。

(三)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强调指出:“要使未来教师养成善于同儿童说话的能力。”高尔基也曾说过:“用枯燥无味的说教语言向儿童讲话,这就会在他们心中引起烦闷和对于说教的主题本身产生内心的厌恶。”儿童化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教学语言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儿童化教学语言不是充满稚气的儿童口语,它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生理发展的规范化教学用语。基本特点是直观形象、明快生动、富于启发性;词语浅显易懂,句式结构简单;语气亲切温和,语调富于变化,表情易于感染等。

结束语:

教师是灵魂的缔造师,音乐教师更是美的传递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语言,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致力发展。”教学语言无论从内容来说,或是从表达来看,都是需要从日夜的研究学习,课堂积累,生活实践中一步步积淀而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课堂上的妙语连珠,高效课堂,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自我前进的鼓舞,都是教师潜心学习时的美好愿景与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黄中建编著.教学语言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 第4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

[4]王英奎.简论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中国音乐教育,2008(02):29-30+32.

[5]李人亮.音樂教学的语言艺术[J].中国音乐,2005(03):188-190+193.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
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高效性教学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层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