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双向促动关系探究
2020-11-02唐万山
唐万山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翼,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生最核心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任务。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探索,认为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互为手段、目的,相互促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彼此影响,相互促动,呈现出密切的正向关联。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活动,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实现阅读与写作相互促动。
阅读活动是阅读主体主动阅读文本、联想想象文本反映的生活、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表达的社会人生道理的思维活动。阅读主体只有正确理解文本词句的含义,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才能顺畅进行阅读活动。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会主动探索文本的意义,学生经常主动探索文本意义,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种自然状态下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缺乏语文教师的主动参与,效率低、见效慢,不能适合当前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听、说、读、写、思、行的活动,主动干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写作活动是个体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人生思考、对社会生活进行感悟的创造性行为。学生写作存在技能性障碍和内容性障碍,通俗地讲,就是没东西可写,不知道怎么写。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模仿所阅读文本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提升自己建构文本的能力。阅读能间接地丰富学生的写作生活,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都会丰富写作个体的内心世界,促使写作个体萌生创作冲动,激活思维,创作出优秀的文章。
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交织在一起,相互促动,学习效率较高,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阅读活动设计写作内容,根据写作要求设计阅读活动,上个世纪末山东省高密一中的语文实验室计划将作文课融入到阅读课中,学生每周有四节课在语文实验室阅读写作,不明确规定阅读课与写作课的课程,是阅读与写作相互促动的很好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整合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按照“为阅读写作、为写作阅读”的设计理念,统筹设计阅读与写作活动,推动了学生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也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部编本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是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这两本书,因《乡土中国》内容较少,考虑到学生写作记叙文的需求,高一上学期我们增加《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作为阅读内容。高一上学期阅读《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下学期阅读《红楼梦》。将阅读课与写作课结合起来,确定每周两节阅读写作课,学生阅读内容、作文题目都提前布置,以两周为一个周期,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写作任务,不再明确划分阅读课与写作课。
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分成感知阅读、创造性阅读、赏析阅读三个阶段。感知阅读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在书上勾画圈点,有些地方可以做批注,但不硬性要求批注的数量,不能因为批注过多影响了阅读速度,降低了阅读质量。这一阶段以阅读活动为主,写作活动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设计。教师每次设计四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对故事情节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教师的职责是检视学生的阅读速度,布置每天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含周六周日)阅读不少于三十页,同时提醒学生完成写作活动。划分好阅读小组,由热爱阅读的同学担任组长,提醒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写作任务,学生的作文在第二周的周五收齐,期间学生可以彼此交流,互相启发,甚至共同创作同一篇作文,当然,作文字数不再限制在800字,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甚至达到了几千字。
第二阶段为创造性阅读,这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即学生读完整本书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打破作者的叙述顺序,既概括贯穿情节始终的主要人物的经历,以人物大事记的形式概括人物的主要经历,又概括那些影响故事进程的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大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概括事件的发展过程。这一阶段旨在通过创造性阅读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识记,引发学生对小说的深入理解,为第三阶段赏析阅读奠定基础。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读书笔记本上以文字的形式概括主要人物的经历或者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要求学生每天概括一个人物的主要经历或者一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并且做到语言简洁,要以要点的形式呈现。这一阶段的阅读属于主问题阅读的范畴,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解决问题时,就需要重新阅读,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评价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筛选、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写作对阅读的促动作用。
第三阶段为赏析阅读阶段,时间两个星期,要求学生从小说的情节、语言、思想、技巧等角度写四篇赏析文章,每篇不少于1000字。这一阶段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专业的赏析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写作,如给学生印发《真诚的欺瞒——〈平凡的世界〉批判》《感知平凡的世界的生命热度——关于〈平凡的世界〉及其批评的对话》两篇专业批评文章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写作文学批评文章。要求学生在读书笔记本上写作四篇文学批评文章,教师印发学生写作的优秀文章作为阅读内容供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乡土中国》这本书属于学术著作,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依然将阅读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阅读阶段设计不同的写作内容。第一阶段:根据本书的特点,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章,阅读时同时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概括出本章的论点、运用的论据,利用两个星期完成第一遍阅读。第二阶段要求学生针对每章内容书面提出一个问题,同时自己给出答案,然后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每章的观点和论证思路。同时要求学生联系今天的生活理解费孝通的观点在今天是否正确,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否还是乡土社会,中国的农村是否还是熟人社会,中华文明是否还是农耕文明,用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来观照今天的中国现实,思考社会、思考生活,要求学生创作批判性的文章,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教师给学生设计写作的题目,用费孝通“熟人社会”“农耕文明”“差序格局”的理论分析中国的春节民俗,用写作促使学生实现对本书的批判性阅读。
阅读与写作让生命更有活力,语文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高度来设计阅读写作活动,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單位: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