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02蔡海燕
蔡海燕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作品中了解不同体裁的作品的一般写作规律,并捕捉创作灵感,能用自己所喜欢的文学样式进行表达,学会续写或改写。读是写的基础,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可帮助学生在读中掌握写作方法、获得灵感,提高其写作水平。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提倡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升华,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读中积累,丰富语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泻”“浮”“洗”“笼”四个动词,将月光下的荷塘梦一般迷人的幻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也寄托其中。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片段不在少数,语言优美而富有意境,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又回味无穷。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难以写出如教材所选课文那样的优美语句,为何?究其原因,积累太少。语言是写作的基石,丰富的语言积累可让学生写作文时得心应手,所写句子妙语连珠,也可让所写作文意味深远,读来韵味十足。为此,积累不可或缺。
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文中写人记事、描景绘物、抒情达意的词、句、段进行积累,真正做到了然于心。如《边城》中写湘西的自然环境写到了“吊脚楼”“码头”“山”“小城镇”,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的呢?如写“小溪”,文中写道:“溪流下去,绕山岨流……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对于该段文字,学生可以在分析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并尝试在写作中应用。在阅读中积累,学生还要注重观察,要将文中所写和生活进行对比,从生活中去积累素材。如《边城》中的翠翠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写作中反思,自己所刻画的人物有哪些特点,是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的,人物性格是否被表现了出来,还有什么不足。如此,通过积累、观察和反思,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在写作中应用,作文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读中仿写,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虽然有素材,但所写作文多是在记流水账,没有景物的描写,没有内心的独白,更没有深远的思想蕴含,读来不免枯燥乏味。在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并不是他们不想把作文写好,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素材更好地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仿写,就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如《我与地坛》中写道:“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作者双腿残废,独自在地坛中思考人生,却能从“荒废”中看到“光芒”,在“光芒”的指引下,看到时间的流逝,反思自己的人生。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和作者一样,学会思考人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
提倡读中仿写,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要学会对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仿写。如读《我心归去》(韩少功),先要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作者客居巴黎而感到孤独和寂寞,由此而引发了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从而引发深层的思考。第五自然段写思念亲人和故乡,用“很想念家里”总写,接着回忆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用“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之情,和课文的第二段遥相呼应。掌握并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那么,在写作中就可学习作者的方法,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表达。在阅读中,要深入体会,学会安排结构、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读中分析,鉴赏体会
鉴赏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并不会迁移应用,原因是他们在读文学作品时,没有深入分析,没有自己的体会,自然难以学会作者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丰富自己的体会,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在作文中应用。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如此,景物特点突出,景中有情,自然富有感染力。
作者在写“小雪”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的,结合文本看,先是“山上”,从“山尖”到“山坡”再到“山腰”,不同的地点的“小雪”自然不同,最后写到,“小山太秀气,济南受不住大雪”,把济南温晴、安静而舒适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鉴赏中掌握了作者所采用的手法,那么,学生就要学会应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去表达。以写人为例,所写的人的特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的感情是怎样的,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写作,更多的是要从方法的学习转移到体会的升华,要学会应用作者的表达方式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作文注入活力。
四、读后创作,应用提升
读为写服务,在阅读中积累学习方法、丰富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课堂中认真阅读,课后也积极展开阅读活动,而所写作文依然干瘪而没有活力,有一定的结构,但主旨浅薄而没有意味。究其原因,学生写得太少。在高中阶段,尤其是进入高三,学生复习备考,写作的时间不多。结合平时教学来看,也多是結合单元教学布置写作任务,作文训练并不多。要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在语文学习中多阅读,还要引导学生多写多练,在长期坚持中让写作迈上新台阶。
其实,在语文学习中写作的契机较多。一是读后仿写。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后以“家乡的冬天”展开写作训练,如阅读《我与地坛》后,以“我与菜园”为主题展开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紧扣生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二是可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如阅读《像山那样思考》后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又有怎样的思考,就可采用读后感的方式进行写作。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坚持写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布置的写作任务外,教师还应紧扣时代发展,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现代化通讯软件,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字,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学创作比赛,要让学生在参与中去感受、体会,让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学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佳作,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在读中学习方法,通过鉴赏来丰富体会,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会,学会创作。如此,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体验,掌握了方法,将其融入到写作中,所写作文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