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型写作:基于多元选择与有机关联的哲理表达
2020-11-02林明
林明
“关联”再次成为高考写作的热词,要从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说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种写作任务从2017年开始出现,这次作文命题方式的变化,显示出高考作文命題的选材视野更加宽广,与社会的新变化联系更加紧密,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也更高——要求考生要全面观察、广泛联系,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一、关联型作文考查重点
关联型作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关系型作文”,比如“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一步与一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2017年开始,高考作文的材料出现无序化倾向,把“关联”显性化,即题干要求中出现“建立有机关联”这一任务指令。其典型命题思路是先给考生提供某些特定的材料,多个材料呈无序排列,然后限定一个写作任务,同时要求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必须从这些特定材料中选取一部分并将其形成有机关联来完成写作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综评》中说:“2017年的一些作文题设计,在继承利于思辨、立意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写作能力考查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更加明确清晰的任务指令,巩固了2015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鲜明特征。”这里所谓“新的尝试和探索”,就表现在交际语境规定性与关联思维限定性上,作文材料本身都包含多元关系,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根据题干的写作任务指令,从中选择某一对或某一组要素并基于其间关系来写作。2018年全国Ⅲ卷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三个标志性口号,2019年全国1卷对“劳动”的不同观点,也暗含着有机关联的要求,需要考生把所给材料看作一个连贯的整体,结合材料所蕴含的核心内容,进行联想、思考和阐发。可以预想,基于交际情境规定性和关联思维限定性的任务驱动写作,在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将会进一步延续、发展、完善。具体说来,对关联性写作应该有以下认识:
首先,关联性写作是对“非线性思维能力”的一种考查。一般说来,线性思维方式是把认识停留在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上,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非线性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是多维度并列顿悟思考的过程。
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质。非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文学创作有时候更需要非线性思维、系统思考,但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已被语言和教育修剪成线性模式,思路受限,深刻有余而丰富不足。所以,非线性写作,也是写作技巧。如何在写作教学指导中,打破学生刻板的、机械的、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并逐步形成灵活的、创新的、多样的非线性思维能力,是高中作文教学需要重视的内容。
其次,“有机关联”强调主题统一,即所选内容要围绕同一个中心。何为“有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所以,建立起“有机关联”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不可分,二是像一个生物体那样有机联系。
以2017全国Ⅰ卷为例,从“中国关键词”中所选的两三个词语,既可以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是同质同向的,但都必须使之统一到一个主题——“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之下,让其从具体回到抽象,从无序回到系统。如:“高铁”和“移动支付”是“奔跑的中国”;“美丽乡村”和“共享单车”是“生态中国”;“长城”和“京剧”则关涉“传统中国”。这些关键词是同质同向的,指向中国的不同侧面。而“食品安全”与“美丽乡村”“中华美食”,则可立意为正视问题、华丽转身的中国,在困境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质量的中国;“长城”“京剧”与“广场舞”“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则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在文化上兼容并包、逐渐走向自信的中国。有了统一的集中的主题指向,几个关键词才能在整体上关联起来。
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在无序多维的范畴中间,寻求某一逻辑联系,不但是对考生思维立意和驾驭文脉能力货真价实的检验,对于许多教师也是严峻的挑战。这种能力主要是从异质的对象中,从多种潜在的可能性中概括出一种共同点来,这种异中求同的能力就是抽象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习高等教育阶段几乎全部是抽象理论的课程来说,是必要的基础。”
再次,“有机关联”强调矛盾中的联系,即所选内容相克相生。孙绍振教授在谈2017年高考作文时还特别指出,“有机联系不仅仅是一种求同的联系,而且包含着矛盾中的联系,对立中的联系是一切联系中最深刻的”,“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的东西互相转化,才是最高意义上的有机联系”。
例如,一带一路和食品安全是否有直接联系?以直觉观之,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是最先进的科学实绩,是世界性战略发展蓝图,而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它的对立面,恰恰是由最先进的发展带来的。这种联系乃是因果性的,要解决这个矛盾,也只有通过更科学、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矛盾,这样的转化,就是文脉的贯穿和深化。同样,京剧和广场舞似乎没有关系。古老的戏剧文化,其艺术性经过百年积淀,水准是很高的,在目前具有相当突出的精英色彩,而广场舞则是大众文化、民间草根文化,艺术水准是不高的。但是,京剧最初也起源于民间。下里巴人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才成为阳春白雪的。广场舞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群众基础,设想经过百年的积淀,谁敢说,在艺术上不可能达到今天难以想象的高度呢?
二、关联型作文写作策略
要写好关联性作文,首先要建立“关联”。建立关联可以有多种方式,如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找共性来关联,这个很容易做到,难的是有新意、有创意的组合关联。从这个角度讲,选择怎样的组合方式决定了文章的成败。下面以一道作文题的写作为例,具体分析关联型写作如何展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②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③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⑤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800字。
步骤一:精准审读材料:分析每句话或每个词语的内涵,概括其背后意指。
本则作文材料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话语情境:几个回乡过年的青年闲聊。闲聊中,展示出青年人不同的价值取向:
材料①肯定了城市生活,强调城市带来的国际视野和大都市气息。
材料②倾向于乡村生活,希望回乡创业、陪伴家人。
材料③从留守乡村的父母感受出发,隐含了出国在外与孝道守亲的矛盾。
材料④谈及城市生活的困扰,如压力大、节奏快等。
材料⑤谈及父母不愿离开家乡去城市,蕴含了进城与守土的冲突。
综上,这几则材料可以整合为几组关键词:都市发展、乡村创业、海外深造;个人事业与家庭亲情、个人发展与时代机会、都市病与乡愁等。
步骤二:抓材料中的关键词,看清任务要求,确定写作范围。
材料创设的情境是:几个回乡过年的青年闲聊。闲聊中的几条话语牵连到个人、家庭的生活与发展,又与新时代城市乡村发展的大背景相关。他们的对话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生活状态与理想追求,也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
题干要求书写“作为00后的你”的人生愿景,这就要求考生从自己的身份出发,站在即将进入高校深造和未来职场打拼的青年人角度上去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阐释理由。对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用整合思维略加分类:
材料①和④都涉及城市生活感受,一个强调“正面”:大都市的国际视野、工作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等让人向往、憧憬,一个强调“负面”:巨大的压力和紧张的节奏让人望而却步。
材料②③⑤都涉及对乡村的感情,有的强调回乡创业陪伴家人,有的提及父母对海外漂泊的子女的牵挂,还有的表达父母不愿离开家乡去城市。
步骤三:选择能呈现矛盾张力的两个词句或观点,一主一辅,阐述其辩证关系。
本则作文材料涉及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的意涵,也有尚待发现和确定的关涉政策与创业、机遇与挑战、亲情与事业、城乡教育、生活习惯、环境融入等诸多问题,它们的内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如以材料①为主体,再以材料④为辅助,谈选择都市发展作为个人“人生愿景”的意义,与代表熟人社会的乡村相比较,突出陌生人社会的都市在个人人生建构和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思考如何应对都市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心灵困扰。再如以材料②为主体,以材料⑤为辅助,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选择乡村创业作为“人生愿景”的意义,并由此展开思考个人事业发展和家庭亲情如何协调好关系。或者以材料③为主体,以材料②为辅助,将海外深造与回国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愿景”,谈这种规划对于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意义等。
考生可选择“进城”或“回乡”中的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思辨立意。但不管选择哪一方,都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价值认同,充分阐述理由。比如希望到大都市发展,因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新时代具有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活力,青年人置身其中,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也可以选择回乡创业,阐明在国家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新时代农村的新政策给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等等。
【样文段】
我的故乡并非声名远播的大都市,但故乡的土地承载着我的深情,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亦能使我的人生硕果累累。
诚然,你也许会将这样的想法当作我的一时意气,但我要说,扎根乡土的决定并非全无现实的考量。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铺开,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我也愿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小乡村虽不及如上海大都市那样的大气派,却也上演着日新月异、面貌喜人的进步。因而在乡村创业也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情乡风焕然一新。
况且,谁又能保证离开了乡村就一定能取得大发展呢?有的人不愿意局促于故乡不太起眼的一隅,到大城市闯荡,这其中也是极少数人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但大部分的人是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最终的发展只是平平。但留在故乡情况则大不相同。这是一个人最熟悉的土地,你知道他的殷实处与缺憾处,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创业,反而更容易一矢中的,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扎根乡土,亦能绽放人生》)
【文段评析】
本段以“扎根乡土”为自己的人生愿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语境,阐述了返乡创业的价值,对材料第③句进行了解说。接下来能与都市发展对象对比,提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更容易获取人生价值,这就结合了材料①④的内容。在观点的提出与说理层次的推进上也比较有条理。
步骤四:结合当代语境,指出年青人应该做出的选择及其意义。
【样文段】
除了对现实可行性的考量,我选择返乡创业,更是因为难以割舍的深情。
故乡,给予我时时萦绕心间的乡土情结,因而我选择回来。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曾说,回归故乡,“不是落叶归根,身体凉凉地回来”,而是“亲身的回来,心的回来,力量的回来”,因为“长大的地方,应该分享你的荣耀”。他的话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有人视籍籍无名的故乡为阻碍进身之阶的障碍,不愿提起,将其隐没甚至不愿承认,对此我深以为谬。故乡之所以不为人知,是因为没有人将她传播出去。作为故乡的孩子,我想,如果我能在故乡有一番业绩,故乡的美誉自然不胫而走;假如我也舍弃她,只会让她更加没落。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让外界听见来自故乡的声音。(《扎根乡土,亦能绽放人生》)
【文段评析】
议论文写作要有“此身、此地、此时”的意识。本段侧重从情感层面,强调故乡之于个人的意义,“我想用自己的努力,让外界听见来自故乡的声音”,这番告白,情真意切,关于胡德夫的引言更增添了文化味。读来既有理性的力量,又有文学的感染力。
步骤五:严密说理,补充其他达成目的的条件等,扣材料作结。
【样文段】
选择故乡也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新时代新政策迭出,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让利丰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可以如海外学子一样求学归来仍为祖国效力。异乡浪者,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这其实就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是人之为人所应有的大境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对大城市趋之若鹜,不如不遗余力建设家乡,带着父老乡親们富起来、强起来。(《吾心安处是故乡》)
【文段评析】
说理要“以理服人”,必然要考虑到观点的严密性,考虑到自己的选择的局限性。所以,文段针对可能存在的“大城市压力大,回到故乡是不是一种逃避”这一论调,补充自己的观点,强调回乡并非不思进取,而是要利用时代的契机,带动家乡发展,同样有挑战要面对。
综上所述,关联型作文,建立关联可以有多种方式,选择怎样的组合方式决定了文章的成败。遵循一定的思维模式可以迅速帮助我们在考场上建立写作思路,写出以理服人的好文章。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近年“立德树人”的高考指向下,写作时要在思想价值上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当代青年特点,思考自己所选语句的内涵,匹配时代精神,以表达出一个高中生对时代发展的正确认知。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