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京梦华录》:追忆逝水流年

2020-11-02王莹

新晨 2020年7期
关键词:梦华元老文化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情况,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俨然是北宋强盛时期的浮世绘与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相得益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现实,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民风、民俗、文化娱乐、商业、餐饮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记载,叙述入微,妙趣横生,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这些正史里罕见的零散的文化珍珠,在孟元老手中连缀成美丽的珠帘,令人叹为观止。对宋史有兴趣的人,乃至对中国文化和中华古文明有兴趣的人,不读此书,实为一大憾事!这也是此书引起国际汉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原因。20世纪后半叶,日本的一批汉学家就开始着手对《东京梦华录》进行研究。以京都大学的入矢义高及梅原郁为首的一群汉学家围绕该书出版过若干研究专著。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奚如谷等人也出版过有关《东京梦华录》的专著。日本静嘉堂文库在影印元刊本《东京梦华录》时曾在解题中写下这样一句评语:“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本书(《东京梦华录》)对于汉学和汉文化的探讨是很有用处的。”看似平实的评价,却极为中肯和精准地道出了汉学界对此书价值的共识。

在我国,此书自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就备受关注和推崇。谈到北宋晚期的东京掌故,此书即成为最权威的文本。众多名家名著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等,无不对此书加以选录。近代至今,由于此书超高的史料价值,研究者亦是大有人在,且多有考据严谨的佳作。从邓之诚先生开始,一大批学者参与其中,最突出的应是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的伊永文教授。他对此书所做的笺注工作前后横跨二十余年,其工作底本是元代至正刊刻本。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个清代黄丕烈所收藏的元刊本,更以邓之诚的《东京梦华录》校本以及日本京都大学的《东京梦华录》译注本作为参酌。他还博涉与《东京梦华录》同期问世的对该书章节有所记录的众多书籍,包括明、清以来多位方家所做的校勘,对该书的研究、校勘历史有全面的把握。客观地说,伊永文教授的《<东京梦华录>笺注》应是目前最忠实于原著、最保真的版本。笔者主要以此书里的《东京梦华录》原文文本作为本次译注的工作底本,在具体的译注过程中,亦参照了邓之诚、入矢义高、梅原郁等海内外诸多名家的译注本,兼及台北震旦艺术博物馆馆长张临生于2012年出版的《繁华之城:东京梦华录》等相关书籍,在文风上则力求与孟元老晓畅明白的原文风格保持一致。本书是对《东京梦华录》一书的全文(包括孟元老自己写的“梦华录序”)进行翻译和注释,以期保持原作的叙述风格。

作为一名唐宋文化的專业研究者,笔者对此书怀有深切的热爱。不仅是因为笔者本人生在中原、更因为北宋文化卓绝丰赡的风貌和气质令我向往。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代。”他们所说的宋代,大抵指的是北宋时期,因为北宋在文化艺术上的确取得了彪炳千秋的成就,处处洋溢着盛世繁华的气息。南渡之后,文人的生活不免带着屈辱亡国的破败感,时代氛围已是沧海桑田。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和异数。靠兵变夺取江山的北宋在开国之初就有衰落的前兆,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导致了“主势强国势反弱”的政治局面。北宋虽然拥有庞大的军队,军事实力上却不具优势,与辽国和西夏的对抗长期处于下风。经济上表面繁荣,却经常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军事上“积弱”,经济上“积贫”,这种奇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但在科技、文化、艺术方面,北宋可谓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中国影响世界的众多发明均于北宋诞生。而《水浒传》中元宵节京城万人空巷、花市如昼的盛况也并非虚构,它真实地发生在公元11、12世纪的开封,当时北宋都城的繁华生活穷奢极侈,举世瞩目。

孟元老记载的就是这样一段璀璨夺目的历史。孟元老,号幽兰居士,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记述,可知一说为他是孟昌龄的族人孟钺(孔宪易认为孟元老原名孟铖,是孟昌龄的第四子,自幼随父宦游南北;一说为孟揆,由清代学者常茂徕经考证推断,孟揆曾为宋徽宗督造艮岳,征发花石纲,穷奢极欲,最后造成方腊起义。可能是孟揆本人心虚,《梦华录》于艮岳却一字不提,明代李濂亦提出过类似的质疑。但邓之诚认为常氏证据薄弱,不足为凭),崇宁二年(1103)随父到东京,曾任开封府仪曹。生平事迹不详,约于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三年。靖康癸未(1126)“靖康之难”时,徽宗、钦宗被金军虏去北方,山河巨变,宋代的历史从此改写。建炎元年(1127),孟元老离开东京南下,避居江左,不知所终。仅从《东京梦华录》的作者自序中可知,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并自作序。《东京梦华录》所创立的以笔记描述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为以后《都城纪胜》《梦梁录》《武林旧事》《如梦录》《续东京梦华录》等书所沿用。

通过孟元老的自序,我们可以了解到,书中的内容皆是作者亲历。在对盛世的怀念中,力透纸背的家国之恋、乡关之思、山河之痛,萦回在文字中,一如陈与义笔下“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的意绪。

八百多年前的孟元老,令人感动地选择了用最接地气的表达来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八百多年后的我们,理应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管我们的努力现在看来多么微薄,终会在未来得到反响。

内容简介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作者简介

孟元老,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

王莹,本书注译者,女,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

猜你喜欢

梦华元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中国数学界元老——王元
最后一跳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无题(1)
谁远谁近?
聚会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枪厂“元老”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