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视阈下乡村规划的思路转变与技术应对策略
2020-11-02阴贺姿
阴贺姿
摘 要: 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辅助,城乡地区空间结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对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重塑城乡关系,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多规合一”的全域空间规划逻辑逐渐清晰,在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下编制适应乡村地区发展的乡村规划来指导未来农村地区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 乡村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1.005
1 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
1.1 提高规划管控的精准度
以大数据为技术保障,在自然资源调查和专项评估的基础上,全面收集、整合和关联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型数据库,有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作用,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通过对自然资源状况的详细调查和了解,对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明确合理的开发利用目标。为了控制国土空间使用的主要矛盾,应确定三条控制线,即城市开发边界、用于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基于城市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者结合形成了国土空间控制管理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大量数据,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其基本特征。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保证建立的国土空间资源数据库,将有助于智能规划的实施,并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控制的精准度。
1.2 提供科学规划的数据保障
国土空间规划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将生态环境与民生和商业经济等各种社会活动相结合,并进行统一规划,避免经济和金融弱化,解决社会冲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止当地生态退化和预防城乡之间的过度同化。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有必要将其引入到国土空间规划,并改变传统的土地空间规划方法。尽管社会发展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但其中许多数据毫无价值。因此,为了在领土空间规划中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有必要建立一个数据资源系统,即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平台。平台建立后,将为各种数据的格式和收集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促进有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最直接、最科学的数据支持。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编制策略
2.1 基于基本农田保护的用地结构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规划要做好与原有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结合经濟社会发展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和交通、环保、现代农业、旅游等专项规划,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和空间布局,保证基本农田数量足、质量好、能保住,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不允许调整,全力以赴守护耕地资源“底线”。规划用地结构布局中的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并重,做到“划足、划优、划实”,尤其是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必须符合基本农田划定要求。
2.2 基于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以城乡均等为指导,通过城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做好统筹安排,优化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合理确定规模,实现共建共享,坚持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实现均等化布局。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应突出区域统筹与共建共享,按照配置要求进行补充完善,实现补缺适建,强化设施的区域与镇域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实施、适当预留发展用地的原则,与周边小城镇和村庄统筹考虑,联建共享,通过分析比较选定设施类型,并结合服务半径进行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布点。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布局,为乡村地区系统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2.3 基于结构转型的乡村产业重构
产业规划将是乡村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乡村产业体系的选择应结合村庄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和挖掘村庄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历史文化特色等资源禀赋,准确定位,科学决策,突出特色,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通过产业规划,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乡村空间与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乡村是生产和生活空间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乡村产业布局中需要更多的乡村空间在生产方面的配置,提供更加灵活的产业布局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上的支持。
2.4 基于文脉传承的乡村风貌指引
在乡村规划中,应加强对物质空间的关注,尤其是村庄的风貌,将村庄风貌塑造与乡村地区特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保护与活化利用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民俗文化等历史遗存,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健全完善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体制机制,塑造风貌美丽、文化兴盛、特色鲜明的魅力乡村,形成基于村庄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乡村风貌规划设计。
2.5 建立生态乡村模式
将生态建设乡村嵌入到乡村聚落规划中,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在实现人口聚能连环效应的前提下,实现生态振乡的全面发展。在实现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从资源规划、乡村生产资源应用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在优化生态乡村建设体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乡村的环境建设,并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实现乡村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乡村振兴以及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实现乡村服务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与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并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实现乡村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3 结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产业、空间资源和文化认知等各要素都呈现出全面的流动与循环的特征,新时期的乡村规划要立足城乡融合为前提。通过规划编制,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J].管理世界,2018,34(10):128-146,232.
[2]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等.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8):1019-1030.
[3] 朱琳,黎磊,刘素,等.大城市郊区村域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以成都市江家堰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3):53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