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2020-11-02张一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音准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张一芳

摘 要:音准,作为音乐表现中最关键的因素,要想准确把握,既需要大量的练习,也需要方法。本文针对小学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音准训练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准;音乐欣赏

在音乐教学中,音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握好音准,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展现作品内涵。培养音准概念,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音准

小学是音乐启蒙的最佳阶段,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音准,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音乐素养,还能为他们以后学习音乐提供坚实的基础。

1.音阶训练

音阶训练对于学生音准的提高很有帮助,教师要把音阶的训练作为一个常规内容来抓。在学习歌曲之前,教师让学生随着琴音演唱基本音阶,让学生感知固定音高,从上行音阶到下行音阶反复练唱,在练习时演唱速度要慢,要拉长音的时值,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音高距离。为了增加音阶训练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训练。第一,通过柯伊达手势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此教学法在音准教学上效果极好,特别是针对个别音符教学。第二,在部分音阶练习采用直观音阶图,让学生看着音阶图来唱音阶和音程非常直观。第三,在训练中,教师也可以进行个体训练,让学生按序进行音阶单音接龙的练习。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手段,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提高音准,为学唱歌曲、演唱歌曲做铺垫。

2.反复模唱练习,增加音高记忆

模唱的练习可以是乐谱的模唱和歌词的模唱。乐谱的模唱时可分步骤进行,首先教师教唱,学生模唱,等唱得熟悉一些后,随钢琴弹奏进行自主模唱,让学生不断聆听、模唱直到学会旋律为止。当学生熟悉旋律后,就可进行歌词的模唱了。另外,模唱练习中可以加入旋律回声练习,即教师唱一句,学生分组依次跟随模唱,形成大山回音的效果。在模唱练习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要把口中唱的与耳朵听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音准。

3.练习视唱乐谱,形成音高概念

音乐教学中离不开视唱乐谱,好多歌曲的小细节都会在乐谱中体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分小节地进行视唱乐谱,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视唱乐谱是学唱歌曲必要的环节,而学生的识谱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教师的授课速度要适中,尤其是在初唱乐谱时,要慢弹慢唱,让学生都能跟唱,然后在练习中逐步加快,达到良好的视唱效果。

4.习惯轻声哼唱,增强听辨能力

轻声哼唱能够帮助学生在听辨过程中提升音准水平。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钢琴的声音,降低自己的音量,在听辨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定时地进行提醒,并反复范唱,让学生学习教师的正确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

二、掌握歌唱状态,助力音准培养

学生歌唱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歌唱气息支撑不够,声音发虚,漏气,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都很容易导致声音位置下移、跑掉。

1.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不管歌唱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端正大方,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肩胸自然展开,颈部不紧张,两眼平视有神,进入歌曲演唱的最佳状态。

2.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训练孩子发声的时候,尽量用形象化语言。如教学生练习发声时,教师示范并带领他们张大嘴巴打哈欠伸懒腰深吸气的动作吸气,学生模仿练习体验深吸气的感觉。呼气时,形象地告诉学生“想象你们的面前放着一束鲜花,要试着用气吹花瓣,而且使花瓣不被吹落”。学生会很聪明地缓慢、轻轻地吹气,歌唱气息的控制能力和气息呼与呼的灵活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通过音乐欣赏,有效培养学生的音准

重视小学生的音准教学,提高学生的音准学习兴趣也是重中之重,音乐欣赏则是培养学生音准的重要途径之一。

1.精心筛选音乐曲目。

教师要精心选择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欣赏曲目供学生欣赏。小学生都喜欢节奏欢快、语言简明、旋律活泼的音乐,所以教师要播放规范的精心准备的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谐氛围中培养音准。

2.巧用乐器,培养音准。

教师要巧妙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创造出不同特色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节奏感和音准。在演奏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音调,有利于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在欣赏乐器演奏的同时,学生能够认识乐器的独特音高,有利于学生对音准的培养。

四、在合唱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音准

学校成立的合唱社团为学生音准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那么在合唱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1.准确朗读歌词

在合唱一首歌曲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一下歌词,之后再让学生字正腔圆地根据节奏朗读一遍,将歌词牢牢记在心里。很多学生因为容易忘记歌词,在合唱的时候极易出现音不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合唱的整体质量。

2.加强听觉训练

学生听力敏感度的激发有利于音准的把握。在平常的合唱教学中,有些听力不敏感的学生经常容易听错,把三个不同的音唱成同一个调,并且音高的位置也找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详细向学生讲解模唱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钢琴等乐器上的音都是有区别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对音准把握的能力将会逐渐提高。

3.及时纠错

在音准教学中,对于教师耳朵的灵敏度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快速地捕捉到学生音准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正确方法的示范和对学生错误方法的模仿和分析,使学生较快地改善与变化,使教学更富实效性。

4.鼓励学习一种乐器,提高对音准的感知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跟着伴奏演唱的时候唱得非常标准、完美,但是一旦将伴奏中止就变得一团糟。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起高音的概念,气息的控制也显得不足。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学习一种乐器,比如:我们学校很多学生参加了学校成立的小提琴社团,学生通过对乐器的训练,学生的高音概念也得以建立。

参考文献:

[1]王萍.關于小学生音准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北方音乐.2019.

[2]马健.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分析.明日风尚.2019.

猜你喜欢

音准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