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高职大数据专业建设的启示

2020-11-02孙爱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双元制专业建设职业教育

孙爱婷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重视专业建设,遵守严格的标准与规范,专业结构清晰合理,以社会和企业岗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出发点,有力推动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区域经济对大数据方向的人才需求,制定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创设职业导向型的专业课程,以满足大数据行业的岗位需求,同时激发企业行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5-0142-02

高等职业学校亟待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本文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本校”)大数据专业建设为例,系统分析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大数据专业建设的几点启示: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学生培养的教育模式,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鉴于该模式的双元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活动发生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因此有两套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或衔接或交叉进行,共同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才。

“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重视专业建设,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根本,根据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设置专业,遵守严格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在专业建设中,采取多主体参与,发挥各方优势合力办学,同时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周期性地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并且根据高质量的专业设置标准,进行专业认证与评估。通过一系列专业设置标准、职业教育标准、评估标准的设定,保障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规范化。

2 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

2015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据统计,至2025年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达到200万,而且目前的中国大数据人才仅有30万左右。《2016年中国互联网最热职位人才库报告》表示,当前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六大职位分别是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和数据分析,其中数据分析作为新兴的热门职位,人才最为供不应求。

教育部自2016年9月正式批准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专业代码:610215),并连续两年将大数据竞赛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以促进全国一批高职院校开展大数据实训基地建设。本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立足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大数据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范式,推动数据智能领域学科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力争为大数据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本校大数据专业建设的启示

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相比,本校大数据专业的设置缺乏标准与规范、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衔接不足、校企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为此,结合本校大数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专业设置的经验,能够为改进本校大数据专业建设提供启示。

3.1 注重培养职业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其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技能。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对职业素养的培养,社会认同感高,由此德国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这离不开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本校在大数据专业课程设置时,应根据企业对人才质量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所需技术人才,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职业、尊重规则、崇尚质量的意识。通过校内外实训,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资格,以及团队合作、沟通、协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和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对促进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侧在结构、水平和素质上的高度匹配。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德国的职業教育是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完成的,即所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进行了较好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明确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各自的角色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本校大数据专业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不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制度与经验,更多地需要我们自己理解和领悟,分析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根源,并探索我们可以借鉴的元素。

本校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大数据前期处理、平台维护、数据可视化等岗位需求,采用“1+3+X”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这里“1”指的是产业现状,“3”指学生、学校、企业,“X”指多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采取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打造适合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X”会随着产业发展、学生能力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变化而对培养模式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

3.3 创设职业导向型的专业课程,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和目标

职业导向型的专业课程是以专业性职业工作及工作过程为导向,立足于教育视角,参照和考虑职业的标准与需要。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正是以职业导向型的专业课程为中心,企业对职业教育所培育的人才质量提出要求,进而反映在校企课程标准的制定、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评价等多个环节中。

针对大数据行业领域需求,可以建立专业体系与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大数据专业体系相关的产业链大致包含:(1)大数据商务人员主要面向大数据前期调研、处理以及用户需求分析;(2)大数据运维技术人员主要面向大数据平台的运维、调试和保障;(3)开发技术人员主要面向大数据开发技术以及相关编程语言;(4)可视化技术人员主要面向大数据可视化编程语言的使用;(5)高级数据分析师主要面向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见图2。

本校在进行大数据专业设置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针对所需职业完整的企业业务与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相应的职业资格,最终确立专业课程体系,详细设置见图3。专业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德国“胡格教学模式”,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独立、负责、注重团队合作的职业人为教育目标,并将职业对能力的需求融合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前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两张皮”“独角戏”问题,并且合作形式浅、形式单一,如何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这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德国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参与,这与其技术发展和岗位需求特征有密切关系,而且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设计,政府、学校、企业通过交涉、谈判和协商,从而寻求共识并达成一致。

我国要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应持续抓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建议》和《职业学校校企促进办法》等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建设多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企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适当运用激励手段,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护企业的市场自主行为,避免政府的行政政策扭曲参与主体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由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自然参与进去,在多个维度上互相联系和协调,最终达成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实现各自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惠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5):86-92.

[2] 许悦.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N].中国科学报,2019-03-27(7).

[3] 谢莉花,赵俊梅.产教融合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0):72-79.

[4] 陆树芬.职业院校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6):120-121.

[5] 逯長春.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特色及启示[J].当代职业教育,2019(4):28-35.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双元制专业建设职业教育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