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教师能力建设与提升
2020-11-02屈明
屈明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体育教师如何基于教育现代化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活动中去真正践行落实好新的要求并作好人才支撑,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师能力建设、促进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专业化。
一、体育教师必备素质与能力
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就必须要抓住“育体育人”的宗旨因此就必须要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观念,由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由注入式练习向比赛转变,真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根据社会形势发展、新时代教育新的要求与中小学教师行为准则标准,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文化知识修为、专业基本能力。
1.职业理解与认识是体育教师教育格局与胸怀境界的必备。要体现对体育教育行业、体育教育规律、体育教育政策法规的认知,理解与遵守体育教师行为规范,明确学校体育首先是教育,必须做好育人,而要做好育人必须要有责任与情怀。在自我的岗位上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有爱有情有美:有爱,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当有了大爱,体育教育活动就有了厚度与高度;有情,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运动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体育教育情怀、责任与担当,全面育人、育全面的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把体育教育做得有深度与宽度;有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中虽然有问题,但我们体育教师要心向美好、追求美好、美美与共,切实践行好美好教育。
2.文化知识修为是体育教师后续发展与视野高低的保障。要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识,体育教师需要增强社会文化修为,补齐短板;要改变过去只知埋头苦干而不知如何干、如何科学有效地干,就必须改变和丰富知识结构。文化知识修为应该包括综合性通识性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健康理论知识等。
3.专业基本能力是体育教师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专业基本能力是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直接体现,它包括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讲解、示范、比赛、纠错、帮助、保护、观察、语言等)、教学能力(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研究能力(课程标准理解执行力、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力、教材分析运用力、教学研究转化力、教学反思提升力、科研课题研究力等)、组织能力、活动筹划能力、管理能力(活动管理、课堂管理、比赛管理、学生管理)、信息技术融合能力(新媒体运用、PPT、线上线下教学、数据分析、大数据运用等)、创新能力等。
二、提升体育教师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1.做好自我发展设计,启动人生职场规划力。体育教师要有自我的发展追求,古人云:“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忤合之术。”体育教师要根据自我的情况、性格特质与天赋、专业水准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如可成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与正高级教师等,根据社会发展与教育规律,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尽力发挥自我优势,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并付诸行动,真正做到会做、会说、会写。
2.坚持自我提升学习,完善终身发展学习力。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径,体育教师们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阅读涵养,把自己的教学活动、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工作,造就自己的发展人生。强化专业知识学习,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发展开放的心境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一天再忙也要抽出一点儿时间进行阅读,慢慢养成习惯。其次要读好书,书不在多,但一定要精,好书可多次看,如杜威的《民主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坚持阅读与我们工作生活相关的报纸杂志,如《中国学校体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体育文化导刊》等。另外要坚持做读书笔记,结合自己工作思考与阅读相关做好笔记。同时,要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特别是此次疫情倒逼体育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学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资源、数据分析运用将是我们工作的必需。
3.坚持常思常问行动,提高学校体育研究力。新时代改革常伴随着新的问题、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并解决好问题,全面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面对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深度改革推进中有所作为。一是要坚持常思考我们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学生健康等如何有效落實与推进,思考如何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二是要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要领会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目标、基本性质、理念、实施方法、评价考核等,特别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中落地等。要具备把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的能力,并基于人的培养培育校本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要提高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分析运用能力,要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结构变化、项目本质特点与重难点等。如篮球项目最大兴趣点是投篮得分,排球项目最大兴趣点是网上的“你来我往”,足球项目最大兴趣点是射门得分,课堂要围绕项目兴趣特点进行设计与教学。四是培养教学反思力。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教学的闪光点、兴奋点、失误点、学生的建议等。
4.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发展体育教学专业力。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立足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随着新时代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中高考体育改革、新的体育课程推进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越发凸显,我们必须完善和提高自我的专业能力。一是提高专业技能。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根本,就是我们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我们的专业技能要经常练习巩固,做到能教学、能讲解、能比赛,这是对我们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做到一专多能。二是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需要培养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几种能力。备课要在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备教材、备学情、备场地、备器材。说课要在强调熟知教材教法流程的基础上,让别人知道上什么、为什么这么上。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上课要做好讲解、示范、组织、管理、调控、观察、反馈、纠错等基本要求,能转变教学观念;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的能力;能开展课后评课反思;能评出亮点特色,指出缺点并给予改正的新办法,让别人心服口服,并互相提高。三是策划活动开展与比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学校体育课余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又一个主阵地,是活跃、改善、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平台,怎样开展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与体育比赛是考验体育教师组织、策划、编排、协调、沟通、管理、评价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体育教师需要好好提升,完善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体育教师首先要领会、理解学校办学理念,活动策划开展要与学校发展同步,甚至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其次要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育人的层面去设计策划,另外要结合学校教师与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找准突破口,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5.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激发学校体育创新力。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变革和创造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而人的创造力是需要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体育教师怎样激活自己的创新力呢?一是要善于学习运用,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积极有效地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能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变通应用。如重庆人和街小学“酒杯篮球架”的运用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体会成功,小学低段的学生把篮球投进放在地两边的大箩筐,就算投篮得分;中段的学生可降低篮球架高度,增大篮球筐,增加投进的成功率;高段的学生可降低篮球架的高度;学校运动队用正规篮球架。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和技能提高的情况下再提高难度。其他项目也可按照此理念进行改进,根据项目兴趣特质进行项目改造。二是要善于拓展变通,体育是一种开拓性的工作,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去尝试,教师要敢于行动,在实践中完善改进和创新。体育教学比赛的创新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如进行学校足球教学比赛,就可改变规则、人数、对象甚至器材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成功。三是体育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有改变目前学校体育工作面貌的迫切愿望,要有促进学校体育取得更大业绩的强烈使命感,只有保持正能量的激情去感染身边的领导、家长、教师和学生,始终干劲十足、充满信心,创新才有可能。此外,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才会有不竭的创新动力。
三、保障体育教师能力建设的制度与要求
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师是关键,要把这支专业队伍发展好,不是仅仅靠几个文件或教师自觉就能彻底改变的,教育主管部门协同有关部门需要做到以下7点: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要通盘考虑,要求各地政府、教育行政、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编办等要统筹好体育教师的合理配置和相关待遇的落实,从政策层面关注支持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二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师的工作与付出。特别是各学校校长的观念转变尤为重要,让张伯苓提出的“不懂体育者,不能当校长”成为考核校长的法规。三是做好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衔接。高等院校要做好体育教师发展的调研,根据需求与社会教育发展做好课程设计,并做好相关的融合,做好职前职后的体育教师教育培育。四是做好体育教研培训建设。各地要加强体育教师发展的研究,有针对性、实效性、合理性地开展各种方式的培训。如岗前培训、新教师培训、提升培训、骨干培训、结对帮扶培训、名师团队培训、影子培训、跟岗培训等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自学与引领相结合的多形式多班种的培训。五是注重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体育教师的内驱力。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学校要根据各地方实际,开展优秀体育教师、优秀教研员、优秀教研组、体育特色学校、健康学校的评选与表彰,肯定体育教师们的付出与价值。六是规范媒体对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师的正面影响与报道。让全社会对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有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促进学校体育和谐高效发展。七是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医院五位一体的学校体育共建共享局面,合力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