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染红尘:人生就是由味道组成的日子
2020-11-02刘勋
刘勋
自从有了味蕾,我们的人生,就是每天舌染红尘的日子。
山珍海味,固然惊艳;寻常小吃,却最是动人,每每品尝,都是那么润口,那么新鲜。
《舌染红尘:人生就是由味道组成的日子》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过去那些令我们惦记和怀念的寻常食物。
全国各地都有豆腐脑,但做法不一,味道各异。北京的豆腐脑,也叫“老豆腐”,卤汁是用浇肉汤做的,里面还有黄花、木耳和肉丁等。有点像打卤面的浇头,和滑腻的豆腐脑混在一起吃,吃多了难免发腻。而广东的豆腐脑,只放白糖,以掩盖豆子的腥味。还有一些地方,在豆腐脑里面会放紫菜和虾皮,不知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烧饼制作简单,又便于携带,深受人们喜爱,只是现在做的人越来越少,令人怀念。
北方的烧饼,基本上是用来填肚子的,三下五除二,分分钟做好一个,然后下锅油煎。赶上饥肠辘辘时,吃上两三个,一肚子的满足感。而南方的烧饼,花样多一些。旧时,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家,经常会花上心思,将烧饼做成赏心悦目的点心。女主人款款走来,将做好的点心,端上桌子,请客人品尝,交口称赞声中,成就感倍增。
街头很多小饭馆里,都有鱼香肉丝这道菜。鱼香肉丝所用食材,非常容易买到:猪肉、胡萝卜,再加上葱、姜、蒜和干辣椒等调料,都是寻常之物。它们混在一起炒熟,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酸、甜、咸、辣都有,口味很是独特,既可以下饭,又可以下酒。更可贵的是,价格非常喜人。以前经济不宽裕时,有些人请弟兄们去小饭馆凑一顿,经常会点这道菜——好吃,有肉,更重要的是不失面子!
豆包以豆沙为馅,既能当点心,又能当馒头,而且比馒头还有营养,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几乎家家都会做。正宗的北京豆包,是非常讲究的。先将上好的红豆,淘洗干净,再放入锅里,加上少量水给煮透,煮到豆子软烂脱皮。然后,仔仔细细将豆皮挑掉,将事先准备好的枣泥、红糖加进去,再放上若干猪油,豆包的馅料,才算做好。而豆包的皮,用的是发面皮,必须要筋道,且厚薄均匀,蒸出来的豆包,才个头匀实,白胖饱满。咬上一口豆包,满嘴酥香,绵长绵长。
在过去,鸡蛋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物,哪怕是臭了,也要想办法把它吃掉。这样反倒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美食——臭鸡蛋。将打散的臭鸡蛋,加上切碎的尖椒和大葱,放入油锅,一顿爆炒,又辣又香!拿起一个刚出锅的馒头,夹着臭鸡蛋吃,舌头火辣辣的,吃得满头大汗,过瘾!
饺子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食物,但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最能安慰中国人肠胃的,则非它莫属。据说,饺子是东汉时的名医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发现,到了冬天,很多穷人的耳朵都会被冻伤。以救治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张仲景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将肉和御寒药材混在一起,包进一张面皮里面,然后煮熟,分发给穷人们吃。张仲景发明的饺子,具有御寒活血的效果,耳朵冻伤者,从此大大减少。饺子里与其说包的是馅料,不如说包的是张仲景一颗悬壶济世之心!饺子这种神奇的食物,也逐渐流往四面八方,后来只放肉馅或菜馅,深受中国人喜爱。很多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都有“饺子情结”。那时候,大家经济都不宽裕,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过年吃上一顿饺子,是一件人们特别期待和隆重的事。
过年时,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地包饺子,其乐融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哪里是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只要你想吃餃子,顿顿都可以吃。
现在在街头邂逅或在家里制作过去的那些寻常食物,总是会牵动那颗念旧之心。美食入口,味道如昨,如同星光,在心头闪烁——旧日情何多。
书名《舌染红尘:人生就是由味道组成的日子》,作者:荆方,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好书项目组推荐。(节选自仁仁阅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