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淡然清茶中

2020-11-02徐子彦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食家老头儿汪曾祺

徐子彦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他是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也是美食家,是“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用大半生品味生活之乐,花了好几年在尘埃里微笑。汪曾祺一辈子经历了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到了他的笔下只化为几句平淡之语。大概是他不擅长渲染痛苦。

“我曾经被发到西山种树……不知道我们刨的那些坑里种上紫穗槐了没有。再见,紫穗槐!再见,大腌萝卜!再见,蝈蝈儿!”透过这样平淡朴实的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老头儿对着山头嘟哝,带着不舍的神情。

汪曾祺擅长写乐。这乐,不是狂喜,是清欢。这乐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壮阔,而是平添了几分细水长流的感动和欢喜。

夏日早晨舒爽,草尖上凝着露水,他“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端午节的鸭蛋当数高邮的最好,“质细而油多”“咸蛋的黄是通红的”;雪天,一碗咸菜茨菰汤让他念起故乡,“我想念故乡的雪”。汪曾祺的笔下总能流淌出恬淡的乐趣,他爱人间草木,爱茶饭里的平常生活,爱故乡的炒米和焦屑。因为这些简单却纯粹的欣赏,他的文字也极清新雅洁。

他写《葡萄月令》:“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耶!……简直是小孩儿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他简直是将葡萄当作孩子般照料着,语气满是温柔和惊喜。汪曾祺用细致、深情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草一木,因而能够在平淡的日子里品味清欢。

可汪曾祺又不是缥缈的孤鸿影,清高而不可触及,他的清欢充盈着田野的泥土味、厨房的饭菜香气。汪曾祺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能品出简单食物的精髓。“镇江肴蹄,盐渍,加硝,放大盆中,以巨大石块压之,至肥瘦肉都已板实,取出,煮熟,晾去水汽,切厚片,装盘。瘦肉颜色殷红,肥肉白如羊脂玉,入口不腻。”短句节奏顿挫有力,没有多余的连接和修饰,减了肉的油腻,反而更显出从容的“美食家”之气质。

或许是师从沈从文的缘故,汪曾祺的文字也充满了纯净而温和的乡土气息,他的小说更带着一股散文味。读他的小说,仿佛是听一位历经岁月洗礼的老人在夕阳下讲些有意义的故事,清淡、飘逸、耐听、耐品。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被滤得淡了,而人世的寂寞、辛苦和混杂中的温暖、超脱,却表现得醇厚而精微。在小说《受戒》中,他将理想寄寓在乡土和市井中,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生长的天性做了一个绝美的比喻。《受戒》中芦苇清香环绕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将那片乡土中淳朴的善和美展现了出来,激起读者对那种原始恣意生活的向往。这种朦胧遥远的美可遇不可求,折射出我们早已失去的纯粹的天性,而散文化的文笔更增添了灵动之美。

汪曾祺曾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真实与和谐,这是他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读他的文字,没有残酷的面貌、犀利的追问,但这绝不能说是浅薄,因为他的深刻意蕴永远藏于和谐的背景下,是一种高远而带有本质性的生存境界。他的艺术风格与性格相吻合,都是一样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这位可爱的老头兒能将平和的一生活得有趣味,于笔端焕发出人性的光芒,这样的超然和淡然就如同温热的清茶,于疲惫之时端起,清香四溢。

名师点评

深爱一位作家,必会读其文而品其意、知其人而论其世、参其心而悟其理,久而久之,便会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汪曾祺是大家,率真而质朴,清淡而深情,超然而醇厚。故本文作者以饱含钦慕之笔触,历数汪老或苦难或日常之过往,剖解其诸多作品之美学意蕴,或述或评,如数家珍,仿佛一幅人物画,素描与速写并用,为读者呈现了一位“可爱的老头儿”形象,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阅读素养与较强的写作功力。(程振理)

猜你喜欢

美食家老头儿汪曾祺
江南忆,最忆是此味
在对比中突出人物形象
换活儿干的老头儿
一百万只猫
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大美食家
我长大了要当美食家
爱逃课的汪曾祺
老头和老太
怪味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