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

2020-11-02南淑华闵晓杰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评价

南淑华 闵晓杰

摘           要: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它的流域相当广泛,跨过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相应产生了极有代表性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逐渐成了各个城市发展的趋向与必然,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也不例外,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为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长江经济带包括了我国的十一个省市,由于发展水平不一、区域的分布广泛、梯度跨度大,我们对长江经济带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对长江经济带的合理科学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如何,直接体现着这个城市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潜在能力,可以对城市的社会发展、民生文化、经济发展等指标做到恰当反应,有效帮助城市对自身角色准确定位、对潜在的能力有效挖掘。就城市竞争力来说,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现在的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有两类,一类是对城市环境、政策、文化等软实力为主的探究,一类是对城市设施、地理位置、产业等硬实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性,只有将城市进行多方面全面分析,将竞争力准确到位评价,才能更好地找到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研究的方法和指标的构建

由于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最终要做到可比较、具象化的对竞争力进行打分,这就要求我们以体系指标为前提,选择科学的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因为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止一个两个,所以我们在进行评价前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且利用数学方法对该体系进行量化,做到标准统一,用此标准来对各城市竞争力有效评价。由于不同的指标对竞争力的作用影响不一,我们应该做到對影响的权重明确。本文我们选用因子分析这一数学方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准确分析。

本文在对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指标构建时,对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数据做到系统性、可操作性、有参考价值为目标进行了构建,做到了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综合考虑,从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环境、科教、医疗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选择了指标。

二、城市竞争力分析结果

城市竞争力体现着城市的区域价值、持续发展的量化,我们要做到综合考虑、严谨比较,理应对排名重视、对总分重视。下文对过去一些学者的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借鉴,对各主成分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时空演变做了分析。

关于工业污染。就主成分来说,工业污染的情况占比名次较为纷乱。从2016年和2018年的污染排名、经济发展期望来看,上海市的这两项数据都是第一,这说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符合当今的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是污染比较低的新兴产业。我们对排名在前十的其他长江带城市进行了分析,发现长沙市相较于其他城市它的上升速度最快,2014年还是工业污染排放排名的第62名,2018年已经上升到了第4名。当然,长江带中游城市中的武汉及南昌也有相当显著的提升,这些城市都在经济发展期望排名的前十,这一数据有效表明:长江带中游发达城市逐渐意识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在积极地进行城市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将过去附加值以及污染都高的产业,转换为现在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我们对长江带上游城市发展期望排名前十的城市分析发现:成都2014-2018年,从44名跌到了106名,重庆的工业污染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极小,具体数据为2014年排109名、2016年排108名、2018年排100名。就这些数据来看,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中,对环境有一定的牺牲,所以及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它们的环境质量排名在长江经济带都很难上去。西部城市都相对落后,就目前的社会形式来看,我们要做到对西部城市的发展,不能再仿照东部城市的发展轨迹,而应该首先做到对环境的考虑,不可以抛弃环境发展经济建设,理应主要发展一些高新产业,就现在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结构来说,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做到积极调整。

关于生态环境治理。从生态环境治理来看,江西省的各城市做得比较好,宜春市、赣州市、新余市等都进了前十,南昌市的上升相当显著,2014-2018年从85名上升到了第26名。长江经济带的下游城市里面,上海市2014-2018年从89名上升到了55名,南京市2014-2018年从43名上升到了15名。我们对上游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成都、重庆的排名呈下降趋势,昆明以及贵阳虽然排名不是特别稳定,但都比较靠后。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对上游城市的主要发展有了了解,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下游对经济的发展过程没有足够充足的考虑环境,虽然下游城市的生态环境优势极为明显,但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目前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应该及时改进。现在中下游城市都在积极地进行改善经济结构以保护环境,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上游城市应该积极的吸取中下游城市的发展教训,做到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发展。

关于综合的城市竞争力。长江经济带城市在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上游有2个、中游有2个、下游有6个。竞争力排名的前四都是长江带下游的城市,根据数据显示中游城市的长沙及武汉名次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这些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大多都是因为对软实力的认识加深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就拿武汉市来说,它的很多排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就是说其在得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了环境改善,完全可以看出它在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升级。上游城市拿重庆来说,它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在不断地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其的工业污染情况排名不断上升导致,现在重庆污染情况仍然相当严重,不过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会让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这个资料,我们发现:我们要对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一个因素的突出,不会让这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居于比较高的一个位置上。

我们对长江经济带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近年来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现在长江下游的城市发展优势极为明显,中上游以个别几个中心城市不断的加快发展,形成成片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区域。这表明2013年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提出之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都有了极快的发展,下游城市积极改革,中上游城市不甘落后,使得各个城市在不断的竞争中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就目前来说,下游城市优势明显,但中上游城市并未松懈,发展速度不可忽视。

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指出:区域中心产业的发展一般都会呈现异构与多样化,而它的外围会随之出现单一与同构化,也就是中心服务。就拿成都经济区来说,成都市不断地发展,会引起周边城市发展为工业服务型城市,因为企业大多都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他们会选择外围这些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城市来对单一的零部件进行生产。这完全可以说:中心城市的发展对外围城市造成了压榨。

从2014-2016年的数据来看,在国家对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强调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东部城市的优势一直在,但西部的竞争力提高相当显著,而中部就不怎么乐观了。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竞争力都在不断地上升,西部竞争力有赶超中部城市的趋势,这离不开西部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区位优势。

用“中心—外围”视角来看,中部城市是东部发达城市的外围,在长期的发展中,中部城市逐渐成了东部城市的服务区域,这一发现可以用中部城市的污染情况数据来进行验证,这就导致了中部的滞后。

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2018年开始有了极大的改善,东部城市竞争力上升极快。中部城市从2018年的工业污染情况以及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它的工业污染情况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上升。西部城市近年的变化不是特别的突出,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吸血”的现象逐渐出现,在竞争力比较强的重庆、成都等中心区域的外围都出现了一些竞争力相对弱的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级城市压榨低级城市的现象。从2014-2018年的数据来看,中下游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周围的城市竞争力也在逐步加强,这表明中下游高、低等城市找到了协同发展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从一个中心往一整个区域发展。在这一点上,中上游城市应该学习,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竞争力的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的竞争力处于领先状态,中游上游城市近年来的发展在逐渐增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中下游城市理应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避免重复下游城市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于不顾的错误。从综合竞争力来看,长江经济带对各城市经济带动极为明显,对上游一些不够发达的地区帮助极为明显。对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城市的发展相对健康一些,而上游城市应该对产业结构进行不断地调整,做到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让经济绿色发展,提高自己的绿色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惊涛,张艳鸽.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03)

[2]梁婉君,张彩霞.我国工业发展效益的绿色评价[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8(02)

[3]牛衍亮,刘国平,常惠斌.基于DEA方法的县城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S2)

[4]杨灿,朱玉林.国内外绿色发展动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5]郭静,乔琦,孙启宏,白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工业园区的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8(06)

作者简介:

南淑华(1983.8-  ),女,汉族,研究生,讲师,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闵晓杰(1980.9-  ),男,汉族,研究生,讲师,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研究方向:设计。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