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规范化微视频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20-11-02吕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3期
关键词:授课方式微视频土木工程

吕晶

[摘 要] 微视频作为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效补充,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授课方式、改善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微视频的引入提升了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质量,然而受到微视频录制效果、多元化和时效性的影响,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不尽相同。针对传统微视频普遍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将规范化微视频应用于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应用探索,即将理论教学中涉及操作性较强内容录制成规范化微视频,微视频随教材同步出版,时效性较强的微视频在网络上实现同步更新,实习实践课程根据所开展的内容录制规范化微视频,有效解决传统微视频的诸多不足,提高“理论+微视频”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理论+微视频;规范化;土木工程;授课方式

[作者简介] 吕 晶(1985—),男,陕西延安人,博士,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型混凝土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324-03    [收稿日期] 2020-03-20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授课方程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理论+微视频”授课方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授课方程,不仅可以提高理论内容的直观性,而且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空洞感、枯燥感和乏味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授课方式之一[1-2]。然而,针对同一门课程,目前不同教师所选用的微视频大多不尽相同,微视频获取方式主要以网络下载为主,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视频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等不足,导致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不理想。

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微视频在理论授课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将规范化微视频应用于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应用探索,规范化微视频具有视频录制效果好、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等优点,将对改进现有的“理论+微视频”授课方式起到积极作用。

二、传统微视频存在的不足

1.视频质量参差不齐

微视频是指长度介于32秒至20分钟之间,采用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3]。受到拍摄设备、拍摄水平、拍摄过程内容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微视频的拍摄质量参差不齐。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师获得微视频的途径是网络下载,获取高质量的微视频通常较为困难,纵使可以获取一些高质量的微視频,但很难针对某一门课程获取完整系统的高质量微视频,同时受到教师查阅资料水平的影响,目前大部分课程所采用的微视频质量参差不齐,微视频对提升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仍然发挥不足。

2.种类繁多且针对性不强

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微视频内容设计及录制规则,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微视频,大部分教师需要在纷繁杂乱的微视频资源中选取自己授课所需的微视频,往往容易出现微视频与理论授课内容的对应性不强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为例,该课程涉及大量的实际操作内容,单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引入微视频作为理论授课的补充,增强了理论内容的直观性,但是目前采用的微视频大多是教师从网络资源中下载,不可避免的存在微视频与教材内容对应性不强的缺点,尽管可以起到扩充学生知识面的效果,但其对提升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效果会显著降低。

3.时效性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技术的革新可谓日新月异。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应用型学科,尽管生产技术的革新速度略慢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等学科,但随着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土木工程相关的新型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受到获取相关微视频资源存在一定难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不会主动去更新已有的微视频内容,不可避免的造成微视频内容相对陈旧、所涉及生产技术已被淘汰、与理论授课内容严重不匹配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三、规范化微视频的教学探索

针对传统微视频存在的诸多弊端,本文提出将规范化微视频应用于实践性较强课程以替代传统微视频的应用尝试。规范化微视频是指针对某一课程所涉及的操作性较强内容,由教材编著者在编制理论内容的同时,结合理论内容录制相应的规范化微视频或者与有关单位合作共同录制规范化的微视频,实习实践环节根据所开展的内容录制适用于各自所开设课程的规范化微视频,通过推广使用规范化微视频,可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微视频内容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中涉及的部分操作性较强课程以及部分实习实践环节,规范化微视频的教学探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在理论教学的应用探索

在理论教学方面,建议在教材编制的同时录制针对于教材内容的规范化微视频并同步出版,微视频题材根据教材内容而定,由专业团队对微视频内容进行设计和拍摄,针对操作较强的内容,可尽量多提供微视频资源,教师根据实际授课需求以及课时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视频作为理论授课的补充内容。微视频的内容尽量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微视频内容的更新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再版同步实现更新,更新方式可通过网络平台更新。

2.在实习课程的应用探索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所涉及的实习课程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的实习分别在不同的年级展开,所实习的内容也大相径庭。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初次进行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房屋建筑结构构造、土木工程的施工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生产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认识实习,各高校也开展了以“土木工程概论”为主的理论课程,然而不同高校在开展认识实习时所参观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建议将微视频引入理论授课时,考虑将与参观内容相似或相同的微视频作为微视频资源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微视频内容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实习环节的教学效果。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毕业前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預演。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建筑、结构、施工、管理理论知识,扩大视野,为后继课程建立感性认识,也为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基础。生产实习过程往往涉及施工建造的全过程,内容繁多、复杂,此环节建议教学团队搜集整理施工全过程的微视频资源,构建微视频资源库,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根据实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习内容自行开展学习。

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了解国内土木工程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明确责任,致力于祖国建设的思想。通过实习完成收集毕业设计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了解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了解工程师的职责,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尽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

毕业实习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同学在参加毕业实习时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针对各高校普遍存在相对固定的实习参观项目,可邀请经验丰富教师对参观项目进行细致讲解并录制成为微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对参加实习的同学实现资源共享,同学们在参加实习的过程中结合微视频内容,提高实习的效果。

3.在实践课程的应用探索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大多需要开展一些实践课程的学习,诸如《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建筑结构实验》等,这类实践课程一般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试验,具有过程复杂、操作性强、危险性大等特点,受到教师讲授过程的细致程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初次做实验的同学,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使得测试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获得测试数据,最终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较好的掌握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针对实践课程的特点,建议录制相关的实验操作过程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设计可根据有关的试验标准进行,尽量确保录制内容全面、细致。教师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微视频内容,使得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加深对实验相关内容的理解,解决传统纯理论授课方式带来的诸多不足,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实践性较强课程中引入微视频是解决传统授课方式直观性差、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有效方法,伴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愈发突显,但受到传统微视频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其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推广使用规范化微视频即为提升传统微视频对教学效果改善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推广“理论+规范化微视频”授课方式必将对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陈红.微视频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汽车礼仪》课程为例[J].知识经济,2020(3):135-136.

[2]刘晓,张照录,张永明,等.基于微视频资源实现四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以地质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25-26.

[3]刘伟玲,闫伟.基于微视频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市场,2016(26):207-208.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微视频土木工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