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1-02黎明丁双伟谢丽珠
黎明 丁双伟 谢丽珠
[摘 要] 面向高等教育应用型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本科教学改革政策要求、课堂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等方面论述了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发现,以此阐述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形式下的学生培养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交通工程;新工科;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许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8G3)
[作者简介] 黎 明(1989—),男,四川遂宁人,博士,许昌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车联网和交通管理;丁双伟(1996—),男,河南周口人,本科生,许昌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交通工程;谢丽珠(1990—),女,宁夏银川人,硕士,许昌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138-03 [收稿日期] 2020-03-23
国家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来,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来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各个专业的改革如火如荼。交通工程专业是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专业,主要研究人、车、路、环境的交通特性与规律,以解决趋于普遍和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虽然现代城市对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大,但是实际中交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一直存在着就业难、工作不对口等问题。为此,在国家支持引导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时期,许昌学院等一批院校成为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以期通过实施面向应用型的教学改革手段来提高本科生就业率。
为进一步适应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贴合当代交通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和专业优势,交通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交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人才,他们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开阔的学术视野、理性的思维、系统的基础知识、综合交通的底蕴、全面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管理工作。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亟需打破传统的教学办法,构建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交通工程本科教学改革要求
交通工程的内容覆盖面广、复杂度高,还包含不确定分析等数学理论,因此,需要学生既要学习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据近几年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动手能力弱,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等,体现了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对专业知识没有进行融会贯通,同时也说明学校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弊端[1]。因此,交通工程本科教學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求因课制宜,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集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则需要在学生完全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后,加强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联系,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分析、综合设计、创新发展的素质,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变革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在人才质量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与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变革。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变革要遵循两个方面:一是遵循教育外部的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培养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多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2]。为更好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应用型大学应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培育计划”“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课程教学创新计划”“时间能力提升计划”“通识教育改革计划”等变革项目,力图构建能够体现学科、产业、技术发展前沿,且适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二)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调整
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学内容要体现三化,现代化、国际化、基础化。
1.教学内容现代化
教学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学内容不断推陈更新,适应社会、知识、技术发展的过程,要使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逐渐退出大学课堂,要让学校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为此,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和素质增设新型课程、改造旧课程、培育精品课程,以应用型课程设计竞赛、实践教学大奖赛为抓手,着力打造应用型课程体系,同时制定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精品通识课程计划,努力构建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国际化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技术全球化使横亘与国家之间的隔膜被捅破,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发展的潮流。交通工程专业以“瞄准国际前沿、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为指导,聘请交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或者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交通发展的相关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和新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以至国际交通科技大赛,促进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3.教学内容基础化
随着我国本、硕、博三阶段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本科阶段无疑是最基础的一个部分,且随着终身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展开,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部分人享用的特权,更不是个人接收教育的顶点,而是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接收教育的一个阶段,成为继续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为了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要素,交通工程专业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推行通识教育,开设专业导论课、文理基础课、综合教育课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包括五部分,分别是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实习。
(一)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是通过参观与交通相关的实习基地,使学生从感官上了解交通工程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许昌学院为例,交通工程专业在大一暑假小学期组织本专业学生去许昌市万里运输有限公司、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地进行认知实习,深入生产现场去了解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和社会服务,回答学生交通工程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疑惑,有助于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知识。
(二)专业课程设计
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设计任务,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算、绘图、收集资料、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实验等基本技能的应用,达到能够应用计算机绘图,利用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以及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设计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设计、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交通信息工程课程设计等,根据各个课程实施合理的设计任务。
(三)综合设计实验
在专业课程中学生完成各个课程设计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完成综合设计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旨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综合利用各个专业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加强学生对交通工程研究内容的全面掌握,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交通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实验中,可将交通设计、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的知识融合,结合三大交通软件SYNCHRO、VISSIM、TRANSCAD对某城市区域的交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效果评估。
(四)创新创业实践
推动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加强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交通工程专业以解决居民出行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跨专业合作,特别是信息工程专业,能够有效的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
(五)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主要是将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认识到自己在本专业所学知识的缺陷与不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如果只有教学内容的而没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那么教学任务就会落空,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工具等相互联系的方式,随着大学功能与理念的演进得以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作为具有思维能力和生命的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层面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变革教学方法是唯物辩证的要求。从古延续下来的教师“一言堂”“注入式”“填鸭式”“单向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高校课堂[3],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也不例外,如以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等。变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完全抛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建立现代、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专业应用能力,紧紧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4]。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现代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抛锚式教学等四种教学方法[5]。
1.现代启发式教学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格局,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活动的共同体,教师运用求同思维传授知识与方法,存异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培養出思维敏捷、灵活,善于思考和实践,善于解决问题,富有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学生。
2.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对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发起的一种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交流、合作、对话、交往的情境中,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以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织,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使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回归本色,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
3.建构主义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是最近西方比较流行的认识学派的一个分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教育的应用的快速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正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对思想的主动探寻、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单纯地从教师的灌输中获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设计真实的任务,并把任务置于能够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由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建者。
4.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要求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的“锚”指的是某个研究或者某一问题的情境地,使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问题、体验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与身边的同学实现合作学习,从而了解并掌握事物的性质与规律。
五、结语
交通工程专业源于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社会问题的产生,其目的是解决居民出行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完整的交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应用型”特色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肖念,孙崇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
[3]孙湘海.交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235-236.
[4]黄智芳,龙琼,喻杰.地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2(9):121-122.
[5]赵中岳.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