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筑学专业实践与思考
2020-11-02郑秋玲杨柯吕静
郑秋玲 杨柯 吕静
摘 要: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在原有导师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适合于网络学习的指导形式,形成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指导,旨在为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协同育人模式;课外学习监督模式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9-0168-02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面爆发,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高校全面实施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个高校应对这一突发状况,迅速制定了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网络线上教学。
与中小学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在连续大面积扩招情况下,学生人数众多,生师比过大,疫情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重挑战。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实施本科生的导师制,加强指导学生品行和学业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 疫情下本科生导师制遇到的挑战
为配合疫情的防控,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本科生教学均采取了网络教学形式。基于课题组成员的网络教学亲身实践和对网络教学实践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居家学习中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学生身心适应及心理健康方面,因长时间网络教学,学生身体出现了用眼过度、运动量小等现象。
(2)德育教育存在沟通不便、网络沟通效果低于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现象,学生出现了情绪低落、发生家庭冲突等现象。
(3)学生学习适应和压力方面,因本科生习惯于有教师陪伴学生成长的学校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没有了集中学习的氛围,缺少了师生的互动、同学伴同,面对陌生而繁杂的学习软件,学生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情绪。
因此,担任本科生的导师也要顺应这些变化,尽快转变在网络教学时代的工作方法,利用网络表达和网络技术教育学生,通过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获得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原有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疫情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已有一套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即实行全程导师制、小导师制、项目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每年新生入学,学院遴选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在校五年的全程导师,每个建筑学自然班(20人)由一名老师担任班导师。导师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职业规划、人文关怀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和问题。
学院从在读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德才兼备且自愿的学生担任一年级的小导师。小导师与学生年龄差异小,沟通更畅通,可以协助辅导员和导师的学生管理工作。小导师能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给学生在专业认知、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让低年级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通过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导师科研项目等进入项目导师的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尽早让本科生开始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达到创新意识,发现和培养新一代学术人才。
3 疫情下的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在疫情的影响下,原有的导师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居家学习的状况。面对辅导员管理200-300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在提高导师网络沟通能力的前提下,提倡導师灵活采取多种适合于网络学习的指导形式,形成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导师指导。
3.1 提高导师的网络沟通能力
居家期间导师大多采用通过微信群、QQ群与学生时刻保持在线联系。学生与互联网共同成长,其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要高于导师。为避免出现交流不稳定、亲密关系难建立,导师要尽快熟悉网络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和相处方式,例如网络符号、表情、字母缩写等。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3.2 协同育人模式
以往的导师制的师生交流中导师采取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中,导师在交流中处于主导作用。网络协同育人模式是导师邀请专业人士,如本专业在读不同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生等,与导师形成导师组,创新的开展了朋辈互助学生服务模式。
借助便捷的移动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师哥师姐说”等系列讲座活动,导师组的成员通过不定期讲座为学生进行学业或职业生涯经历分享,活动采取腾讯会议直播+哔哩哔哩站视频回放形式。首先在活动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生征集讲座主题,学生关注的主题集中在手绘表现、软件学习、考研、出国等方面。其次利用导师的社会关系邀请合适嘉宾参与讲座。从前期的活动主题策划、公众号宣传、联系主讲嘉宾,到活动中录屏、后期视频上传,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给活动最大限度的支持。参与的嘉宾为讲座精心制作了PPT,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传授经验。活动受到了学生的关注和欢迎,踊跃与嘉宾互动,讲座气氛活跃。
3.3 课外学习监督模式
在新工科背景影响下,建筑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宽阔的知识储备,学生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课下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课题组统计了居家学习中建筑学本科生上网课的时间大约在4~6h/d,学生有大量时间可自由支配;2/3以上学生没有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学习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这需要导师比以往投入更大的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建立学习监督机制,指导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开学初,导师邀请了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召开了视频班会,通过讨论,决定采取微信群每天学习打卡的形式,监督大家的学习进度。导师每周进行打卡统计,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并进行表彰,邀请家长参与监督活动。例如建筑学191班导师根据学生专业课的教学进度,建议学生在钢笔画、英语、阅读专业书、软件学习等方面进行打卡。学习打卡的统计数据,能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方便导师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4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建议
4.1 完善监督和考核制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详细的本科生导师制监督办法和考核奖惩制度,导师的工作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无关,严重的打击了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尤其在疫情期间,导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需完成慕课的课件制作,工作量成倍增长,很难在导师工作中投入太多精力。建议导师的工作业绩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设立优秀导师奖项,加大对优秀导师榜样的宣传力度。
4.2 建立个性化的导师辅导
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的初衷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个别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导师来源单一,师生比过高,很难实现小规模的个性化辅导。建议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实行阶段导师制,例如在建筑学专业实行低年级校内导师指导,高年级实行校内导师+校企导师指导等。
参考文献:
[1]唐汉琦.我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重庆高等教育,2019,7(4):98-109.
[2]韩会然.本科生小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6):1-4.
[3]张丰.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以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城市规划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141-142.
作者简介:郑秋玲(1975—),女,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D19053;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类新工科人才培养范式研究”(GH19222);3.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创新性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吉林省建筑类新工科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GH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