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方法

2020-11-02程远芳邓青杨全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1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课程思政高校

程远芳 邓青 杨全中

[摘 要] 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例,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育人模式改革、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协同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党支部的模范作用等方面探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085-02    [收稿日期] 2019-11-22

课程思政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各种不同的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格局[1]。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老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指导大学生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提升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将知识与内在的道德品质紧密融合,进一步内化为学生认识世界、融入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社会进步。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育德才兼备和知识、能力、素养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确保高等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各领域的人才和栋梁。落实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主体责任,不忘高等教育的初心,牢记高等教育的使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融合社会主义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与高超医术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涉及的专业课程多而广,对学生的考核要求很严格。医学院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特别是在医院实习阶段,既要进行临床操练,又要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很少。医学院校的学生理科生较多,课程设置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尤其在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几近中断。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更要提升医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和具有良好医德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目前,在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不但要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而且要深入挖掘各个专业所承载的德育功能,真正在医学专业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院校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有机结合的新时代教育模式。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共同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一线授课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深挖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学校顶层的务实设计与推动。我校目前正积极深化课程融合和教学改革,逐步增加通识教育的课时权重和学分比值,力求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协调发展,突出课程教学传授知识和提升素养的育人导向,促使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共同发展,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齐头并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在学校创建浓郁的课程思政氛围,学校定期邀请课程思政建设名师,举行系列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深化课程思的内涵,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认知。学院各级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开展深刻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坚持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民族意识,展现中国自信,严禁散布违背宪法以及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观点和言论,真正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2.推行“双院制”育人模式,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协同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过程育人教育新体系,我院于2014年推行“学院+书院”的“双院制”育人模式。院系和书院作为学校协同并进的学生教育培养机构,院系以专业教育为支撑,通过专业知识传授和科研工作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书院则以社区为载体,承担起学生的“全人培养”和管理、咨询等任务,持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生活技能、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全人”通识教育。四年来,“双院制”改革快速推进,正在逐步形成“三全育人”模式,力求把“全人”培养提升到与专业培养同等高度,构建“三大体系、五个目标、六种能力、七个模块”的通识教育体系。学院在第一课堂中,从“信念、态度、思维、人文、能力”五个目标维度让学生加以融会贯通,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辅助中逐步深化认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我院开始推行“学业导师工作制度”,作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一种辅助制度。“学业导师制”与我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创新创业,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导学机制的建立,不仅为专业教师提供了社会服务平台,规范了“双院制”协同育人机制,也为辅导员的进步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有利于通识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3.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功能。以往的思政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测的标准依靠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课程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确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2]。2018年,我院积极推进OBE教学模式改革,学习主体逐步转向学生,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院分别在专业思政课、通识教育课和专业知识课中选出6门课程进行OBE教学改革,实行逆向教学设计,以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标准和教育标准为驱动,重新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特点,重新设计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对于每一门具体课程而言,教学大纲是联系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枢纽,通过重修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和授课内容等,达到支撑课程体系的目的。

为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学院大力推进微课制作、PPT制作、优秀课例和精品课程建设,以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院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獲得多项奖励。随着课程思政的建设,学校要求各个院系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充分挖掘每门课程及每个章节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中的榜样事迹,发挥课程思政的雨润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成才观和教育观。

4.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模范作用。学院各级党组织主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课程思政平台建设,整合多方资源,定期召开党员会议,探讨学院教育思想工作,以党建工作引领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同时党员率先承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学科发展、服务学院课程思政的责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平台建设工作机制。

三、结语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课程思政新理念的推动下,以思政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以人文教育承载思政教育,二者协同发展,才能做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李丽.基于OBE教育理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8):88-89.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课程思政高校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