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趋同化管理推进高校国际生校友工作建设
2020-11-02赵丁慧
赵丁慧
[摘 要]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显示,来华留学规模持续增长,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学科分布趋于合理,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来华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根据来华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国际生逐步实现趋同化管理已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同。不少高校在国际生日常教学管理、招生录取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职能部门权责不明晰等原因,高校国际生校友工作尚未得到全面统筹,还有诸多需要提升完善之处。国际生校友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为趋同化管理的深入,国际生校友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文章对趋同化管理模式下如何开展高校国际生校友工作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關键词] 趋同化管理;国际生校友工作;“双一流”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025-04 [收稿日期] 2020-06-05
一、国内高校国际生校友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及我国教育实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生选择来华留学,对国际生逐步实行趋同化管理已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同。不少高校在国际生日常教学管理、招生录取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职能部门权责不明晰等原因,各方信息交流不够密切,资源无法合理共享,致使高校国际生校友工作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和亟待完善之处。
笔者对2019年全国高校国际生人数排名前15的高校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国际生校友工作由所在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或外事部门负责的高校各7所,而由学校校友总会直接管理的仅1所。国际教育学院或外事部门掌握国际生背景信息和在校期间表现等情况,校友总会则拥有完善的校友工作系统、人际网络和多方资源。然而目前各部门协作沟通不充分,国际生校友工作得不到统筹管理。
首先,国际生校友毕业生去向等信息收集工作缺乏抓手,数据归口部门不明确。国际学生毕业后没有类似中国学生三方协议等必须由校方认定后才能开展就业活动的环节,致使国际生对毕业去向和离校后联系方式等信息收集工作重视不够,信息反馈率低。学生一旦毕业离校,就难以取得联络,各项校友活动也得不到推广。
其次,虽然不少高校设立了海外校友会,但建设者、参与者多为中国校友,国际生校友凤毛麟角。另一方面,不少同一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生回国后自行成立了联谊组织,但未进入校方正式的校友会序列,长期游离于校友总会之外,二者都无法真正成为国际生与母校建立联系的纽带。
国际教育学院或外事部门虽然可以与部分国际生校友建立联系并组织开展一些校友活动,但通常仅局限于国际生校友范围,无法整合全校校友信息和资源,不利于吸引国际生校友与母校建立长期联络。
二、开展国际生校友工作的意义
(一)国际生规模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国际生校友群体不容忽视
2019年4月,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按洲别统计:亚洲学生总数为295043人,占59.95%;非洲学生总数为81562人,占16.57%;欧洲学生总数为73618人,占14.96%;美洲学生总数为35733人,占7.26%;大洋洲学生总数为6229人,占1.27%。排在前15名的国家依次是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日本、哈萨克斯坦、越南、孟加拉国、法国、蒙古国、马来西亚。按学生类别统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12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44%,比2017年增加16579人,同比增加6.86%;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85062人,比2017年增加12.28%,其中,博士研究生25618人,硕士研究生59444人。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6304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其他留学生42914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19%。[1]
这些数据表明,国际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层次质量显著提升,学科分布趋于合理,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校国际生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国际生校友群体的不断壮大。此外,随着实习就业政策日趋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生不仅在华完成学业,在求学过程中了解中国国情,感知中国文化传统,并对这片浸润着自己青春的国土产生情感,其中不乏志愿继续留华就业的国际生。无论国际生校友们毕业后去往何处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都将是母校给予世界的一张名片,对这一群体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不容忽视。
(二)国际生校友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
校友无论国籍,都是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国际生更是“中国故事”的最佳讲述者。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没有比那些曾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世界领导人的友谊更有价值的资产了。”纵观国际政坛,同样有不少国家的首脑有过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如哈萨克斯坦现任总统托卡耶夫、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刚果(金)前总统卡比拉、越南前总理阮晋勇等。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张胜军教授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称:外国元首如果有中国的学习经历,在他的对外政策中将有所体现。[2]从中我们不难得到启示:学成回国的国际生校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发展中外政治、外交、经贸以及文化教育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国际生校友工作建设意义深远。
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些耳熟能详的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播,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造福全人类的杰出人才。“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势必建立在全球化人才智库的基础上。学校的美誉度与校友的贡献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思想家爱默生说:“真正的哈佛在哪里?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而是在追求真理四处漂泊的校友身上,集中反映在大学里最优秀的员工身上,反映在最杰出的校友身上。”[3]截至目前,哈佛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48位,普利策奖获得者48位,活跃中的校友总数约为371000位,其中约59000位分布在世界202个国家和地区。[4]另据统计,以理工科闻名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国共计1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校友,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和医学奖等。
三、以趋同化管理开展国际生校友工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2018年10月,《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保障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与合法权益。[5]2019年7月,围绕我国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等问题,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负责人表示,趋同化管理正成为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方向之一。
放眼全球一流高校的国际生校友工作,我国仍存在一定差距。国际一流高校一直把接收、培养国际生,做好国际生校友服务工作作为全球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校由于入学门槛较高,学生入学前已经经过选拔,能力和素质与本国学生相当甚至更高,学校也会设立专门的国际生管理部门,但主要负责招生、入学教育、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教学工作则分配到学校各部门统一管理。涉及校友工作,以目前全球第一留学目的地国美国高校为例,校友工作基本不按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来区分,趋同化管理模式下,强调本国学生和国际生身分的统一性,在教学模式、学籍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一视同仁,毕业后校友对于国籍的概念早已淡化,各种形式的校友资源开发和管理都是面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全体校友。近年来,随着教育全球化理念的深化,人才流动日趋频繁,加之各国经济与政策的开放,也促使学生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的范围更趋向全球化,国际生校友与本国校友管理趋同化成为发展趋势。
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校来说,由学校校友总会统筹管理,将国际生校友与本国校友相融合,采用趋同化管理模式,不仅能使国际生校友信息有所归口,同时也使各项校友资源得到整合。比如设立海外校友会,将当地的国际生校友纳入其中,组织他们一同为校友会献计献策,发挥他们深谙当地情况的优势,增强他们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样既能为高校节省相应资源,又有助于国际生校友与本国校友加深交流与沟通。趋同化管理下的国际生校友不仅能为当地校友会增色,更能提升其职能作用。
四、以趋同化管理推进国际生校友工作的建议
相对于其他校友群体,国际生校友表现出独特性。国际生校友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综合其在华留学时间、地区、学习专业等诸多因素,对于母校的认知、认同感也有所差异,在这些特性影响下,高校在以趋同化管理推进国际生校友工作时应在文化、心理上给予适当关注和支持。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既要冲破国际生校友与本国校友身分概念带来的局限性,也要考虑国际生校友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以合理、公平、审慎为原则帮助国际生校友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与母校建立起持之以恒的联系。
以趋同化管理开展国际生校友工作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要加强国际生校友工作的顶层设计;第二,从各项与国际生相关事务中贯彻落实具体措施,从而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国际生校友工作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将国际生校友群体纳入国家推行校友工作相关政策范畴,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征后出台专项政策。各高校需尽快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国际生校友工作的统筹牵头单位。各领域政策(诸如教育、科研、人才等)也应适当聚焦国际生校友工作。澳大利亚是近几年较为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国之一,也是少数出台了专门的国际生校友政策的国家之一。为挖掘澳大利亚全球校友的潜力,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外交贸易部及多所大学于2016年4月30日共同制定了《澳大利亚全球校友参与战略》(Australia Global Alumni Engagement Strategy),加强澳大利亚全球校友在职业发展、科学研究、业务合作方面的互动。该战略提出:设立专人专款负责联系校友;通过会议、科研、业务合作加强澳大利亚与外国留学生校友间的联系等。[6]
其次,应联合校内外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强国际生校友工作的理论体系构建。由于我国该项工作尚在摸索起步阶段,尤其缺乏针对国际生校友工作的理论体系研究,因而需要借鉴参考国外一流高校工作经验,组织校友总会、外事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和国际教育培养学院组成专项研究小组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各高校实际加强相关课题建设,从而科学、系统化指导高校国际生校友工作展开。
顶层设计中第三方面是要加强校领导层面的管理力度和统筹。校友工作主管副校长与分管其他事务的副校长“包工包干”,分区块落实,将“母校的问候”通过外事出访等契机带给世界各地的校友们,其中需重点联系当地的国际生校友,安排出访团成员时可以根据出访内容和目的地国国际生校友所在学院和专业进行调配,国际生校友们能在当地看到曾经教授过自己或国际生管理部门的老师一定会倍感亲切,即刻拉近与母校的距离。
(二)推進国际生校友工作的具体措施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有其周期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生来说更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关心当下学生,就是关心今后的校友。在校期间为国际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在他们需要帮助和指导时给予积极的响应,并通过各种活动增强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情感。此外,利用好各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也是激励提高国际生在华学习效率,培养知华、友华、爱华校友的有力抓手。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有来源于国家留学基金委、当地政府、高校、孔子学院以及其他企业、机构等资助的奖学金48种,为在校国际生在华留学提供经费支持。国家层面,根据教育部《历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08年来华国际生22.35万,他们中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仅有1万多人,10年后的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49.22万人,有6.3万多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占总人数的12.8%。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和杰出校友,为促进中外友好合作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7]
2.落实毕业去向信息收集和就业指导工作。国际生教育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所起到的国际交流和文化认同作用不应随着国际生的毕业而结束。高校培养的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生人才是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目前高校一般都已建立起毕业生去向信息库,技术层面想要将国际生校友信息囊括其中并非难事,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给予国际毕业生去向信息收集工作足够重视,与其他部门积极协作,借助各类数据统计应用平台进行落实,同时设立专人对国际生校友信息进行追踪和实时更新。
毕业求职季,各类就业指导宣讲会、经验分享会络绎不绝,但针对国际毕业生的专场却较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良好的市场环境,高新科技和金融贸易等领域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众多国际生在华开启职业生涯。在趋同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下,高校应同样对国际毕业生在工作签证办理、就业政策、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为学生毕业求职拓宽思路和途径,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国际生校友工作的一个有益起点和契机。
3.加强行业校友分会的互动。通常高校校友总会根据地域和行业来设立校友分会。相对地域校友分会而言,行业校友分会更能起到打破地域界限,融合国际生校友和本国校友、提升校友会职能的作用。美国十大商学院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该学院的一项校友计划将所有毕业生无论国籍、种族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毕业生们在学校的大平台上可以直接与在金融、商业领域已有所成就的学长取得联系,有2/3的毕业生能通过同行校友获得切实的帮助。[8]
此外,柏林工大国际生校友办公室为校友们编印了专刊《TU INTERNATIONAL》。该专刊每年出版一到两期,每期都会设立一个专题欢迎在世界各地同一行业的校友们在该专刊上发表他们在领域内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心得,并且该专刊会在前一期的专刊上注明下一期的论题,校友们投稿踊跃。
4.讲好国际生校友故事。在对各高校校友工作网站搜索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关国际生校友的报道相对缺失,这将导致国际生校友浏览网站时产生疏离感,很有可能阻碍或影响他们与母校建立联系的意愿;因此,需加强国际生校友典型的挖掘,积极宣传毕业后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或热心帮助母校进行招生宣传、助力母校事业的国际生事迹。澳大利亚政府开发的澳大利亚全球校友网站(https://globalalumni.gov.au/),网站首页配有一张各种肤色、种族校友们的图片,展现了校友工作的趋同化管理理念,极具亲和力。网站相关栏目不断更新报道杰出校友故事,这些故事的讲述可以说是对该国教育实力最具说服力的宣传,以此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前来深造学习。
五、结语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由弱变强,日趋完善成熟。下一个70年,来华留学教育将迎来更高层次的挑战和机遇。逐步对国际学生实现趋同化管理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真正意义上的趋同化预示着全面国际化的实现,我国高校尚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国际生校友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却意义非凡的工作,高校校友总会、就业指导部门、外事部门、国际教育培养学院应给予国际生校友足够关注,相互协同合作,全心投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国际生校友工作也一定能探索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运行体系,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影响力,更能与母校“心心相印”的高素质国际生校友,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計[EB/OL].(2019-04-12)[2020-04-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东方网.多国首脑曾留学中国 执政后外交政策多亲中[EB/OL].(2006-10-04)[2020-04-13].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844/node81854/node164219/u1a2358747.html
[3]包海芹.中国高校海外基金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3):41-46.
[4]蔡保田.当前我国国民小学教育经费的实际问题[J].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学报,1970(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2018-10-09)[2020-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1012_351302.html
[6]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Australia Global Alumni Engagement Strategy 2016-2020[EB/OL].(2016-04-30)[2020-04-13]https://globalalumni.gov.au/globalalumniengagementstrategy.aspx
[7]福建侨报.加强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享国际人才流动“红利”[EB/OL].(2019-07-26)[2020-04-13].http://www.cnepaper.com/fjqb/html/2019-07/26/content_12_1.htm
[8]朱维华.高校留华毕业生校友工作的探索和突破点[J].生产力研究,2016,(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