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立项项目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2020-11-02魏崇辉徐梦萍
魏崇辉 徐梦萍
[摘 要] 基于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的分析可见,2012年以来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立项主题聚焦党中央方针政策和中国政治热点话题。对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名称的词频研究发现:项目总数的地区分布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递减态势;研究的核心范畴依旧是“国家”;关注中国实践、强调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论创新,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基于相对独立前提下的多学科融合,并适用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以具体问题为主要导向,发挥政治学研究在助推实践中的作用,彰显其经世致用的学科价值与时代作用。
[关键词] 政治学;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治理;党的十八大;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5-0024-013
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学①的发展有独特的历史。西方政治学是在清末维新运动中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叶的中国人通过译书、著书、杂志、报纸等方式大规模地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契约论、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理念和议会、政党等国家制度介绍到中国,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西方思想、西方制度在中国的传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西方政治理论的影响,政治学发展曾在民国时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产生了周鲠生、萧公权、钱端升、张奚若等著名的政治学家,但是在20世纪中叶,政治学的发展进入低谷,之后的30年内经历了艰难的发展[2]。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道:“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3]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学开启了再学科化过程。当前,我国正处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际背景发生了变革,这些都对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2012年以来政治学的研究热点变迁中把握未来政治学学科的研究趋势,比较党的十八大之前与之后的政治学研究,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概况
国家社科基金始于1986年,迄今为止发展了30余年,形成包括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在内的26个学科类别,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项目类别。笔者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的项目进行了适当归类,主要以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这三种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分析。
(一)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整体学科中的分布
以国家社科基金数据库包含的26个学科为研究对象分析,从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总量来看,201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总体增长了34.71%,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具体分布见图1①。26个学科立项总数有32000多个,管理学占(8.69%)位居第一,其他依次是应用经济(8.11%)、法学(7.79%)、中国文学(7.01%)、语言学(6.95%)、社会学(5.88%)、中国历史(5.86%)、哲学(5.46%)、马列·科社(5.40%)、理论经济(4.73%),政治学类占比(3.78%),低于所有学科平均值4.35%。
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总数1200多个,在学科中占比3.76%,平均排名第12名,历年平均占比3.77%,见表1。2012—2019年的占比分布中有5年低于所有学科平均数值3.85%。2013年、2015年、2016年位居第12名,与管理学分别相差5.76个百分点、4.72个百分点、4.54个百分点。2014年、2018年位居第11,与应用经济相差4.97个百分点,与管理学相差4.73个百分点。
(二)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别分布
201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数据库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三种项目总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总体增长了34.71%,重点项目增长了96.86%,一般项目增长了68.97%,青年项目下降了21.76%。如图2所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之和的最高值为2019年的4739个,最低值为2012年的3518个,2013年和2015年是两个重要的转折点,2012—2013年间增长了10.60%,2013—2015年下降了2.98%,2015—2019年增长了25.54%。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中,一般项目占比最大,一般项目的增长或减少直接影响当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整体发展趋势。
201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数据库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总数有32000多个,政治学类的有1200多个,占比约3.76%,低于平均值3.85%。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具体分布及占比见表2所示,重点项目占总数的4.43%,一般项目占3.53%,青年项目占4.07%。在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一般项目占比超过50%,对比总数来说只占到3.53%,低于平均数值3.85%,重点项目115个、青年项目375个,分别占总数的4.43%、4.07%,高于平均值3.85%。
(三)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职称分布
2012—2018年间①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负责人职称呈明显的阶梯式分布,重点项目中正高级职称占比最大、一般项目中副高级职称占比最大、青年项目中中级职称占比最大,具体分布见图3所示。正高级职称在重点项目中占94.12%,在一般项目中占41.20%,在青年项目中占比几乎为0;副高级职称在一般项目中占49.35%,接近一半,在重点项目中占5.88%,在青年项目中占29.82%;中级职称在青年项目中占69.88%,高于一半,一般项目中占9.45%,在重点项目中占比为0。
(四)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地区分布
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地区之间呈明显的两极化倾向,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具体占比分布见表3所示。重点项目中江苏省占比最大(13.04%),然后依次是广东(9.57%)、上海(7.83%)、浙江(7.83%);一般项目中上海占比最大(10.25%),北京、江苏、浙江分别为8.86%、8.31%、5.96%。青年项目中占比最大的是北京(13.07%),然后依次為上海(11.73%)、江苏(7.73%)、广东(6.13%)。重点项目中河北、甘肃、广西、江西、新疆、福建、安徽、贵州占比最小,均占0.87%,与最大值相差12.17个百分点;一般项目中海南最小,为0.28%,与最大值相差9.97个百分点,青年项目中内蒙古、西藏、新疆占比最小,均占0.27%,与最大值相差12.8个百分点。
二、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热点变迁
政治学家钱端升教授在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采取一些新的想法,写出一些新的论著,使得我们的政治学能够满足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对所出现的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4]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必须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中国实际,分析中国问题,实现对西方政治学理论的镜鉴与超越,发挥在治国理政中的应有作用。
(一)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热点词汇
项目名称反映了项目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对深入挖掘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着重要作用。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称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热点词汇聚集在“政府”“治理”“机制”“政治”等多个方面(见表4)。位居第一的词,2012年是“政府”,2013年是“政治”,2014—2019年是“治理”。在排名前十的热点词汇中,2013年首次出现“绩效”,2014年首次出现“公共服务”“现代化”,2015年首次出现“认同”,2016年首次出现“民族”“结构”,2017年首次出现“协同”“环境”,2018年首次出现“新时代”“社会治理”,2019年首次出现“基层”。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热点词汇的变化与中央精神,特别是与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密切相关。新时代如何从热点词汇中挖掘研究价值,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提供研究的中国方案,对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称的词频研究发现,“治理”“政府”“机制”“政治”“公共”“创新”等是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热点词汇,尤其是“治理”的词频高达328次,“政府”的词频达到204次,具体分布见表5所示。“治理”“机制”“路径”等词汇反映了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重心紧紧围绕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重大路线、方针与政策,学术研究面向现实、指向实践、咨政的功能更加明显[5]。“农村”“基层”“乡村”“改革”等词汇反映了现代政治学在“最初源于西方—被引进中国—在中国发展”这一历史变迁中切合中国实际,在发展中更具中国色彩,在研究中体现更多的中国视野。
(二)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热点主题
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中“政府”“治理”“政治”“绩效”“现代化”等热点词汇的词频变迁轨迹见图4。从词频增长率上来看,2012年“治理”的词频是14,2019年高达50,2012—2019年“治理”的词频总体增长了257%,是所有热点词汇当中增长最迅速的。2012年“乡村”的词频为5,2018年和2019年最高的为14,2012—2019年“乡村”的词频总体增长了180%。2012年“基层”的词频为5,2019年最高为12,2012—2019年“基层”的词频增长了140%。2012年“现代化”的词频为0,2015年词频最高为12次,并在“现代化”词频总数中占36%。2012年“协同”的词频为0,2019年为7,其中,2017年“协同”的词频最高为11次,并占“协同”词频总数的24%。“绩效”的词频在2013年最高,并占“绩效”词频总数的24%。2014年、2017年“创新”的词频最高为17,均占“创新”词频总数的16%。
2012—2019年政治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名称的热点词汇变迁轨迹中,2012年“社会管理”一词还在热点词汇前列,2014—2019年“治理”排在热点词汇的第一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早期政治学发展依靠对国外理论的研究,2015年之后“政府”“创新”“政治”的词频逐渐增多,契合了中国政治学研究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研究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趋势。“乡村”“基层”“安全”“环境”等热点词汇的出现契合2012年以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内容,政治学注重研究国家活动、政治主体和现实政治问题的特征更加明显。
三、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趋势分析
“政治学在学科定位上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基本阶段,中国政治学要建立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6]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类项目的立项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学者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政治学的整体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从中国政治学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政治学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特征明显,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文化自信的提升。基于201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类项目的研究,可以发现政治学类项目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
第一,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有了长足发展,但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质有待挖掘,集中体现在国家社科基金总数的地区分布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递减态势。具体见图5所示,地区分布中上海总数位居第一,在项目总量中占比11.01%,其次是北京(10.58%)、江苏(9.09%)、浙江(6.47%)、广东(6.03%)、湖北(5.68%)、山东(4.81%)、河南(4.11%)、湖南(3.93%)、四川(3.41%)、云南(3.32%),高于平均值3.23%,新疆(0.96%)、内蒙古(0.79%)、宁夏(0.52%)、西藏(0.52%)、青海(0.26%)、海南(0.17%)等地区低于平均值3.23%。东部地区占比近60%,东部地区中福建、河北、海南三个地区占比低于平均值3.23%,海南占比最小,为0.17%,中部地区湖北、河南、湖南三个地区高于平均值,湖北最高为5.68%,西部地区中四川、云南两个地区高于平均值,四川最高为3.41%,东北部地区三个地区中黑龙江为2.62%、吉林为2.80%、辽宁为3.06%,均低于平均值。这反应出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区位优势。
第二,“国家”仍旧是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研究的核心范畴。一般认为,政治学范畴中“国家”主要是由国土、人民、文化、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主题中的热点词汇,如“政府”“基层”“公民”“民族”“乡村”等诸多热点词汇都与这四个要素紧密相关。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围绕国家政权内容展开的热点词汇权重值见表6所示,“治理”的权重值为1,“政治”权重值0.9224,“政府”权重值0.922,“公共”“政策”“制度”“民主”“协同”“民族”“公共服务”“乡村”等热点词汇的权重值均高于0.8,位居前列。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围绕政府和人民两个主体展开对国家政权体系问题、政府行为、公民参政议政、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以国家政权问题为核心的理论体系[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政治学研究乃至整个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三,关注中国实践、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已经明显增强。在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热点词汇中,“特色”“创新”“改革”“模式”等热点词汇也反映了这一特点。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称中包含“中国”的有149个,包含“政府”的有210个,对立项名称中包含“中国”“政府”的内容筛选后进行词频分析见表7、表8所示。对“中国”的研究中“政治”“中国特色”“治理”“機制”“道路”“话语”“政策”“社会主义”等热点词汇的词频较高,位于149个热点词汇的前20。对“政府”的研究中“公共服务”“绩效”“地方政府”“政府治理”“现代化”“职能”“监管”等热点词汇的词频较高,位于210个热点词汇的前20。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期间谈道:“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8]作为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政治学科发展也要有底气和自信,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包括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变迁等都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需要依托丰富的内外资源更加聚焦于“政治学本土化”。
第四,基于学科相对独立前提下的多学科融合,并适用多样性、创新性的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科学通过研究方法上的范式转换开创了中国早期的社会科学,中国政治学早期的理论体系是以梁启超为代表开创的“宪政体制论”,这一体系强调以宪法、法律和机构为框架,描述和概括政治现象[9]。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直接切中“范式”的有7个,占项目总数的0.58%;研究“创新”的项目有102个,占项目总数的8.42%;研究“机制”的项目有289个,占项目总数的23.85%。研究“范式”的项目见表9所示,2013年1个、2014年1个、2016年3个、2018年2个,7个项目中3个为一般项目,4个为青年项目。表10和表11列举了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中包含“创新”和“机制”的热点词汇权重值,“治理”“政府”在研究“创新”和研究“机制”中均位前列,“公共”“制度”“社会管理”“乡村”“绩效”等在“创新”研究中权重值较大,“公共”“协同”“政治”“公共服务”“民主”等在“机制”研究中权重值较大。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政治学贴近实践、贴近经验的需求愈加明显,中国学者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提出现场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典型调查法等新型研究方法。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研究“范式”“创新”“机制”等热点词汇的词频变迁体现了政治学研究方法上强调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趋势。
第五,以具体问题为主要导向,发挥政治学研究在助推实践中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发展中有大量关于规范研究的内容,它们重在对政治学进行理论推导和价值判断,在经验研究层面上进一步推进了对政治现状和政治现象属性研究。正如俞可平教授谈到的,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政治学既需要“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等规范性研究,也需要“中国政治”“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基层政治”等经验性研究[10]。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中研究“政策”的项目有82个,围绕“治理”“精准扶贫”“城镇化”“人口”“生态”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分布见表12。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治理”“协同”“路径”“建设”等热点词汇变迁反映了政治学在规范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方面的进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引领下,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将进一步结合中国具体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发挥政治学经世致用、治国安邦的价值。
2012—2019年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趋势反映了政治学学科更加着眼于问题意识的均衡化研究走向,从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整体学科中的分布、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别分布以及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职称分布、地区分布等来看,政治学类项目体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通过对政治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热点词汇的梳理、研究热点的把握可见,当代中国政治学者围绕国家与社会的热点问题展开积极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服务于新时代的政治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宝煦.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J].东南学术,2000(2):39-44.
[2] 赵可金,翟大宇.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学科路径与建设方向[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76-186,203.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0-181.
[4] 中国政治学会.钱端升在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政治学研究通讯,1981(3):3-4.
[5] 张贤明.成就、经验与展望:新中国政治学70年[J].社会科学战线,2019(7):10-17.
[6] 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M].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63.
[7] 张平,丁超凡.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评价:基于《政治学研究》(2000—2015年)的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6):71-79.
[8]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1).
[9] 房宁.谈谈当代中国政治学方法论问题[J].政治学研究,2016(1):2-9,125.
[10] 俞可平.中国政治学的主要趋势(1978—2018)[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9-19.
[责任编辑:丁浩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