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教育形势下山区学生辍学的成因及对策

2020-11-02陈芳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山区成因对策

陈芳伟

摘  要:本文针对自己所在的县级中学的具体情况,本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失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农村农民思想的狭隘、教育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的冲击、新型毒品“手机”的侵蚀以及教育体制的僵化、缺陷所带来的教育乏力等是造成农村中学学生失辍严重的主要原因。据此,相应地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对策,试图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失辍严重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体现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原则。

关键词:山区;学生;辍学;成因;对策

新教育形势下,控辍保学成为教育教学的新主题之一,社会、学校、家庭三维因素的影响,学生流失、辍学的现象依然严峻,现在的教育应该是有效教育、长效教育,然而学生的流失也就成了现代教育的短板。

一、流失、辍学原因探析

(一)农民世代务农,文化积淀太薄。农民意识局限了他们的眼光和思想,农家孩子的失学,辍学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下的必然产物,农民善良、憨厚性格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民族习性,但是落后、保守等民族劣根性在他们的身上也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当代,安于现状,只满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现代版的“阿Q”式的当代农民大有存在,他们的一切思想刻意“復制”在自己的后辈身上,不鼓励、支持孩子读书,放任孩子。这样家庭背景下,部分学生不思进取,玩世不恭,最后失学、辍学。还有部分当代“祥林嫂”式的农民,本来就穷,命运悲苦,不想积极去改变,只怨天尤人,经济状况每况日下,只等国家扶贫救困扶危,这样家庭下的孩子大部分最终也是失学、辍学。

(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失学、辍学率逐年增长。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城乡发展失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家长孩子在三岁左右,正是孩子最佳教育期,也是第一阶段的叛逆期时选择进城务工,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看望自己的孩子,孩子缺失父母的爱,再加上爷爷奶奶过分的溺爱、迁就、忍让,一味地顺从孩子的一切合理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大多这样的孩子养成了两个极端:孤僻、任性,早早就奏响了孩子流失、辍学“前奏”。

(三)家庭教育的失衡,手机的毒害导致辍学。追溯第二条里所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最近几年,农村年轻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导致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目前留守儿童人口已超过6000万。孩子由于和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来自亲子之间的陪伴与互动,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情绪消极、自觉性差等人格与心理缺陷,农村孩子课余时间较为充裕,但却又相对缺失健康、丰富的娱乐方式,另一方面,父母由于“亏欠”孩子而产生的“补偿”心理,使得留守儿童在易懂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普及的今天,一种“命中注定”的方式,沉溺于手机游戏带来的快乐而无法自拔。

(四)践行素质教育的现今,农村学校依然是应试教育式教学,“封杀”了孩子的快乐健康。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的评价、导向的问题,使得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教师不得不一味追求分数。一旦分数高了就一好遮百丑,就会得到老师的、家长的百般宠爱,处处得到特殊的优待。反之,就不言而喻了,学生本来应该是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然而,现今的教育却违背了学生自己的意愿,他们的时间、手脚乃至思想等都被老师和家长牢牢控制,根本没有自由。

(五)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读书周期长,效益慢且不保证。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现代意识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有很大部分仍难以摆脱急功近利思想的束缚,仍难以接受读书是“无底洞”的现实。因为读书十数年也不会见什么效益。即使有个别读了大学最后也依然呆在家里,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诸般农活又不屑干,考公务员要么上不了线,要么不能通过面试,所以工作仍无着落。可是家里为了供其上大学已砸锅卖铁,负债累累。再说,读个小学、初中去打工与没读书出去打工没有本质的不同,无非都是一些体力活,干的都是卑贱且让人瞧不起的苦活、累活、脏活。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他们往往都会被当前的利益所吸引而放弃读书,不愿意为读书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

二、对策探索

(一)教育及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无知的,但他们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因而我们要百般地呵护,要全面了解关心学生,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即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教”其他任何事情都允许失败,唯独教育不能。所以,唯有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方有教师这一职业。

(二)培养兴趣、激发兴趣,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有兴趣的教学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干任何事都要讲绩效,教育也不例外,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会关系着家庭、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会关系着祖国、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教育本质之所在。因此,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就这点来说,面对中小学教育,我们的教育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绩效的评价就要做好导向作用,我们的决策者就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的校长就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教育的内涵。

(三)有后劲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现实中,我们的很多教育行为表现得很自私,生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不管学生怎样,总是急于求成,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几个是满意的,即使是第一名了还觉得他努力不够。相反,学生也是一样,学校、教师、课程没有多少是他们满意的。因而,要想改变教育的现状,就要找到学生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孩子乐于接受。这就是教育的自身规律。这就需要教育者全面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四)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突破教育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毕竟是孩子,中小学教师其实就是“孩子王”。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就应该是其职业本能。

参考文献:

[1]卢永珍.边远山区学生辍学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6):18.

[2]罗朝培.浅谈贫困山区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丛,2005(00):578-579.

猜你喜欢

山区成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山区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