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已有经验的调用

2020-11-02王克银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数学

王克银

摘  要:已有认知经验是高年级学生的是数学能力增长点。以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为前提,设计数学知识探究活动,高年级数学课将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支撑下,变得更加灵动、更加有效。因此,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活动时,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重视对学生经验认知和课堂生成性教学经验的调用,鼓励学生对个人经验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与延伸,在情境中、合作中、操作中、反思中深化个性探究,辅助学生们获得对数学问题的深度认知。

關键词:高年级;小学数学;已有经验

数学知识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种源自现实生活的学问,是现实生活经验的衍生品。其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和问题解决思路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在高年级数学探究活动组织构建中,激活并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既能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让小学生在探究活动推进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高年级数学学习引导中完成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合理调用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论述。

一、有效刺激,唤醒生活经验

要想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求索中充分调用自身的已有认知经验,我们就需要在知识探索活动组织过程中,充分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而要想充分唤醒小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就要在数学探索活动组织与推进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刺激。与单纯的听相比,看或听、看等多种刺激对小学生来说更加有效。所以,在高年级数学学习引导中,我们不妨以视图刺激取代语言刺激,以更强烈的刺激去唤醒小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百分数”知识点的探索过程中,我以多媒体展示了某商场购物节活动视频,以火爆的视频场面唤醒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商场购物节的时候,会有这么多的人吗?”我问。“因为便宜”“因为打折”……学生纷纷回答道。“那商场打折的时候真的便宜呢?会便宜多少呢?”我一边说一边展示部分打折商品宣传图片。

之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索中,成功唤醒了个人关于“打折”问题的现实经验,并在对现实问题的求索和对现实经验的利用中,完成了对百分数应用问题的探究,积累了一定的百分数解读经验。

二、合作探究,凝聚思维经验

课堂思维经验累积是调用思维经验的前提,也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延伸。要想让学生们成功获取思维经验,我们就需要设定适宜的推理探究方式,辅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挥自身思维的主动性。而合作探究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经验累积方法,合作的平等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表达数学问题时各抒己见,也能让学生们在智慧的交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因此,在对数学问题的解读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凝聚生活经验。

例如:“厨师帽”制作问题的探究中,我就使用了以合作探究来凝聚思维经验的方法。

首先,我问学生们:“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白色的卡纸。想着和大家一起制作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请问我们需要怎么做呢?”“需要剪一个圆,还有一个长方形。”学生答。“如果我确定帽子的高是30cm,直径是20cm,你们觉得我带的白色卡纸够用吗?请说出你们的理由。”“够用,30+20=50,卡纸的长大于50。”“不够,有点窄吧!”……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谈论道。“啊呀,该听谁的呢?不如你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获得一个统一的意见吧!”我倡议道。

之后,学生们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关于厨师帽制作的想法,并在想法的交换与碰撞中,发现了问题的漏洞,完善了个体想法,形成了集体智慧,凝聚了思维经验。

三、以动带学,用好操作经验

操作是最直接的经验获取形式,也是有效的智慧凝聚方式。在小学数学知识探索过程中,组织适宜的操作活动,既能够以“动”带“学”,让学生能够在操作实践的影响下,充分地将个人所有认知精力凝聚到当下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之中,也能让学生们操作实践中获得直接且带有生活原料的知识探究素材,形成生成性课堂探究素材,让学生的数学探究更加具体。

例如:在因数计算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给每个孩子提供了12个小正方形块,让孩子们试着用这些正方形块拼接一个大矩形,并用数学式表达自己的拼法,让他们在拼接操作中完成了注意力凝聚和基础探究材料与经验获取活动。随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拼图结果、对比自己与其他同伴的拼图结果、乘法表达式,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结果一致,因数不同”的问题,进而发现了找寻因数的具体性方法,并在因数找寻实践中明确了因数的寻找法则,完成了对课堂操作经验的利用与延伸。

这一过程中,实践操作的存在既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他物移至课堂,也让因数找寻办法以一种更直观、更容易的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深化了学生对因数概念和因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实现了关注并利用课堂生成性自学经验的目的,提升了课堂的体验性。

四、回顾反思,升级课堂经验

在数学探索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课堂情境和所处学习阶段所束缚,将认知重点放置在某个细小的方面,无法形成对课堂的全面性认知。所以,要想在数学求索中全面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让学生们将数学课堂所获从具体性的数学知识点,上升到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层面,我们就不妨组织回顾反思活动,以课堂回顾与反思升华课堂经验,辅助学生完成核心素养内化任务。

例如:在对“负数”问题探索结束之后,我问学生们:“同学们,请问你们在对负数问题探究过程中,除了理解了负数的概念之外,还学到了其它额外的知识吗?”“老师,我学到了在数学概念是从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学生答。“真是一双慧眼,这都被你发现了。其实这是数学探索中很常见的一种方法,我们喜欢叫它“不完全归纳法”。我们之前探索很多问题时,都曾用到它,你们还有印象吗?”我继续引导道。“总结分数概念时。”“总结小数概念时。”……

该探究过程中,我以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了对课堂的回顾与反思,让其站在全局视角上对课堂进行二次审视,并在二次审视中完成了对课堂经验的升华。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是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办法。而要想充分完成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关注任务,我们就需要在数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中,重视对学生生活经验、思维经验、操作经验的唤醒与调用,用好课堂中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成性经验,并以回顾反思的方式辅助其升华经验认知。

参考文献:

[1]黄金宗.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31-232.

[2]詹小清.浅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120+122.

猜你喜欢

高年级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