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弟子张伟小考
2020-11-02车旭东
车旭东
关键词:恽寿平;张伟;没骨法
恽寿平(1633—1690)是画史上有名的“清六家”之一,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等。恽氏山水学宋元诸家,主要师法元四家,风格超逸,用笔灵秀。恽氏尤善花卉,他研索北宋徐崇嗣的“没骨法”,又吸收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陈淳等人的画法,再加上自己对花卉的细心观察,创造出一種笔法秀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对后世影响巨大。(图1)
一、恽寿平的弟子与后学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图2)是一种创新,明代末年以来的“钩花点叶”派末流几乎为之一扫,他对清初画坛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在当时被尊为“写生正派”,后来的花鸟画家无不追随其法。张庚《国朝画征录》就记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而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1]88恽寿平创“常州派”,他直接传授的弟子有马元驭、范廷镇、张伟、董瑜等,而他的群从子孙如恽馨生、恽钟岱、恽源濬、恽源清、恽怀英、恽怀娥、恽冰等都承袭家法,均属于“常州派”的主要画家。
恽寿平弟子中,较有名的是马元驭,作品常见,而恽氏的亲传弟子还有范廷镇、张伟、董瑜三人。《武进县志》记载:“范廷镇……画花卉虫鱼,宗恽寿平,其佳处几可乱真。”又记:“张伟,字子佳,董瑜,字岐嘉,俱从南田学绘事,尽得其传。每一画出,辄能乱真,惟书法差弱耳。世甚重南田画,张、董转鲜流传,识者得其尺幅,不啻吉光片羽。”[2]这三人的作品较为少见,特别是董瑜,几乎没有画作传世。
二、恽寿平弟子后学的作伪
鉴定家徐邦达曾列举一幅恽寿平《墨梅图》,上有晚清祁永寿录毕泷题跋,提及恽寿平之孙恽桧言:“乾隆丙辰(1736—编者注)元月,余于役金陵,舟经武进,得晤恽桧先生,为南田老人之孙也。曾询及南田老人墨迹,可得拜观乎?外间造伪者甚多,可得详闻乎?伊谓老人生前所作之画,一经完成,即被亲朋好友攫之而去,故无片纸收藏。仅留有稿本多份,虽未设色、署名、签章,然均系精心造构,亦足资展玩。关于作伪者,以吾(桧)所知:当代有范廷镇、张伟、董瑜等三人,均为先祖(寿平)入室弟子,工夫深邃,可以乱真,时以先祖名出之,只是印章不同,若细辨之亦可知为赝品也。此外扬州之高永举、马文进,亦系盗先祖之名而谋利者,但不如前三人精妙耳。至于吾家后人,因恪守先祖遗训,不许作伪,有损声誉,故无敢为者。兹以仿王元章梅花稿本一帧相赠,借以结缘,余谢而受之,当永宝焉。丙辰夏,毕泷记。”[3]近代鉴藏大家吴湖帆也总结,“其(恽寿平)门人范某专学恽氏晚年书,甚肖,不可不细察也”[4],“范某”即指范廷镇。
另外,《国朝画征录》中还记载了一个无名画家“吴生”:“……吴生者,忘其名,花草仿恽南田,其题款字迹亦咄咄逼真。有骨董客馆于家,闭之密室,图成,假名寿平以售,而厚遗吴,吴亦赖之。后有人见之叹曰:‘子有此画笔,何不自名?因自题其名以售,竟无售之者,仍托于恽。”[1]162可见此人模仿恽寿平画作逼真,其伪作得值甚厚,而落自己款署的作品却卖不出去。历代收藏者都热衷于追逐大名头的作品,作伪者也会迎合这种心理,所谓“牛必戴嵩,马必韩幹”,大名头的伪作也比比皆是。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推断,范廷镇、张伟、董瑜三人应也是一样的,他们本就学恽寿平,笔墨风格与之相近,但名头又为恽氏所掩盖,所以在恽寿平去世后,必定会仿恽画而且伪作恽寿平款识以出售,而自己的本款书画价值不高,自然传世就少。而今天我们所见的恽氏作品中,定有许多是他们的伪作。要鉴定这些伪作,就要对他们加以研究,特别是探究他们的本款作品与恽氏的“同中之异”。
三、张伟及其作品
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已定出一部分落款为恽寿平的作品是范廷镇所作,至于张伟,不仅文献记载简单,作品更少见。除了上文提到的《武进县志》,民国时李宝凯辑《毗陵画征录》也记载,张伟“师恽格而尽得其传,每一画出,辄能乱真”。可知张伟是武进人,也是“常州派”的画家之一,而且学恽寿平“能乱真”。今所见张伟传世之作,有以下六件(套)。
(一)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花卉册》(图3),以没骨法作菊花、桂花、牡丹等花卉十二开,每开钤“张伟”白文印和“子佳”朱文印,仅《南天竹》一开有落款:“毗陵张伟写生十二种。”书法稍显质朴厚重,虽说也学恽书,但与恽氏的轻逸洒脱不同,确实显得“差弱”。本册有木板封面,上有后人题签“张子鹤花卉册”。册中有张伟的“子佳”篆书朱文印,“佳”字更近“隹”字,也似“隺”字,但文献中记张伟“字子佳”,且从表字上看,读作“佳”字才正确。文献记载更可信,所以此处题签作“子鹤”应是有误的。本册全学恽寿平,设色淡逸雅致,但从叶片、花瓣的刻画上看,稍显板滞,比不上恽氏花叶风姿绰约的自然之感,可见张伟与其师还是有较大差距。
(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写生花卉册》(图4),作花鸟二十四开,其中不但有上述册页中大部分花卉,还有白鹇、游鱼、鹡鸰、蝴蝶等禽鸟昆虫,且每开有落款“张伟”或“鸥亭张伟”“鸥亭钓客”,有的还有诗题长款。印章除“张伟之印”和“子佳”外,还有“鸥亭”白文印,可知“鸥亭钓客”和“鸥亭”是其号。其中三开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可知本册是清内府旧藏。查阅《石渠宝笈》,此册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二中,与王原祁、恽寿平等人一样被列为“上等宇一”,贮于御书房中[5]。张伟的绘画水准得到乾隆皇帝和诸大臣的欣赏和认可,才会被列入“上等”。
本册题材丰富,如《金凤花》自题:“金凤花自宋元以来都无画本流传,余爱其名,因为制图留照。”金凤花确实少见于古人笔下,这是张伟观察实物“写照”的创新。还有《佛手》一开题:“云阳好事家所藏赵昌纨扇本,有蔡君谟细书题识,真绘林珍品,因用没骨法拓为此图。”《罂粟》一开题:“稍变刻画之迹,略备黄筌鲜丽一种。”他亦追随其师,师法早期的花鸟大家,而又有自己的变化。然而此册中《梨花》《山茶》《樱桃》《金凤花》《天竺南》等几开的花叶布置和画法,都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花卉册》中的相近或是雷同,只不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简而雅,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繁而艳。可以看出张伟是一名职业画家。对于每一类花卉,他有特定的成熟画稿,而在创作时略微加以改动,就可以成为新作品。这与恽氏丰富变化的题材和画法显然也有很大差距。
(三)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花卉册》十二开,绘腊梅、菊花、金凤花等,还有鸟、虾、蟹各一开,总体来看,描绘比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套更简略,款题“蒲亭张伟作”和“毗陵张伟写生十二种”,可知“蒲亭”也是他的号。
(四)藏于南京博物院的《菊花图》扇页,绘菊花一株,款题:“乙酉小春戏墨,蒲亭钓隐子张伟。”这是张伟仅见有年款的作品,“乙酉”当为1705年,是年恽寿平已去世15载。
(五)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牡丹图》轴,绘坡石之上各色盛放牡丹,下角斜出一束鸢尾花,但牡丹和叶片过于密集,设色层次变化也较少,相比其师疏放欠缺,稍显呆板。
(六)《秋海棠图》轴(图5),私人藏,无款,有“张伟”连珠印,从画风来看,确为真迹无疑。且此轴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写生花卉册》之《秋海棠》一开,花叶布置和描绘完全一致,此轴花叶显得更修长,设色用笔也更精丽妍雅些。张伟的这开《秋海棠图》图式,又与恽寿平《花卉图册》(上海博物馆藏)中的《秋海棠》一开绝似(图6),张伟画在右侧增加了一丛秋海棠。恽为师,张为徒,可见张伟完全是仿老师的《秋海棠》稿本,再稍加改动而进行创作的。上文的两套册页也有不少相近的,说明张伟的创新能力并不强。张伟俨然是一个职业画家,会据同一个稿本创作多幅作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件作品因与恽寿平十分相近,所以可以对比以探知恽、张的不同。对比之下,张伟设色更浓厚艳丽,不如恽氏那样淡薄雅致。特别是叶片,恽氏用“注水法”,即平涂之后,还用清水滴上,水色相互渗透融合,富有明洁水流的动感,花叶如同被雨水洗过一般;张伟虽学此法,叶片颜色亦有浓淡深浅之别,但毫无恽氏的透润灵秀,颜色稍显滞涩。另外,张伟用笔细腻,叶脉丝丝缕缕,线条工细流畅,较为刻意;而恽氏笔法虽也细致,但行笔俊逸,有更多“写”的意味,线条灵动,变化丰富,是一名典型的“以书入画”的文人画家。
上文诸作,除清宫收藏外,其余流传皆不清。而《秋海棠图》中有两枚收藏印,一为“宁邸珍藏图书”朱文印,一为“敬原堂”白文印。“宁邸珍藏图书”印也见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收藏的《古今图书集成》,此书为雍正帝赐宁郡王弘皎内府书籍五十二种之一;又见于清代画家王延格的《菊谱》册,图册是应弘皎之邀而作。所以“宁邸珍藏图书”是清代宁郡王弘皎(1713—1764)的收藏印,弘皎即康熙帝之孙,怡亲王胤祥的第四子。弘晈曾被牵连进“弘晳逆案”之中,案后他心灰意冷,远离政坛,以养菊自娱,所以自然会喜好花卉一类的画作。而其父怡亲王胤祥亦是清代显赫的大收藏家,所藏名迹无数,弘晈亦受家学熏陶。而“敬原堂”印则是清代同治、道光年间江苏溧阳收藏家狄学耕的藏印,其子狄平子继承家藏,在民国时颇为有名。由此可见,张伟之作在清中后期还是很受欢迎的。
四、结论
从文献可知恽寿平弟子众多,这些弟子和后学者都学其画,但声名不显,必然会伪造其畫射利,所以在今天流传的众多恽画中,必有这些学生的伪作。在书画鉴定中,弟子、学生仿老师的作品往往是最难鉴别的,而要鉴定它们的真伪,就必须对这些弟子后辈的本款作品加以探究,仔细区分它们与老师作品的笔墨特点和绘画风格的同中之异,这些“异”就是鉴定伪作的重要依据。
张伟作为恽氏的亲传弟子,文献记载很少,作品流传不多,但经过以上梳理可知他字子佳,号鸥亭、蒲亭等,恽氏去世15年后依然在世。其画敷色浓艳,用笔精细,整体布置稍显板滞,不如恽氏画作那样灵动写意。可以总结,在恽氏作品中,如果出现如此精工、艳丽的,就要考虑是不是张伟的仿作。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肖燕翼先生曾提到北京故宫收藏的一套《瓯香馆写生册》(图7),虽有恽氏款印,但可能就是张伟所作[6]。实际上此册“写意”的意味更多,设色也较淡雅,并无张伟精工艳丽的风格特点,但本册亦达不到恽氏水准。而与其另一位弟子范廷镇的笔法更接近,其中《柳燕》一开与范氏的《桃花双燕图》(图8)画法一致,恽氏绝无此法,因此这套册页很可能是范廷镇伪作的。对于著名书画家弟子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他们的作品和相关文献太少,我们无法了解太多信息,但至少可以一一探索,尽力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