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方法研究
2020-11-02黄福霞
黄福霞
摘 要:语文知识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阶段,设计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自身知识水平。因此,在系统性的教学分析后,教师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与之相契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抓住语文教学的重点,从而实现自身知识水平的综合提升。故而,教师结合长期语文教学的经验,设计全面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低段语文知识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學习;质量改善;方法研究
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小学低段的语文知识时,需要着重提升其语文知识的学习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实际,设计相关教学策略。因此,教师需要特别重视识字阶段的教学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牢固的学习基础。同时,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诵读质量。此外,通过教师设计现实化的写作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路更为清晰,内容更加优质。
一、重视识字教学指导,奠定牢固认知基础
小学低段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强调基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首要学习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基础汉字认知范围。有了学生对汉字内容的综合性了解,才能够使其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知,进而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知识学习,从而真正强化学生的整体性学习质量。所以,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创新汉字的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心理,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整体性识字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更为全面深刻,切实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基础水平。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时,就可进行相应的情景再现指导,使学生在相对愉悦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相应的识字知识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对于动态化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特点,为学生们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使之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将学生们需要学习并掌握的汉字内容,融入到动态化的教学视频之中,一来能够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二来可以全面优化学生的整体性学习状态,使其对所学汉字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通过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综合性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基础性识字知识理解更为深入有效。
二、强调朗读训练质量,优化学生诵读水平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知识期间,需要明白重复和记忆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通过大量长期的朗读,来使自己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深刻的学习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内化。通过教师对小学低段学生们的教学经验总结,可以明确当前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诵读教学法。教师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朗读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所读内容有更为深刻的学习印象,从而使其现阶段的语文知识理解更为全面和清晰。正是教师紧抓语文课文朗读教学,使得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对应的知识理解也更深刻,从而使学生的整体诵读能力得到全面性提升。
例如,教师教授学生们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为全面的把握。在教学之前,教师会为学生们进行课文诵读,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二来能够使学生的整体感知增强。而后,教师要求学生们进行相应的自主朗读,直至学生可以完整且有效的进行诵读。最终,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分角色诵读任务,要求学生们进行相应的训练和表演,使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朗读内容认知更加清晰有效。
三、结合现实情境设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应的知识能力教学,需要从小学低段开始进行教学准备。在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内容时,需要进行初步的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内容熏染下,能够逐步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相关课文内容时,可以有机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内容设计,使之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语言综合表达质量。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回乡偶书》时,教师就可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对话情境,要求学生按照诗中的人物和环境,进行人物对话设计,体现诗中表达的相关意义。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语言表达情境,并为学生们讲解现实生活中人物之间对话的敬语等,可以使学生们的实际语言情境表达训练更加全面和有效。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学低段的语文知识内容时,需要深入分析和探究学生们的学习目标,寻求最直接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内容设计。通过教师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思考,可以使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潮.语文低段写话起步教学中基于情感教育的学生人格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12):45.
[2]童冰洁.以生为本之建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人教版一下第四单元《识字四(第一课时)》教学案例[J].课外语文,2017(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