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大伟的“迷宫式构图”

2020-11-02唐宋元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幅面大伟画展

唐宋元

杜大伟,1959年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安徽萧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书法导报社副总编辑。以书法、国画、篆刻创作为业,从事书法、国画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40多年。多年以来在国内部分省市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10多次;出版个人书法、国画、篆刻作品集20多部;编辑书画专著几十册。

2016年所观摩的书画展中,杜大伟先生在开封举办的画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举办了两三次画展,更主要的是我在这些画展上“发现”了大伟的一种构图风格,我将其命名为“迷宫式构图”。

大伟的书画展中吸引眼球的作品不少,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被他的巨幅作品所震撼。这些动辄丈二甚至更大尺幅的作品,让我眼前一片宏阔,心中无限绵邈。除了笔墨之外,他的构图方式颇为独特,满纸的煙云引人浮想联翩,“迷宫式构图”这个概念,就是在人头攒动之中、议论不绝之际,闪电般在我的脑海里横空出世。

的确,眼前这些巨幅水墨作品让我犹如站在迷宫面前,一时不得其门而入。整个画幅多数像图案画一般“充满”,笔墨横斜,参差错落,浅深淡浓,张弛有致。但是。它不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那样清新明晰,它是“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那般风起云涌。观者先是眼花缭乱,继则心里发麻,再是探寻数度,接着频频发现,然后步步惊心,山阴道上处处景,峰回路转意气平,一唱三叹韵味深。它使我想起巴塞罗那的迷宫花园,蓊郁的植物经过人工的处理,形成一道道墙、一座座门、一条条深径、一个个岛屿,似有序而紊乱,似无意而先构,总之,让人目不暇接,心欲游而魄已散,但又让你流连不已。杜大伟这种构图风格,在国画中特别是花鸟画中,的确是较为罕见的。

杜大伟水墨花鸟画的迷宫式构图,我以为有如下几个美学特点:

首先是繁复之美。在巨大的幅面上,杜大伟若不精心构图,很可能留下过大的空白。留白本来是中国书画的重要特点和表现技巧,但巨大幅面上的巨大空白,稍不留神就会形成一览无余的虚空,给人以苍白乏力之感。与之对抗的,是以繁复对虚空,产生繁复之美。南朝刘勰的名著《文心雕龙·体性》数穷八体,八体之“五曰繁缛”。可见,中国的诗学包括画学,从来就不排除繁复,它是一种独立的风格。刘勰写道:“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可见这种风格也是很美的。我国南方戏台的藻井结构就是这种繁复美。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五一纪念》却是失败之作,大约此种繁复图像,尚非初学之力所能及。”可见,繁复这种风格,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功力,初学之辈,莫之能及。杜大伟深得“繁缛”之美的三昧,变小巧为宏大,在宏大中融巧思,让人在迷宫体验之后恍然大悟:啊,繁复新巧啊,此非是国画中的另辟蹊径,又是什么?

其次是力度之美。杜大伟将花鸟制为巨幅,非怀大襟抱者,非具大气魄者,难以想到,难以运斤,难以成构。通观其作,在迷宫中久久流连之后,你会感到大刀阔斧的力度,阴柔的花鸟转而为阳刚,阳刚寓于阴柔。这个感觉不仅来自杜大伟那笔墨线条,有如皮毛包裹的钢鞭,软中有硬,可软可硬,硬中带软,变化多姿,更是因为其巨型幅面逼人的压力,那可真是一个个细部有机组合而致的“积健为雄”,聚细为巨,集局部而成宏阔,由具体而达苍茫。杜大伟以迷宫式构图从整体上造成具有高强震撼的力度感,这可以是他的作品给人的启迪之一吧?

再次是韵律之美。读杜大伟最典型的迷宫式构图的国画作品,让我产生了读《诗经》时的那种鲜明的韵律感、节奏感。虽然是迷宫,虽然是巨幅,但你可以由一个个局部逐步全面地去欣赏杜大伟的画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有时是层层递进,有时是反复变化的节律感。《诗经·关雎》中有这样的句子: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在相同的结构中展现诗思的变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得以形成并让读者清晰地感到其律动。我觉得杜大伟在结构迷宫时借鉴了这种手法,只不过他做得比较隐蔽而已。

荷兰的“魔镜画家”埃舍尔不少作品也有繁复之美,他是采用“有趣镶嵌”“同构镶嵌”“错乱空间”等手段来构筑这种美质的。大伟似可借此“他山之石”以攻自己之玉,得到更大的开拓与发展。

(作者原名唐嘉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集《初恋日记》,译著《柯切托夫评传》,长篇电视剧本《徐福》、电影剧本《亮亮的梦》、歌剧剧本《花蕊夫人》等。)

猜你喜欢

幅面大伟画展
张大伟作品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白云
第三十一个蛋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图纸折叠探讨
B2幅面数字印刷机使用调查
本职工作
妙妙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