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效益最及时的工程
2020-11-02杨保红
杨保红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自河南济源五龙口出山后进入下游平原,流经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方凌汇入黄河。1981年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实施前,沁河自东向西流至武陟木栾店附近,河道呈现90度急转弯,弯折向南,河道宽度由800米缩窄至330米,形成卡口,卡口处有一座双曲拱桥。河内滩面高于背河地面最高达7米,形势危如累卵。
时任武陟一段工务股长袁乃序说:“木栾店卡口处的双曲拱桥是1967年动工兴建的,当时是沁河上最大的桥,设计人员只是三个才毕业的学生。他们对沁河防洪问题认识不足,计算桩的深度时,将桥的重量少算一半,导致桥桩入水太浅。沁河发生大水时大桥可能倒塌,进而形成连坝阻水,堵塞河道。一旦形成拦河坝,后果将不堪设想。”1968年5月双曲拱桥建成不久,袁乃序就起草报告,提出通过工程办法解决木栾店卡口的问题。
1972年河南黄河河务局开始设计“木栾店卡口展宽工程”。时任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师的于强生说:“根据我们当时的分析,如果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可以倒灌至沁河的老龙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木栾店卡口产生溃堤的险情,就会形成黄沁并溢,影响整个华北大平原的安全。”
河南黄河河务局在规划中曾设想过三个方案:一是向右展宽方案;二是大改道方案,让沁河从温县、武陟交界处的张计村向南,在武陟西岩村入黄;三是裁弯取顺的杨庄改道方案。经过比较论证,局部展宽方案不能解决木栾店左堤临背悬差大、堤防宽度不足的问题;大改道方案虽然彻底,但国家投资大,迁安占地多,不易操作;杨庄改道方案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案优点,是最优方案。
1979年12月,河南黄河河务局向黄河水利委员会呈报了《关于加强黄沁河木栾店至京广铁路桥堤段防洪能力方案的报告》。1980年1月,水利部批复同意杨庄改道方案。7月,河南黄河河务局完成《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先后得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的批复。11月,沁河杨庄改道指挥部成立。
然而,这一工程当时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时任杨庄改道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师的于强生说:“当时沁河成年干涸,引不出水,时有斷流。群众说,我们现在不是怕来洪水,是用不上水,盼水来。在这个情况下,你想让群众搬迁,那是很困难的!”
在河南省政府、新乡地区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武陟县政府经过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后,1981年3月14日,沁河杨庄改道工程顺利开工。开工后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移民搬迁。共搬迁老城、南关、东关、西关、杨庄5个大队805户4675人,房屋4890间,占、挖、踏土地3800亩。
在沁河杨庄改道工程中,铁臂担当、不辱使命,是工程建设者一以贯之的追求和目标。当时正值黄河第三次大修堤机械化作业高潮,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右堤的施工分三个标段进行,上游标段的施工由濮阳修防处铲运机队负责进行,中间段由河南黄河河务局施工总队负责,下游标段由新乡修防处铲运机队负责,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
“以前修堤都是人背肩扛小车推,杨庄改道工程是黄河上第一次全机械化施工。群众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热闹。”时任新乡黄河修防处施工队维修班班长的谢保恩说,“我们原来估计施工时间大约两年的时间,由于机械化施工效率高,仅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新右堤的施工。”
在新左堤的施工过程中,仍有难题摆在建设者面前。时任武陟第一修防段技术员的温小国说:“新的河道必须把老右堤挖断,老河床的一部分还要作为新左堤的基础。老河床里沙很多,如果不把沙给挖出去,新堤坐在沙基上,通水以后,在高水位情况下,就会往背河渗水。”工程建设者们采用“抽槽换沙”的办法,把原来的沙挖出来,然后再换上黏土作为新左堤的基础,解决了这个问题。
1981年6月,右岸堤防竣工,当年投入沁河防洪运行。1982年6月,左岸堤防及险工、控导完工。沁河杨庄改道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新沁河大桥正在进行桥梁吊装施工。8月2日,沁河发生189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武陟小董站洪峰流量为4130立方米每秒。六七天内,洪水急剧上涨,基本与右岸大堤持平。五车口一段洪水超过堤顶0.2米,大型吊车及一些来不及撤离的设备被淹没。
在严峻的防洪形势下,沁河杨庄改道工程两岸堤防的竣工正逢其时,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在原卡口处由330米展宽到800米的情况下,五车口一段洪水仍超堤顶0.2米。据洪水过后分析,如果没有沁河杨庄改道工程,五车口分洪口势必分洪或发生漫溢,将淹没沁南5个乡镇、17万人口、16万亩耕地,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5亿元,是沁河杨庄改道工程投资的5倍多,工程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
时任老城东关村支部书记的荆发才说:“起初俺村的人对杨庄改道工程有抵触情绪,认为沁河根本不可能发生大的洪水,等到1982年洪水一到,新修的工程起了作用。特别是俺们村搬到了沁河老河道的高滩上,大家伙儿都说,共产党真是能掐会算,神啊,就知道要来大水,及时进行了杨庄改道。不光俺们村,武陟沁南的老百姓当年提起杨庄改道,都是交口称赞!”
1983年6月,随着武陟沁河公路大桥竣工,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全部完成。整个工程共完成土方353.6万立方米,石方6.4万立方米,混凝土1.2万立方米,投资2836万元。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因“明确的指导思想,合理的工程设计,优良的施工质量,突出的社会贡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38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当年的波澜壮阔。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在人民治黄史上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