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探究
2020-11-02王蕾
王 蕾
(金陵科技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江苏 南京 211169)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计,是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关乎人类的生存安全。2015年10月,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国家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提升到了新高度。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全民节约,增强环保意识,营造适度消费的良好风气。高校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社会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基地,理应成为贯彻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前沿阵地。绿色大学的创建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高校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带动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对广大师生能起到教育和示范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周边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推广、普及和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用建设绿色大学的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这是时代所需、历史潮流所向[1]。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首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概念,美国与加拿大是绿色大学计划的最早实施者。在国内,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在国内启动了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随后天津大学、广州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陆续将“生态”概念引入校园建设中,创建绿色大学的风潮在我国逐渐兴起。目前,我国高校绿色大学的建设主要在节能和节水两个方面。截至2017年,已有超过300所大学进行了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设[2]。然而,从绿色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看,虽然我国高校在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没有一个较为科学完整、切实可行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大学建设内容执行的全面性不够,成效难以进行合理评价与考核,发展步伐略显滞缓。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进行探究。
一、绿色大学的内涵
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但是至今为止关于绿色大学的内涵国内尚没有权威的统一定义,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阐述。综合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到其中的相同之处[3-6]。
第一,指导思想方面。大部分阐述都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主张将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理念渗透至高校的教育、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此外,专家们也指出了环境伦理思想对绿色大学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即要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根本目标。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传授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理念和环境伦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既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又不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原则。
第二,建设内容方面。学者们对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氛围、绿色消费等方面均有所涉及,提出要将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理念和环境伦理思想渗透至大学建设的各个方面。绿色大学建设的各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以融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本特征。
第三,建设目标方面。高校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绿色大学的目标是将可持续发展观与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相融合,即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才。实践可持续发展观必然要求高校率先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园区),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用自身的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7-8]。
因此本文认为,绿色大学的内涵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将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理念和环境伦理思想贯彻在大学的教育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管理、生活等一切活动中,全面提升师生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素养,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在构建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兼顾实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性是指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建立在对绿色大学内涵的科学理解基础之上,应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要形成一个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整体。实用性是指要注重评价指标体系与学校建设的有机融合,使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评价的数据应当客观、真实、有效,利于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科学,即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综合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绿色大学建设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工程,评价指标须能完整反映绿色大学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综合性特点。同时面对庞大的评价内容,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评价指标的设计还应当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层设计,即根据考察内容的多寡分为多个层次。一般来说,高层次指标是进行总括反映的,低一级层次的指标是对高一级层次指标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三)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绿色大学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作为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有动态性。即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对绿色大学已经建成的部分进行评价,评价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能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适应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此外,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大学建设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绿色大学建设者的工作指引,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评价体系的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由于绿色大学建设内容众多,发展特色不同,因此各指标的权重也不尽相同。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应采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定量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优缺点,将二者结合,可以优势互补,使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更加科学,评价结果易于统计和量化,能更客观公正地反映绿色大学建设的效果。
三、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随着绿色大学建设的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构建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由于绿色大学建设的内容还没有完全统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又是依据绿色大学的内容进行设计的,因此,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各个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主要观点的基础上[9-11],遵循上述原则,构建绿色大学评价体系(图1)。
根据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结构,可以将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观测点(表1)。其中,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的具体分解,观测点为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
表1 绿色大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四、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
(一)评价的基本步骤
1.量化指标。采用专家评分法对指标进行量化,专家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学习了解,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情况对各个指标的表现采用百分制方式进行打分。一般是邀请管理学、教育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专家参与考核评估。
2.确定权重。由于各项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为了更科学地进行评价,需要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3.计算得分。根据权重对考核评价的分数进行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最后汇总得出评价综合得分,再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评价考核,分析绿色大学的建设成效。
(二)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研究邀请了管理学、教育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方面的10位专家对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进行了主观赋权,取10位专家赋权的平均值作为绿色大学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表2)。同时,各位专家根据表3对4组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得到4组二级指标的4个判断矩阵,将10位专家得到的判断矩阵对应相加,再除以10,即得到用于计算二级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
表2 一级指标权重
表3 标度刻度表
绿色管理所属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记作A,
A的最大特征值为5.295 496 51,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108 385 4,-0.123 326 5,-0.782 911 3,-0.511 124 5,-0.314 396 0),将其单位化得(0.058 900 5,0.067 02,0.425 462,0.277 763 4,0.170 854),再乘以权重0.305,可得绿色管理所属的二级指标权重(表4)。
表4 绿色管理所属二级指标权重
表5 绿色教育所属二级指标权重
表6 绿色校园所属二级指标权重
表7 绿色科研所属二级指标权重
(三)评价考核结果的确定
绿色大学建设评价考核结果依据综合得分判定,综合得分使用百分制。在对绿色大学建设进行评价时,要对专家的得分按不同的权重进行折算(表8),然后对经过权重折算后的各项得分进行汇总。
表8 绿色大学建设评价指标的计分权重
评价考核结果按综合得分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和非绿色四个等级[13](表9)。
表9 绿色大学建设评价考核结果
五、结论
近年来,我国绿色大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设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建设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高校绿色大学建设的效果来看,建设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完整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具体方法来进行合理评价与考核,是非常迫切的任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综合归纳了绿色大学的内涵,提出了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了以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技为一级指标,16个因素为二级指标并辅以观测点予以说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通过量化指标、确定权重、计算得分三个步骤对其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说明,将评价考核结果以综合得分与等级状态的形式予以明确。如此,既实现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又能克服样本少、信息不完备的不足,为绿色大学建设的评价考核提供了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