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O3对锂铝硅系光敏微晶玻璃介电性能的影响
2020-11-02韩勖邢庆立于雷赵崇孟保健张浩
韩勖 邢庆立 于雷 赵崇 孟保健 张浩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0 前言
光敏微晶玻璃是一种具备可光学加工特性的玻璃材料,最早由康宁S. Donald Stookey博士研发成功[1],可借助曝光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使玻璃内部析出晶体,形成微晶玻璃。随着光刻技术和微纳加工工艺的发展,光敏玻璃在MEMS、生物化学检测、燃料电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开发[2-6]。其中光敏微晶玻璃制备的玻璃通孔器件(TGV)在微电子及射频系统中的应用,为了满足大带宽、低损耗的设计要求,对玻璃材料的介电性能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为了改善玻璃的介电性能,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目前,多种方法被证明都是可行的:混合碱效应、减少玻璃网络中的非桥氧、提高网络稳定性以及稀土掺杂。G. H.Zhang研究发现,随着Na2O比例的增加,CaO-MgO-Al2O3-SiO2-Na2O的电导率单调增加,而加入K2O时电导率单调降低[7]。B. Deb发现,增加的Mo量会导致Ag-Mo-P玻璃系统中非桥连的氧键增加,从而导致介电常数增加[8]。H.Savabieh等研究了Li2O-SiO2-Al2O3-TiO2-BaO-ZnO玻璃体系,发现其介电性能取决于密度和相结构[9],密度的增加将导致介电常数的增加,而介电常数在六方相的形成中增加而在四方相的形成中减少。梁天鹏等将CaO引入锂铝硅光敏玻璃-陶瓷组分中,可以促进玻璃硅石网络的致密,并且带来大量的非桥氧,破坏网络结构。当引入量为2wt%时效果最佳,玻璃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4.2和3×10-3(@1GHz)[10]。类似地,在该系统中引入La2O3可以阻碍碱金属离子在电场下的迁移,并减少光敏微晶玻璃的介电损耗,当La2O3的含量为3wt%时,介电损耗具有最佳值4×10-3(@1GHz),介电常数为6.6(@1GHz)[11]。
陈宏伟等人认为加入B2O3取代部分SiO2,有利于消除玻璃中的气泡,有助于提高玻璃的澄清和均化效率,并可提高玻璃的均匀性,降低玻璃的膨胀系数[12]。本文通过调整玻璃组分中B2O3含量,研究其对光敏微晶玻璃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样品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玻璃网络结构的变化。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所用仪器设备:RJ-35-16高温升降炉,SXZ-6-9退火炉,Tensor 27光谱仪,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拉曼光谱仪,PNA-L Network Analyzer N5234A网络矢量分析仪。
表1为光敏微晶玻璃的组分表,玻璃原料采用高纯石英砂,Al(OH)3(99.5%),ZnO(99.5%),Li2CO3(97%),Na2CO3(99.8%),K2CO3(99%),Sb2O3(99%),CeO2(99.5%),AgNO3(99%)和H3BO3(99%)。
表1 B2O3系列组分含量变化表(wt%)
1.2 实验过程
1.2.1 制备光敏微晶玻璃基片
将配合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刚玉坩埚中,在1500℃熔制6h,搅拌均化澄清后,在预热至300℃的模具中成型,在440℃退火2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对玻璃坯料进行切割研磨抛光,制得10.0×10.0×0.5mm样品。对光敏玻璃基片进行紫外曝光,使用光源为加装312nm滤光片的500W汞灯,曝光时间为5min。曝光处理后的玻璃基片在退火炉中分别在500℃和560℃保温1小时,完成光敏微晶玻璃核化和晶化过程。最后在20%vol的氢氟酸溶液中进行刻蚀20min,得到带有微结构的光敏微晶玻璃基片。
1.2.2 分析测试
对晶化后的样品进行研磨制粉,过200目筛网,进行红外光谱测试(Tensor 27),波长范围400~1600cm-1;拉曼测试(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波长范围200~1600cm-1;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PNA-L Network Analyzer N5234A)对玻璃样品进行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测试,测试频率范围0.2~1GHz。
2 结果与讨论
2.1 介电性能
对不同硼含量的光敏微晶玻璃样品进行了测试,介电常数的变化如图1所示,在0.2~1Ghz范围内,单个样品的介电常数基本保持不变,随着频率的变化没有明显变化。这是由于在该频率范围内,玻璃网络结构的极化频率落后于电场变化频率。但随着硼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Ghz时测试得到的介电常数如图2所示,其中不含B2O3的光敏微晶玻璃样品介电常数为5.35。硼可与玻璃网络中的氧结合进入玻璃网络,因此含硼与不含硼的玻璃性能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别。对比含硼的光敏微晶玻璃,适量的B2O3可降低玻璃的介电常数,甚至可以低于不含硼的玻璃样品,这是由于硼与玻璃中非桥氧结合,降低了玻璃结构中非桥氧的极化率,从而降低玻璃的介电常数。但当硼含量继续提高时,玻璃网络中形成了大量的[BO3],同时游离氧的数目又不足以使[BO3]转变成[BO4],[BO3]结构会使硅氧网络结构变得疏松[13],玻璃网络对极性离子的束缚减弱,在电场作用下,键偶极矩极化增强,介电常数增大。
图1 随频率变化的介电常数图(0.2-1GHz)
图2 样品B2O3含量变化的介电常数图(1GHz)
经过测试,我们还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介电损耗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与其他系统的玻璃一样,随着频率的增加,玻璃介电损耗呈现上升趋势,这可以由Debye方程解释。而在1GHz频率条件下,改变B2O3含量,介电损耗呈现出了与介电常数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但不同点在于不含B2O3的光敏玻璃样品的介电损耗远小于添加了B2O3的样品。这一现象是由于硼的引入,在玻璃中产生了更多复杂的网络结构,且硼由于离子半径较小,在电场作用下更容易发生迁移,使玻璃网络中的极化损耗增大。同时由于玻璃的网络是趋于疏松的,这不利于阻碍碱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活动,从而导致了介电损耗的升高。
2.2 微观结构
如图5 所示,光敏微晶玻璃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在474cm-1、783cm-1、1061cm-1和1442cm-1附近,表2 列出了吸收峰的具体位置。可以明显看出,添加B2O3后Si-O-Si非对称伸缩振动发生了明显变化,该位置的吸收代表硅氧四面体中Q3单元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的位置向低波数移动,说明引入的硼使硅氧网络致密程度下降,变得更加疏松。当B2O3含量达到3wt%后,出现了明显的BO3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代表玻璃网络中出现了链状硼氧三角体,会进一步破坏硅氧网络。
图3 随频率变化的介电损耗图(0.2-1GHz)
图4 样品B2O3含量变化的介电损耗图(1GHz)
图5 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表2 红外光谱结果和振动类型
3 结论
通过熔融淬冷法制备出不同B2O3含量的光敏微晶玻璃,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B2O3以[BO3]式进入玻璃硅氧网络,会一定程度破坏网络结构,链状的[BO3]使玻璃网络变得更加疏松,最终导致玻璃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上升,介电性能下降。在B2O3含量为2wt%时,样品的介电常数达到最小值为5.1;在不含B2O3时,样品的介电损耗达到最小值为5.7×10-3(1GHz)。综合考虑射频器件的使用需求,高频损耗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光敏微晶玻璃组分时,应尽量避免硼元素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