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回顾与未来发展

2020-11-02廖明福黄红玲曾丽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检索课程思政论文

廖明福 黄红玲 曾丽萍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5)

0 引言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一切其他高校所开设课程前提与导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自此,“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成为高等教育学界关注热门话题,相应地也被引入了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实践。为研究“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本研究对该课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截止到2020年8月7日,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高级检索“关键词”栏中,输入“课程思政”并含“大学英语教学”不限时间做精确检索,共检索到43条结果,时间跨度为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其中除2篇为中国会议论文集公开发表论文之外,其他41篇皆为学术期刊公开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

表1

2 分析与结果

2.1 研究主题

43篇研究中,统计可细化为涉及到不同研究主题(关键术语)和使用频率,具体参见表1主题名称和使用频率。

让人感到困惑的是,明明采用两个关键词“课程思政”“并含”“大学英语教学”“精确”检索,但是显示分别只有各40篇,而得到的最终检索结果却是共43篇。经过人工核对检查,发现有些检索到的论文关键词中只有“大学英语”,没有“大学英语教学”。因此提醒我们,在中国知网进行高级检索的“精确”检索中也并不是100%绝对精确。

2.2 发表年月

检索到的43篇文章中,第一篇发表于2018年2月,以2018年1月开始起算,一直到2020年8月7日止,可列表显示每个月份公开发表相关论文数量(参见下图)。

2.3 作者单位

下列分析列表显示43篇论文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层次,按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进行列表说明,但并不标注公办或民办院校,或普通本科还是艺术类或体育类本科。参见表2:

表2

列表显示,43篇论文中,作者单位来源于高职高专类院校为9篇。

2.4 研究方法

高一虹等(1999),文秋芳与王立非(2004),吴一安与张莲(2004)等认为研究方法大体可分两大类,即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性研究以系统、有计划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特征,包含所谓量化与质化研究;具体而言,量化研究主要包括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数据做实证研究,而质化研究则包含个案研究、人种志研究等。数据收集方法有访谈、观察、参与体验等。非材料性研究一般指不以系统、有计划的材料采集为基础所做的研究,包括用思辨方法讨论理论问题及其对教学指导意义、对某教学法实施描述及对个人经验进行总结或进行反思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43篇研究论文进行整理和归类(参见表3)。

表3

3 讨论

3.1 研究内容较为广泛

43篇论文中,总共有五个研究主题较为集中,使用率在10篇次以上,分别是: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如果再稍加提炼,发现其实还是进行检索时候所用两个关键词内容。34个主题词被用次数在5篇次以下,其中篇次在一次和两次的被用主题词数量分别为16和12个,这说明43篇论文中大多数采用如下写作套路: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1或2个其他有关主题词。笔者认为,这些论文中多数属于一种跟风式教研论文,即紧跟时代潮流和政治形势,再套用到大学英语具体教学实践,做一些思辨式简单论述和讨论,人云亦云。因此,这类研究论文从一开始就埋下伏笔导致创新性不足。

3.2 研究热度日益高涨

从论文发表数量简单来看,发现2019年5月是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这方面论文发表很少,而此后一直持续到今年,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研究都是外语界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印证前面所述这些研究论文属于一种跟风式外语教研研究。

3.3 研究人员构成分化明显

43篇论文中,只有9篇为高职高专类院校教师所撰写,其他34篇论文作者为本科类层次高校教师。这也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学评估考核机制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积极性造成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本科层次院校一般每年对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考核要求,从一定程度上刺激或促进了本科院校教师做教学研究的外在驱动力;而高职专科类院校对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考核评估相对来说要宽松一些,因此高职高专类院校教师做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动力相对来说也较弱。当然,两个不同层次高校教师本身在科研素质方面也有差距。

3.4 研究方法相对简单

我们发现,在43篇论文中,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7篇),数据收集手段有限。总体而言,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仍偏低(16.3%),以个人思辨、反思、介绍等方法进行的非材料性研究(36篇)比例高达83.7%,这与彭伟强等(2008)发表一项针对中国外语教师研究能力所做调查结果几乎一致。有理由相信,十几年来,尽管在所有层次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中高学历硕士和博士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但这种比例增加并没有完全反映到外语教学实践研究。

不是所有研究都需采用实证性研究,适当做理论引进和探讨也很必要。但用那种非材料性思辨性方法所做研究的随机性很大,从一定程度上容易影响研究成果信度和效度。在实证性研究中,能运用两种(或以上)研究方法的研究很少,说明针对各种研究方法,研究者还不太熟悉或没有完全掌握。我们发现,在量化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通过简单问卷调查完成,质化研究则主要采用访谈或观察等方法,导致数据收集方式比较单一,能够借助现代设备的研究很少,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利用网络进行调查的研究,说明研究信度和说服力有限。

4 结语

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是中国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希望中国高校外语教师能够脚踏实地做些比较具体的实践研究,而不是仅仅为凑数发文章而做研究;希望有更多实证研究来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而少一点介绍性和思辨式人云亦云;希望有更深层次更多数量实验分析,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朝着创新、突破和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检索课程思政论文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