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0-11-02李晓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福州片区师资

■李晓烽

(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0)

2020年,自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5年多的发展,硕果累累。2014年12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设立以来紧扣《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战略定位,克服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基础相对薄弱的不利条件,扎实推进总体方案确定的186项重点试验任务。目前,179项已经实施并取得成效。新增企业7.5万户、注册资本1.7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4.9倍和7.7倍,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1]。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为三个片区,即平潭片区、福州片区、厦门片区[2]。三个片区根据各自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制定了不同定位与分工。福州片区(下文简称福州自贸区)由于其地处省会城市福州,其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福州片区于2015年2月正式揭牌成立。有关报道显示,福州片区是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3]。

一、福州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一)福州自贸区产业结构

经过5年的发展,福州自贸区新增企业近3万户,比挂牌前增长4倍[4]。目前,福州自贸区内已形成以国际商务产业群、新兴产业群、旅游服务业产业群、国际物流产业群、金融服务产业群的五个成熟产业群叠加、互为支持的局面(见图1)。自贸区多产业协调共进,经济额迅猛提升的客观环境,导致其发展需要大量中高级人才持续补充,形成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大学生在自贸区实现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沃土。

(二)福州自贸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扶持情况

福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共推出14批183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57项。在全国24个自贸(片)区的创新指数排名中,福州片区位列第八[5]。此外,推出50项投资便利化举措,形成从企业登记到投资审批、经营服务、注销退出的全链条便利化措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见图2);其中从企业申请创办、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企业人才储备、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利政策。

由上可知,福州自贸区目前五大产业云集,在总面积约为三十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上蓬勃发展。园区内的产业有高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有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产业、有资本为主的金融产业、有跨境交易的国贸产业、有重要支撑的物流产业。多种产业结构汇聚,为大学生择其所长,参与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此外,福州自贸区对于企业登记注册,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人才储备、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变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福州自贸区产业结构

二、福州自贸区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现状

以“福州自由贸易片区”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发表时间不做限制,搜索相关文献共91篇。以文章类型来分析,(福州)自贸区揭牌成立元年即2015年以来相关91篇文章中期刊论文占66篇,硕士学位论文占16篇,报道占9篇(见图3)。

从文章研究内容分析,91篇中,关于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研究的占31篇,自贸区现状发展研究的占26篇,自贸区政策机制研究的占19篇,自贸区闽台特色研究的占3篇,自贸区创新创业研究的占1篇,其他方面研究的占11篇(见图4)。其中,2018年由何艳等撰写的“大学生依托自贸区创业就业的意愿与自贸区的影响——以福建三所高水平大学为例”成为近几年唯一项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自贸区相结合的研究。

福州自贸区成立多年内,社会各界都对其给予极大的关注,学术界也从多方面对其给予研究。但在“双创”的背景下,相关研究却忽略了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贡献,导致福州自贸区许多优惠政策影响力受限,也使得在福州自贸区辐射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无法共享自贸区政策带来的红利。这一方面将导致省内大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局面无法多渠道缓解,另一方面将导致福州自贸区的“红利”效应,无法普及到相关大学生。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大学生热切的创新创业意愿与福州自贸区持续推出的优惠政策严重脱节。为解决这种局面,本研究建议在福建省内构建符合各自地区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省内大学为例,就应依托(福州)自贸区相应政策优势,构建符合福州自贸区大学生学习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图2 福州自贸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

图3 福州自贸区相关科研类型

图4 福州自贸区相关科研内容

三、福州自贸区视域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

(一)创新创业课程构建目标与内涵

课程构建目标是课程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福州自贸区视域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于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特别是结合福州自贸区相关政策对全体大学生进行一定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传授,提高大学生对于自贸区的认知度,使所有大学生受到成为高素质“双创”型人才潜质的教育[6]。创新创业教育其内涵并非要求所有大学生都进行全员创业,而是培养大学生在思想认知层面具备创新意识,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实现“双创驱动”“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7]。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内容

1.从课程设计角度分析

高校应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即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背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时计划以及实践安排。一般在大一阶段开设自我特点认知,创业意识培养等课程;在大二、大三阶段开设创新思维导论、创造性思维形式、创业知识类等基础课程;在大四阶段开设专利申请、创业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寻找、商业计划书书写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福州自贸区实践)等课程。

2.新创业课程内容分析

具有福州自贸区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设计应包括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内容中原有创新思维导论、创造性思维形式、头脑风暴法、水平思考法、可拓创新法等思维教育内容,以及专利申请、创业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寻找、商业计划书书写等实践教育内容,并结合福州自贸区案例剖析其产业特点,列举自贸区种种政策创新,使学生在学得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于福州自贸区带来的“红利”有进一步的认知。

3.创新创业课程师资构成

基于近几年的国家高度重视以及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沉淀,目前福建省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配备了专兼职教师;但与庞大的授课对象数量相比,难免有些杯水车薪。目前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构成基本为:专职教师队伍为高校思政辅导员以及少量的专业课程教师;兼职教师队伍为企业家、知名校友、知名校外专家学者等。教师队伍中缺乏对福州自贸区情况熟悉的师资,阻碍了学生对于自贸区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认知。因此,高校构建具有自贸区特色的创新创业师资,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邀请自贸区相关人员(例如自贸区内基层工商、税务、司法工作人员、企业家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充实教师队伍。高校现有师资与自贸区补充师资互为支撑,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等工作。

4.创新创业课程氛围形成

福州自贸区创新创业课程构建需要高校与福州自贸区相关部门共同协力,才能形成具有自贸区特色的创新创业氛围。一方面福州自贸区相关部门需要从政策、机制、资金以及师资方面给予高校大力支持,尽量为高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客观保障;另一方面高校也要进一步优化相应课程体系建设,多从学校角度制定激励大学生投身自贸区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教学管理上采取学分制主导的分模块、分阶段教学。同时,高校加强学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拓展福州自贸区相关企业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共建,从而为自贸区建设反哺相应人才。只有高校与福州自贸区双方共同驱动,具有福州自贸区特色的创新创业氛围才能形成。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福州自贸区视域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形成思维导图(见图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如火如荼开展,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基础以及发展情况不同。因此,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因素。福建省内高校特别是地处福州的高校,应基于(福州)自贸区的蓬勃发展,立足福州自贸区建设需要,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自贸区——高校——学生”三位一体出发,摒弃旧的思维观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桥梁,大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创造高校与自贸区间“创新促发展、创业促就业”的双赢局面。

图5 福州自贸区视域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形成思维导图

猜你喜欢

福州片区师资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