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药学“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基于R聚类-变异系数的分析
2020-11-02张彦文
刘 芳,张彦文,徐 亮,周 鸿
(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与医学检验技术系,天津 300222;2.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中新药业研究院,天津 300010)
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指出,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相互融合,持续释放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潜力,必然对中药学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提出质与量的新要求。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团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断丰富,结合其统一的认证标准与区域特征,能够更好地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标准建设的有效性[1]。本文以京津冀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为例,对“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要素的特征,建立基于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方法
通过选题小组法(Nominal group process)、德尔菲(Delphi)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利用MATLAB进行基于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法模型建立。
2.资料来源
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通过对京津冀医学相关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中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中药制药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药店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双师型”教学团队评价指标的调查获取相关资料。
3.研究步骤
(1)初级备选指标遴选。以5人为1个选题小组共设4组,每组分别由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岗位工作人员构成,进行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第一次讨论,各组讨论结果由课题组人员记录、整理。讨论本着覆盖“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全过程的原则进行,不加限制。
(2)指标体系形成。整理选题小组讨论结果,制成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模型。将上述指标体系制成调查表,每项指标按“1、3、5、7、9”进行打分,京津冀中药专业教师和中药专业管理人员按100%、专业学生按5%、岗位工作人员按5%的比例填写调查表。专人核对调查表后,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MATLAB进行基于R型聚类法的指标聚类模型建立。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评价指标
设计问卷后,通过座谈的方式向专家咨询,然后处理结果。在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初步筛选出认同率在70%以上的指标,共计43个相关指标,分别为:行业企业工作时间、行业企业带教时间、职称、发表论文、对学生的专业伦理、对同事的专业伦理、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对家长及社区的专业伦理、专业认识、专业情意、专业坚持性、热爱中药学、服务意识、认真负责、职业道德、中药形态鉴别、中药显微鉴别、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生产、中药制剂质量检查、安全教育、行为负责、煎药、研究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手段、激发兴趣、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意识、课堂管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建设性反馈、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场所的文化、帮助学生平衡工作世界的多重角色、沟通协调、分工合作、一视同仁、帮助学生等。
2.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调查表共43个指标,共下发调查表18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81份,有效率97.31%,其中教师67份,岗位工作人员71份,学生43份。R聚类将同一准则层内的指标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类别指标反映出各自的数据特征,避免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中不同指标反映的信息重复。
(1)变量相似性度量。在对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通过相关系数法要确定变量的相似性度量。相关系数,记变量xj的取值(x1j,x2j, …,xnj)T∈Rn(j=1, 2, …,m),则可以用两变量xj与xk的样本相关系数作为它们的相关性度量,即
│rjk│越接近1,xj与xk越相关或越接近。│rjk│越接近0,xj与xk的相似性越弱。
(2)反映信息相同的指标聚类。R聚类[2]根据数据关系对指标进行分类而无法考虑指标的实际含义,按准则层聚类保证聚为一类的指标在含义、数据上均显著相关,避免将数据相关但含义无关的指标聚为一类。对上述43个指标分成了5个准则层,利用MATLAB进行基于R型聚类法的指标聚类模型建立,结果见图1。聚类后,通过非参数K-W检验对每一类的指标进行聚类数目的合理性判断,避免聚类分析中分类数目给定时的主观随意性。非参数K-W检验的原假设是不同的指标在数值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如果每一类指标的显著性水平Sig>0.05,则接受原假设,同类指标在数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聚类数目合理;否则拒绝原假设,需要重新聚类。
图1 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
(3)指标鉴别力大小的变异系数分析。基于变异系数方法分析指标鉴别力大小,当变异系数越大,表明该指标在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分布变异性越大、信息含量越大,指标的信息分辨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应予以剔除。通过删除变异系数小、对评价结果影响不大的指标,简化指标体系,体现专业特征核心能力的评价。结果见表1。
第j个指标的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sj是总体的标准差;xj是总体的均值。)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经过2.1的理性筛选和2.2定量筛选后初步建立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选20个评价指标按照“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绩效评价理论来进行评价,形成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0个3级指标。
(1)结构指标包括4方面:行业企业带教时间;对同事的专业伦理;专业信念(专业认识、专业情意);专业态度(热爱中药学、服务意识)。
(2)过程指标包括3方面:专业实践水平的评价指标(中药调剂、中药制剂生产、煎药、一视同仁);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自我评价);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行为负责)。
(3)结果指标包括3方面:管理能力;社会能力(沟通协调、分工合作、建设性反馈);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三、讨 论
1.体现制度性统一与区域性特征相结合
目前有关“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主要集中于专业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专业标准方面,严格规定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理论基础知识,但对学生贡献考核缺乏;素质标准方面,明确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但对有关教师的服务精神、心理素质少有有效规范[3]。兼顾制度性统一与区域性特征,通过京津冀三地开设中药学专业教师、学生、合作行业企业岗位调研,依据社会和学生需求,深化了教师专业标准指标,进行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遴选。遴选出专业伦理(对学生的专业伦理、对同事的专业伦理、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对家长及社区的专业伦理)、专业信念(专业认识、专业情意、专业坚持性)、专业态度(热爱中药学、服务意识、认真负责、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场所的文化、帮助学生平衡工作世界的多重角色)等层面的指标,体现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特征。
2.体现宏观性要求与专业性表达相结合
现有教育政策文件表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限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但是其应具备的理论能力和素质与普通学校教师有无区别,如果有区别,区别何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此外,“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技能要求不够明确具体,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胜任力,却缺乏具体细化的评定标准[4-5]。
表1 R聚类-变异系数的指标筛选
针对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经过理性筛选剔除了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无法反映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的非典型指标;通过定量筛选剔除了反映信息重复的、对评价结果影响小的评价指标。最后通过理性分析添加能反映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的,而在定量筛选中被删除的典型指标,从而避免在定量筛选指标过程中可能会删除那些对评价结果影响小但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评价指标。
筛选出兼顾“品行·教学·技能”[6]的宏观要求,又体现高职高专教育需求中药学专业特色的“素质·精神·行标”的细化标准,如“中药调剂”“中药制剂生产”“煎药”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