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清单*
2020-11-02简明玮李玉洁王可可贺正楚袁国华
陈 亮,简明玮,李玉洁,王可可,贺正楚,袁国华
(桂林理工大学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 引 言
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反映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排在前列的5个省份与排在末尾的5个省份的差距,在近年来被拉得越来越大.产业转移和承接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西不仅具有生产要素丰富、人力资源充裕、区位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等相对优势,而且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持续得到提升,正在成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学术界对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的研究由来已久,靳卫东等(2016)[1]认为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及生产要素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陶长琪等(2019)[2]认为产业转移的外在表现就是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重组和对比较优势的寻求,具体体现在企业区位变迁和产业发展新空间构建等方面.由于产业转移表现为产业承载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变更,雒海潮等(2019)[3]认为可以依据转移地、承接地这些视角,对产业的转移和承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关于承接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产业承接模式(袁国华等,2020)[4]、选择性承接(赵康杰等,2019)[5]、产业承接效应(陈万旭,2017)[6]和产业承接对策(刘友金等,2019)[7]等.
2010年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发改委在广西批准设立了广西桂东示范区,这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覆盖玉林、梧州、贵港和贺州4个地级市,主要承接来自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转移的产业.广西也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李小好,2016)[8].东部地区的广东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主导产业实行更替(吴艳,2017)[9],不少产业正在转移或具有产业转移趋势(张训,2010)[10],含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引领我国新一轮的大规模产业转移(陈亮,2019)[11].广西是广东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广东和广西两省区的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互补性很强(李小好,2016)[8],广东在向广西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转出产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制造业和重工业(杨豫萍等,2019)[12].
近年来,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取得较好成效(杨豫萍等,2019)[12].广西区辖的14个地级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彼此之间的竞争.如何才能在吸引和吸收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当中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做到“精准对接”和“不错配”.是当前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产业集聚指数视角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趋势
依据2015-2019年的资料,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的有关产业数据,测算上述产业转出区域中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分布.
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反映某一产业在某一个分区域的专业化程度,该指标能够反映在某一个分区域中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业静态集聚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
其中,Xij表示产业j在某一个分区域i的产值,Yj表示产业j在某一个分区域i所属的整个区域的产值.Xi表示某一个分区域i全部产业的总产值,Y表示某一个分区域i所属的整个区域的全部产业的总产值.分子Xij/Yj表示来自某一个分区域i的产业j在其所属的整个区域的行业份量.分母Xi/Y表示某一个分区域中的全部产业在其所属整个区域的份量.LQij表示一个产业在其地域范围内的份量.显然,一个产业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LQij的数值越大,该产业转移到区域外的倾向就越大.
产业动态集聚指数反映在一段时期内某一产业在某一个分区域的发展速度与该产业在某一个分区域所属的整个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之间的差距.产业动态集聚指数Aij的计算过程见式(2)-(4).
(2)
(3)
(4)
其中,Zij表示某一个分区域i的j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Xijt表示某一个分区域i的j产业在考察期t内的期末产值,Xij0表示某一个分区域i的j产业在考察期t内的期初产值,Zj表示j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个分区域i所属的整个区域的平均增长速度,Xjt表示j产业在考察期t内的期末产值,Xj0表示j产业在考察期t内的期初产值,Aij表示某一个分区域i的j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与某一个分区域i所属的整个区域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
当产业动态集聚指数Aij≥1时,表明j产业向某一个分区域i集聚,该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某一个分区域i所属的整个区域的平均水平.当0 为了文字表述的方便和简洁,所涉及的产业和细分产业(或产品),使用代号来代替该产业名称,见表1和表2. 表1 产业和细分产业(或产品)及其代号 表2 产业和细分产业(或产品)及其代号 按照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的计算公式,根据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以及其他有关年鉴和官方公布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态势的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产业集聚指数 表4 珠江三角洲(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的产业集聚指数 已有研究结论表明,某一个分区域的某个产业要发生产业转移,应具备两个条件(郭淑芬,2017)[13]:一是要发生产业转移的某个产业,其在产业转移地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要大于1;二是要发生产业转移的某个产业,在产业转移地的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要小于0.8.依据这两个条件作为判断标准,得出珠江三角洲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清单,见表5. 表5 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清单 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重要因素(陈凡等,2017)[14].因为承接产业可以促进自身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所以产业转移承接地所在的政府要给予当地承接产业更多的支持(陈凡等,2020)[15].分析广西14个地级市资源禀赋情况,测算他们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扬长避短和有的放矢,精准承接产业转移. 通过主成分分析的降维功能,可以确定广西14个地级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综合能力及单项能力.其基本过程包括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m个主成分、计算各主成分得分Fi、构造综合评价指数.以提取出来的m个主成分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αi作为权重系数,构造的综合评价函数为 F=α1F1+α2F2+…+αmFm (5) 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F主要取决于5个要素的单项能力:投资环境能力F1、自然资源能力F2、交通便捷能力F3、技术创新能力F4、劳动力成本能力F5.基于这5个要素的单项能力,构建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评价体系,见表6.主成分分析所用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广西14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以及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 使用SPSS23.0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公式(5)得到广西14个地级市关于上述26个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分(仅以2018年为例,计算14个地级市在该年度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的高低表示该地级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的强弱.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5个一级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其单要素得分的高低表示了该地级市单要素能力的强弱.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南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能力为87.23,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城市.柳州、桂林和北海的综合能力得分分别是76.44、73.67、70.58,属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梯队.钦州、防城港、玉林、百色综合能力的得分分别是67.35、63.90、60.86、58.72,位居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三梯队.梧州、贵港、崇左综合能力的得分分别是54.76、54.62、52.58,排在广西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第四梯队.来宾、贺州、河池综合能力的得分分别是48.46、44.72、40.39,暂居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第五梯队. 单项能力方面,百色、崇左、河池和贺州四个地级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在承接资源型产业转移时与其他地级市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些地级市具有发展有色金属、纺织及新材料等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适合建设锡锑铟铝稀土材料基地、稀土综合利用创新基地以及桑蚕茧丝绸产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广西西江经济带的柳州、桂林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交通便捷能力和投资环境能力方面的得分比较高.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最强,广西西江经济带的柳州、桂林、梧州、玉林次之.广西西江经济带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劳动力能力方面强于其他经济区.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投资环境能力方面,南宁、桂林、柳州、玉林和贵港的得分较高. 产业吸引力指数可以用来筛选广西14个地级市可以承接的产业.参考有关文献(郭淑芬,2017)[13]和文献(左小德等,2011)[16]的有关做法,产业吸引力指数Fj按照公式(6)-(7)进行计算. (6) (7) 公式(6)中,Fj为产业转移地m和产业承接地i之间j产业的吸引力指数,Pj为产业承接地的产业转移系数,λj为产业承接地产业发展系数,Yij和Ymj分别表示i地和m地的j产业工业产值,Dim为i地和m地之间的地理距离. 公式(7)中,λj为产业承接地的产业发展系数,参考有关文献(吴艳,2018)[17]、(唐红祥等,2019)[18]、(曹德等,2018)[19]测算工业增加值.参考了赵细康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评价(赵细康,2003)[20]. 计算出2018年有关产业在珠江三角洲和广西14个地级市之间的产业吸引力指数,结果见表7和表8. 表7 2018年广西南宁等地级市承接珠江三角洲各个转移产业的吸引力指数 郑晶晶等(2019)[21]、彭花等(2018)[22]邓英等(2016)[23]、潘红玉(2015)[24]、贺正楚(2015)[25]、潘为华(2019)[26]、邱慧等(2020)[27]的研究表明,某个产业转移地的转移产业的吸引力指数越大,产业转移承接地对该产业的承接能力就越强. 从产业转移地视角,研究了那些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分布范围,明确给出了转移产业清单.从资源禀赋视角评价了那些影响广西14个地级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各项能力,从产业承接地视角分析和确定了广西各地的产业承接范围,在测算广西对珠江三角洲那些转移产业的吸引力指数基础上,确定了广西14个地级市承接的转移产业的产业领域和产业范围,即详细的承接产业转移清单建议.3 广西对接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3.1 资源禀赋视角的广西14个地级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3.2 产业吸引力指数视角的广西14个地级市对接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4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