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临床护理效果

2020-11-01王盼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

王盼

【摘要】目的:分析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接受的58例肝脏肿瘤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护理后总结具体的效果。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是96.5%,乙组总有效率是68.9%,乙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乙组的甲胎蛋白水平是326±12μg/L,甲组的甲胎蛋白水平137±15μg/L,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可知,乙组的效果明显。乙组的复发几率低于甲组,分别是6.8%和17.2%,数据分析可知,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复发几率,值得借鉴和实施。

【关键词】CT介入射频消融;肝脏肿瘤;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83

肝癌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几率和病死几率比较高,针对具体情况,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优势明显,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疗阶段处在中晚期的阶段,不具备手术切除的条件,另外在治疗中,肿瘤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等可能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合理进行护理指导,促进患者的恢复[1]。为了分析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临床护理效果,选择58例肝脏肿瘤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详细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58例肝脏肿瘤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护理后总结具体的效果。甲组的男女分别是18例和11例,年龄区间在39-78岁,平均年龄(65.25±0.28)岁。乙组的男女分别是17例和12例,年龄区间在40-78岁,平均年龄(64.29±0.19)岁。各项数据分析后得知,差异不明显(P>0.05),数据可以对比和分析。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都采用的是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如下:对患者进行局部的麻醉,在整个手术阶段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利用CT对患者的肿瘤生长部位和体积等掌握,在合适的位置确定进针点,消毒处理之后在CT的引导下将刺入到肝癌肿瘤内,结合患者的瘤体大小进行对应的射频治疗。需要合理设定射频的输出功率,治疗时间大约是30min./次。针对瘤体最大径在3cm以下的案例采用单束电极针,瘤体的最大直径在3-5cm的案例采用的是电极针进行治疗。针对一次消融不完全的案例可以实施多次的消融处理,处理后进行止血,最后对症处理[2]。

甲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告知患者对应的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接受护理。乙组的案例采取但是综合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患者自身的认知度比较低,在护理中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之后,可以减少患者的自身压力,积极配合接受治疗。此外实施的是健康认知度教育,让患者明确对应的治疗要求,提高认知度之后,依从性也随之提升。

1.3指标分析

总有效率情况;甲胎蛋白水平;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实施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总有效率情况

甲组的总有效率是96.5%,乙组总有效率是68.9%,乙组的效果更为明显,详见表1。

2.2甲胎蛋白水平

乙组的甲胎蛋白水平是326±12μg/L,甲组的甲胎蛋白水平137±15μg/L,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可知,乙组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复发情况

乙组的复发几率低于甲组,分别是6.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CT治疗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技术方式不断的完善之后,整体的诊断几率提高。CT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在治疗肝脏肿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方式,消除了不良因素,在后期治疗中,能避免裸露的电极针使电子发生器产生的射频电流(460Khz)进入靶器官。在周围组织分组和离子震动的过程中,整体性能出现了变化,转化为了热能,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向外周传导,能保证具备组织的细胞蛋白质出现不可逆转的热凝固变性[3]。CT介入的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有重要的作用,本身安全可靠。CT介入射频消融的治疗中,对穿刺部位的精准度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准确进行估计,CT介入射频消融的设计、热场和穿刺精度的估计、穿刺部位的精度和RFA结果的评价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4]。

在当前临床治疗中,CT方式可以准确进行定位,在术中探索头指导效果突出,考虑到术中探索指导情况,在电动针设计中,能使其在一个平面上,此外,合理化操作之后提升了穿刺的准确性,患者可以避免受伤。

辅助对应的护理指导优势突出,综合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告知患者对应的注意事项,让其引起重视,积极配合接受后续的护理。家属等及时在身边,给予鼓励和帮助。很多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适当的鼓励和帮助之后,能提高认知度,对疾病强化认知,治疗依从性提高,整体上穿刺准确性提高,避免患者受伤。

参考文献:

[1]妥子君.CT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97+200.

[2]张旭升.经动脉介入联合CT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9):2067-2068.

[3]典凤丽,王雪梅,夏俊杰.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04):334-336.

[4]葛亮.中晚期肝癌經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4):129-132.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综合性护理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效果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