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

2020-11-01毛薰悦

康颐 2020年12期
关键词:输血临床观察不良反应

毛薰悦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输血方法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方法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1782人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1227例患者行常规输血,555例患者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回顾性对比分析常规输血与输少白细胞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输血方法,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能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血液浪费,提高输血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可在临床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血;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257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通过输注不同成分的血液可以治疗不同种类的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常规输注悬浮红细胞可以起到维持机体血容量从而抗休克、纠正急性缺氧症、纠正血液凝固障碍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常规输血方法应用的悬浮红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白细胞,这是发生输血过敏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1]。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更新,少白技术输血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以有效地降低成分血中的白细胞数量,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1782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对比两种输血方法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共1782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1227例患者行常规输血,555例患者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常规输血的患者中,包括男性654例,女性573例;年龄18~75岁,平均(45.86±2.32)岁。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中,包括男性287例,女性268例;年龄18~74岁,平均(45.74±2.4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2)研究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或感染性疾病;(2)非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有输血指征,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检查单,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送至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科从血站取得血液后护士为患者输血。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需要从血站获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品后再进行输血。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当患者表现出异常时,医护人员要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医护人员要调整输血速度并密切关注后续变化;当患者基础生理指征出现波动时,护理人员要停止输血,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以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医师决定下一步治疗措施,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避免情况恶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及其他类型,计算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输血不良反应评价标准:患者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h体温升高1℃以上,同时伴有寒颤、盗汗、发热或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闷,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患者皮肤有明显潮红或皮疹;血压下降,合并溶血。出现上述单项或多项症状,均可判定为输血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院2019—2020年输注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这两种成分共有47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5例,发热反应40例,其他2例。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中有1例患者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8%;行常规输血患者中有46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具体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见表1所示。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但输血不良反应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3]。本次研究显示,本院2019—2020年输注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这两种成分共有47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5例,发热反应40例,其他2例。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中有1例患者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為0.18%;行常规输血患者中有46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有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需要输血的患者选择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效果更佳,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输血操作中运用少白细胞技术进行输血,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同时可最大程度上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和炎性介质。并且,取出血液白细胞过程中,不会对血液中的白细胞造成破坏或影响,既可以达到输血的治疗目的,又可以有效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被破坏事件的发生,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与接受[4]。综上,在输血中运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从而更充分、更合理的运用血液,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输血中可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耿鹏.临床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家庭医药,2019,(9).139.

[2]张倩.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 作用评价[J].中外医疗,2019,(6).52-54.

[3]吴洋.少白细胞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8):128-130.

[4]张甜甜,李国华,杨洪霞.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3):20+22.

猜你喜欢

输血临床观察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