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如何针灸

2020-11-01蔺恒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效果显著功能障碍针刺

蔺恒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010

脑卒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病人脑血管阻塞或是突然破裂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对脑组织的损害较严重。该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吞咽障碍、智力障碍、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我国中医学称其为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以及缺血性中风两种。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出70%,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1   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

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可有效调节脑卒中病人的血液循环障碍,降低疾病的致残率,保证病人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等。其中,较为常用的针灸手段包括电针、头针以及体针等,选择患者的穴位进行固定、询经、按时、辨病、辩证干预措施被广泛应用。并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微波针、腕踝针、皮肤针、穴位注射、舌针、眼针等针灸方式的实践,具有较强的缓解病人吞咽障碍、语言功能、智力障碍的作用。

2   体针

体针针灸需坚持辩证取穴、辨病取穴、按时取穴、循经取穴、固定取穴以及脑卒中分期巨刺法等。其中,辩证取穴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针灸措施,大部分人认为辩证取穴对脑卒中后期的康复具有良好效果。辨病取穴是指对病人机体的顽固性症状进行针灸干预,可选择背俞穴、夹脊穴进行针刺,若患者属于上肢功能障碍可在肩髃、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合谷等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排刺;若患者属于下肢功能障碍可在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等足阳明胃经穴位排刺。有人利用三阴交透悬钟对足内翻进行诊疗;少数患者患病后出现腕指瘫痪症状,可选择中泉、中脘、外关、合谷、卜曲池、太冲、泻百会等穴位进行针刺或是点刺海泉、合谷穴位,可针刺海泉双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按时取穴主要是依据子午流注纳甲法,分析患者每日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进行选经取穴,对脑卒中后遗症明显的病人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

循经取穴,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选择合谷、外关、曲池、肩部等穴位进行针刺;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选择环跳、昆仑、绝骨、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存在口歪的病人需在外关、人中、地仓、颊车、风池等位置取穴;失语患者需在廉泉以及风池等位置取穴,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固定取穴,该种针灸方式以《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为依据,坚持以阳明经穴为主,先针灸健侧,后针灸患肢。有人以“督脉为阳脉之海”作为理论依据,并指出“督脉十三针”(长强、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筋缩、至阳、神道、身柱、淘道、大椎、风府、百会),临床上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诊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學者应用三阴交、人中、内关作为主穴,开展强行刺激针灸方式,以达到疏通经络、滋补肝肾、醒脑开窍的目的,临床治愈率高达60%。

脑卒中分期巨刺法是指将脑卒中后遗症分为三期,第一期对患者健侧进行穿刺,泻实以补虚,第二期对健侧和患侧共同针刺,具有较好的调和气血的作用,第三期需针刺患侧,保证调补气血、温经通络的功效。

3  头针

头针针灸方式是治疗脑卒中效果较好的主要针法之一,相关报告指出,该种针灸方式的治愈率高达80%以上,主要是作用于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期。针对患者每日针灸3次的临床治愈率较高于每日针灸2次,其中,针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进行头针干预,留针的效果显著优于不留针,且,留针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4  电针

电针多联合按摩以及体针开展综合性干预,进而保证临床诊疗效果。有人使用头电针对侧的顶颞前斜线、体电针手足之阳明经穴治疗中枢性偏瘫患者,临床治愈率较高,效果显著。

5  其他针灸方式

5.1微波针灸

使用微波刺激穴位干预脑卒中患者,主要在病人相关经脉经穴上的针柄连接微波天线,设置电压参数为15到25V,干预时间保持在20分钟以下,15分钟以上。

5.2神经刺激疗法

该种针灸方式是指针灸位置是和疾病相关的神经,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常用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点:(1)刺激正中神经,相当于针刺内关穴等位置。(2)刺激胫神经,相当于对委中穴等位置进行针灸。(3)刺激坐骨神经,相当于对环跳穴位进行针灸,可有效缓解下肢功能障碍。(4)刺激臂丛神经,相当于针灸扶突穴位置,改善病人的上肢功能障碍。

5.3腕踝针

该种针灸方式多是以针刺患者的踝部以及腕部以改善病人的脑卒中后遗症,目前,临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应用较广泛,其中进针位置多为上5、下4。

5.4皮肤针

使用皮肤针叩刺痉挛劣势侧及用毫针深刺痉挛优势侧穴,可及时缓解患者脑卒中痉挛症状。

5.5舌针

使用舌针干预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较好,多是以缓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帮助病人恢复语言功能,临床开展舌系带即左金靖,右玉液的点刺放血术。

5.6穴位注射

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利用胞磷胆碱在患者的风池、百会穴位注射诊疗,使用醋谷注射液交替于足三里、风池、大椎、肾腧、肝腧、哑门等位置,可缓解病人的血管性痴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5.7眼针

选择患者双侧上、下焦区,辩证干预临床病情联合其他穴区进行诊疗,针灸期间不可使用捻转或是提插手法,依据穴位选择循序进行而分补泻,临床干预后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

6   针灸合并其他疗法

综合疗法干预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体针与头针联合干预,眼针与体针联合干预,穴位与针刺注射联合诊疗,体针与放血疗法联合干预,针药结合干预等。若患者处于脑卒中恢复期,可积极开展综合疗法干预诊疗,比如功能锻炼、药敷、气功以及按摩等加以针灸联合应用,以不同角度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此外,综合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单一疗法。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患病群体需重视疾病康复期的诊疗,积极应用针灸等方式进行干预,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后遗症机率,提升疾病的治愈率。

猜你喜欢

效果显著功能障碍针刺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番茄上的减肥增效试验
自然环境下小班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预防干预模式及应用效果研究
浅谈人本管理在基层采油单位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