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2020-10-31韩倩倩赫利寒
韩倩倩,赫利寒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精神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部分伴攻击行为的患者易引发伤人毁物、自杀自残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社会公共安全[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抗精神药物结合心理疗法治疗,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稳定病情。利培酮是常用的抗精神药物,能明显缓解精神症状,但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攻击行为。丙戊酸镁属于一种稳定剂类药物,可改善患者情绪、心理状态,降低攻击行为发生风险,对治疗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探讨小剂量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均存在攻击行为。依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42例)与联合治疗组(43例)。单一治疗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2~49岁,平均(35.17±6.05)岁;16例未婚,26例已婚;病程5~9 a,平均(6.56±0.54)a;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分92~179分,平均(135.91±20.48)分。联合治疗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48岁,平均(34.73±6.24)岁;15例未婚,28例已婚;病程4~8 a,平均(6.38±0.72)a;PANSS评分90~180分,平均(134.87±21.54)分。两组性别、年龄、婚姻情况、病程、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PANSS评分≥60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5分。(2)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癫痫;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听觉、视觉等感知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单一治疗组 对患者采用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0)治疗,口服,开始剂量为每次1.0 mg,每日2次,14 d内增至每次2.0 mg,每日2次。持续治疗4周。
1.3.2联合治疗组 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联合治疗组患者小剂量丙戊酸镁(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37)治疗。丙戊酸镁口服,开始剂量每次400 mg,每日1次,7 d内逐步增加剂量,但每日总量≤600 mg。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精神症状、攻击行为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PANSS、MOA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攻击行为。PANSS评分30~21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MOAS评分0~16分,分值越高,行为攻击情况越严重。
1.4.2疗效 以PANSS评分评定疗效。PANSS减分率=(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100%。基本治愈为PANSS评分减分率>75%;显效为PANSS评分减分率50%~74%;有效为PANSS评分减分率25%~49%;与上述标准不符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3神经营养因子 空腹取2 mL静脉血,静置30 min,离心(时间为10 min,转速为3 000 r·min-1),分离,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疗效单一治疗组基本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联合治疗组基本治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单一治疗组[76.19%(32/42)](χ2=6.432,P=0.011)。
2.2 PANSS、MOAS评分治疗前,两组PANSS、MO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MOAS评分降低,联合治疗组PANSS、MOAS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MOAS评分比较分)
2.3 血清GDNF、BDNF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GDN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DNF、BDNF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血清GDNF、BDNF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DNF、BDNF水平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及工作压力的增大,精神分裂症发生率日趋上升,具有病情顽固、发病率高、迁延反复等特点,若未及时正确治疗可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导致神经系统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3]。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思维、意志、感知、行为障碍。利培酮作为目前一线的抗精神病药物,可结合机体内5-羟色胺2受体、多巴胺2受体,减弱5-羟色胺、多巴胺的作用,以改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4]。但精神分裂症属于心理疾病,由生物、心理、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引发,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单独使用利培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弱,长期治疗效果较差,故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尹延明等[5]研究指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增强药物效果,改善阳性、阴性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治疗后PANSS、MOAS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可见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精神症状,控制攻击行为。丙戊酸镁属于一类转氨酶抑制剂,可激活谷氨脱羧酶活性,拮抗4-氨基丁酸转氨酶合成,促使机体合成4-氨基丁酸并抑制其分解,增加神经末梢、脑部4-氨基丁酸含量,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以缓解兴奋症状,控制冲动行为。小剂量丙戊酸镁能够快速稳定病情,降低潜在危险,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6]。
GDNF、BDNF为神经营养因子,对中枢神经及附近其他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发育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可减少神经元死亡[7]。GDNF可经复合体作用于RET,促使RET二聚体化生成复合物,并诱使RET磷酸化,致使细胞中信号传导途径被激活,继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BDNF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刺激细胞间修复,调节神经元中基因表达,以减少神经细胞死亡[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GDNF、BDNF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提示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可促进GDNF、BDNF表达,加速神经纤维修复,继而减轻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改善精神症状,控制攻击行为,调节GDNF、BDNF水平,稳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