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品质与文化品格
——试论“松桩壶”的艺术工艺价值

2020-10-31蒋一豪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壶盖松针纹理

蒋一豪

文化、精神亦或是品格对于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作品都有深厚文化与精神底蕴作为支撑,才能在时代的考验中成为不朽,中国的紫砂壶便是如此。紫砂壶的诞生是有着多方面意义的,宜兴制陶业因紫砂壶的诞生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宜兴紫砂”几乎家喻户晓。紫砂壶也展现了中国人对茶道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心理特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都能凝聚于壶中,本文关注的这件“松桩壶”就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作品,我们将通过对此壶艺术工艺的分析探讨其融合自然品质与文化品格所形成的重要价值。

松、竹、梅等自然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紫砂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因自身艺术特性能够在造型模仿与气韵表达方面更进一步。“松桩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表现自然性往往是手工艺人的出发点,只有做到造型的逼真,才能让人们一目了然,明白作品的艺术目的。

从“松桩壶”中可以看出,作品的壶身轮廓是圆柱形的,与自然界中的松桩造型基本一致。在壶身的上下边缘,手工艺人有意呈现出“不规整”的感觉,以模仿松桩的自然之态,壶身既保持了紫砂壶应有的均衡平稳,又在线条的“参差不齐”中富于自然特色,准确刻画出松桩姿态。除此之外,壶身比较小巧,是紫砂壶艺术精致美感的体现。

壶盖融入壶身当中,平整的表面使壶身的结构达到完整。壶盖边缘的线也是非常生动的,看上去就像是松桩的年轮,象征松桩强劲的生命力量。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从线条的走向上看是比较简洁和传统的,与壶身整体清晰的结构保持平衡。壶钮形成环形,与把手相得益彰。整件作品的线条轮廓十分明朗,已初步表现出松桩的自然品质。

对于松桩模仿的工艺传统源于紫砂壶的祖先“供春壶”,重视对树木纹理进行完美地复现。此壶全壶呈现出比较明亮的棕色,从平整的壶盖处可见泥料非常细腻光滑,在品质上是无可挑剔的。除了壶盖部分,此壶各部分都展现出沟壑纵横的效果,这是表现松桩形态的重要部分。

筒身表面凹凸纹理穿插分布,自然随意又不显凌乱粗糙,其中还有线条纹组合形成的如同树皮纹理的部分。壶的底部分布着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孔洞,与松桩在自然风霜侵蚀下形成的效果一致,体现出松桩坚韧的生命力和所经受岁月之漫长。这些看似有些粗糙的纹理是松桩形态的真实写照,这种自然粗粝的效果比较难以把握,过于雕琢会损害自然美感,过于随意则使作品流于粗陋,只有准确把握住松桩的特征与品格,才有益于作品文化品格的呈现。

壶嘴、把手、壶钮与壶身纹路相匹配,同样包含丰富的纹理孔洞。把手上端在与壶身衔接时分成两枝,壶钮也运用这一形式,这样设计就使这三部分变为从松桩伸展出松枝,松桩的生命力得以在这些松枝中得以延续。在连接把手一次的壶身以及环绕壶钮的壶盖部分,手工艺人还特意点缀上许多细小的松针,松桩本身与其他树桩比较相似,松针的装饰恰好能凸显出“松”的主题,使松桩的形象更加具体。这些小松针在设计时与壶钮、把手连接自然,整个壶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孕育着松树坚强独立的品格与硬朗踏实的阳刚之美。

除了视觉效果,此壶更能带给人丰富的触感体验,在抚过那纹理遍布的壶身时我们遍体会到松桩强健的禁锢与风霜雨雪对它的磨练,既使这些纹理看起来比较粗糙,其中仍能体现出紫砂泥的细腻柔和,自然美与艺术美融合起来进行表现,是紫砂壶对松桩形象的艺术性升华。

松树在“岁寒三友”中象征着阳刚气质,强壮的身型与那些锐利松针表现了其坚贞不屈与正直爽快的品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也是长寿的象征。正是因为松树的这些象征意义,“松桩壶”才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品格,那些复杂精致的工艺实际上也是在塑造一种文化,紫砂壶艺术也就有了表现、弘扬文化的重要价值。

结语:此件“松桩壶”对松桩的模仿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体现了紫砂壶工艺技法的优越性。本文对此壶的自然品质与文化品格皆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作品的艺术工艺的特性与价值。中国紫砂壶艺术正如这松桩一样,脚踏实地,生长出繁茂的枝叶,在不断丰富自身中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壶盖松针纹理
伪造的情书
松针扫把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
松针茶风味特征的研究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