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均陶“缠枝牡丹画缸”的工艺之美和人文雅韵

2020-10-31葛家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雅器型宜兴

葛家瑜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素来有着“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美誉,7000多年的陶瓷文化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如今,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普及和流行,紫砂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饮茶利器,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其实,在宜兴的陶瓷历史之中,均陶也是非常的历史悠久,在宋朝的时候已经达到巅峰。宜兴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被称作“五朵金花”,共同构成了宜兴陶瓷艺术的辉煌盛世,为中国陶瓷艺术之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技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承,令人痛惜。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建国以后,宜兴均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名家的挖掘传承之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重现往日之辉煌。我们常见的均陶作品器型比较大,用来在园林院落之中当作花盆、水盂、鱼缸等等观赏之陈列,还有的一部分则比较小巧,多用于书房陈列赏玩之用,所采用的题材多取材于民间传统文化,非常的接地气,深受人们的青睐和欢迎。

1、均陶的工艺之美

均陶作品“缠枝牡丹画缸”(见图1)取材于中国陶瓷艺术之中常见的外观造型和装饰题材,采用了流行于我国宋元明清期间的一种文房用具,又称“案头缸”、“卷缸”,用来放置卷轴类书画用器,比较文雅大气,用缠枝牡丹的图案装饰也是民间普遍采用的题材类型,用均陶的堆花手法装饰其上,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画缸形态为传统器型,圆形的设计腹部微鼓,底部收拢,给人些许的挺拔隽永之感,口沿的处理也是别具匠心,让人在移动的时候可以有着力点便于抓握。缸体的堆绘题材也是传统的缠枝牡丹,色彩呈现出典型的均陶特点,褐色的背景上面凸显出黄色的图案,牡丹花卉的团团紧簇和富贵吉祥的姿态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时缠绕的枝条也在自然舒卷的设计之中徐徐展开,看起来非常饱满的画面之中却秩序感井然。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均陶作品“缠枝牡丹画缸”,从民间而来的题材和吉祥如意的象征采用均陶朴素的色泽和厚重的手法呈现出来,摆放至书房之中用来盛放书卷画卷等等文雅之物,堆花的手法把指尖的艺术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宜兴均陶的古朴自然和内涵之美。

图1

2、均陶“缠枝牡丹画缸”的人文雅韵

宜兴均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的时期,在当时有许多的陶瓷艺术形式存在,均陶在当时的格局之中能够赢得一席之地,可谓是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那就是非常特别的堆花手法。在明清的时候,均陶成为了皇家使用的陶瓷器,在故宫博物院之中还可以找到其踪迹。在近三四十年来,宜兴均陶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越来越得到关注,一些研究宜兴陶瓷文化的学者和均陶从业人员,写下了不少关于宜兴均陶的文章,对于宜兴均陶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很有裨益。许多的均陶艺人也在长期的发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均陶素来注重中国传统民间的题材表达,龙凤呈祥、牡丹花开等等题材都是随处可见于均陶大缸之上,充满了东方的艺术魅力,同时,堆花工艺被称为指尖之上的艺术,艺人凭借手指的力量在缸体进行堆花创作,非常具有技巧性和挑战性,特别是均陶的器型普遍较大,成型工艺也和紫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充分地发挥了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宜兴均陶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依然蓬勃发展。这件宜兴均陶作品“缠枝牡丹画缸”就是一件传统的宜兴均陶作品,一般摆放在文房之中,既是一件实用器,也是一件艺术品,在传承均陶艺术的基础之上,把我们耳熟能祥、非常熟悉的牡丹题材融合其中,让我们在观赏和使用这件作品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浓浓的人文雅韵。

3、结语

宜兴均陶在千年之后依然闪耀着艺术的光辉,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又有那么多热心人士和均陶艺人的不懈努力,使其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均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江南之地,许多的园林装饰鱼缸、花盆的使用方面都会采用均陶大缸,还有许多的文人雅士在文房用品之中选择非常贴近生活的均陶制品,使其更加富有艺术的审美和充满了人文气息。在如此的良好发展氛围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宜兴均陶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文雅器型宜兴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reverse-polarity plasma torch by two-temperature thermal nonequilibrium modelling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文笔的文雅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