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说,才能让父母支持我们的喜好?

2020-10-31

中外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陈铭学业爸妈

□ 猫 儿

最近,越来越多人粉上了B站up 主“何同学”。去年,他因为测评5G 速度有多快而走红。作为北京邮电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从两年前做视频博主开始,买数码产品、做视频就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比起走红,更让人羡慕的是,何同学说:“我的父母都很开明,也很支持我做的事情,没有让我遇到什么阻力。”这让很多年轻人“酸”了:“难道我缺爱好吗?我缺的是支持我的父母!”

热播的湖南卫视《少年说》节目里,就有一个写了56 本小说却得不到爸爸理解的女生。初一女生涂思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小说,已经写了56 本,有30 多万字。因为爱看课外书、写小说,她的文科成绩不错,可理科成绩却严重下滑。结果,她的爸爸看到她如此偏科,如此沉溺于写小说,非常生气,就把她的小说全撕了,还把课外书都封了起来。“爸爸把我一笔一画写的东西都毁了,我感觉那段时间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她站在勇气台上,向站在台下的父亲,表达着自己的悲伤。

《奇葩说》第5 季总冠军、武汉大学讲师陈铭是《少年说》的加油团成员。在节目现场听了这样的故事,陈铭惋惜道:“这个爸爸的教育方式有点儿粗暴了,如果我的女儿写了30 多万字的小说,无论它影响了什么,我都不会撕掉的,认真看一遍都来不及。”

我们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很难凭几句话就下结论苛责谁。但是,这场“失去灵魂”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在最终爆发的那一刻前,一定有很多预兆已经发生。自己对写小说的热爱,有没有争取过父母的支持?对于偏科的困扰,有没有向父母寻求过帮助?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扰,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能让父母对自己的热爱和喜好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平衡爱好与学业”

在第5 季第3 期《少年说》节目中,高二男生杨熠程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他在勇气台上讲到,他在初二时,无意中了解到网络博主这个新鲜职业,也开始尝试起来,跟爸妈说想做视频博主,希望增添一些设备,于是和爸妈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他与父母之间是如何谈妥的呢?

“第一轮谈判,爸妈要求我,初二期中考试考到全班前10 名,就给我买可以剪辑视频的电脑,于是我开始疯狂学习,考到了前10 名,得到了电脑。第二轮谈判,他们说如果中考考上重点高中,就给我买可以录视频的相机,于是我考上了。随着成绩的提高,我的视频也越做越精致。不过现在,妈妈对我做视频的时间约束越来越多,可能到了高三碰都不让我碰了。我想告诉妈妈:你看,这东西这么好,又能激励我,又能让我练就一身的本领,你难道不心动,能让我继续坚持下去吗?”

台下杨妈妈说道:“上次你剪视频,做到凌晨两点多,对身体太不好了。”

杨熠程说:“这是我的爱好,我愿意为我的爱好付出一切呀!”

妈妈回应:“妈妈不是让你放弃,是让你暂时地放下,现在学业压力太大了,你还没有能力去平衡学业和爱好。”

谈到这里,杨熠程若有所悟,准备结束这场对谈。陈铭这时走上台,说:“妈妈现在只是担心你睡得晚,如果能达成一个共识,几点之前必须睡觉,是不是妈妈可以接受?”

杨妈妈说:“是的,可以接受。”

陈铭对杨妈妈说:“妈妈可以接受几点呢?12 点?他可能花了两个小时做视频,你知道他收获的是什么吗?一周的动力。如果你把他这个时间拔掉,他可能这一周都恍恍惚惚,好像没什么开心的地方了。这对于他效率上的影响,可能远远多于两个小时。”

听到这里,杨妈妈沉默了。

“其实,还有一件事,可以给妈妈一个定心丸,你对大学和专业有没有一个构想?”陈铭转身问杨同学。

“我想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后当程序员。”杨熠程坚定地说。最终,有了爱好和大学的双重目标激励,杨妈妈同意他继续每周花两小时做视频。

其实,从他所说的经历来看,他已经在努力做好爱好与学业的平衡。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一次次通过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在即将升入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下,如何让父母继续支持自己?“我愿意为我的爱好付出一切”这样的口号明显有着不顾后果的任性,说服力为零。杨妈妈的担心也是很多父母的顾虑,身体累坏了怎么办?高考因此失利了怎么办?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更像是一种冒险行为,因小失大的错误岂能容忍?

陈铭老师的沟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第一,和父母沟通时,找准父母的顾虑点。杨妈妈说熬夜做视频不好,那我们就来抓住熬夜的问题,与父母达成时间上的共识,而不是以“我要我觉得”的态度宣泄情绪。第二,学会表达感受。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常常只表达想法,而忽略了表达感受。事实上,表达感受更容易促进情感的交流和理解。如果不让杨同学做视频,他会不开心,他在表述中没有提及,是陈铭帮他讲出来的。第三,设置学业目标。父母担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证明自己可以平衡爱好和学业。杨同学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通过前几次学业目标的达成,赢得了父母的信任,通过对大学目标的设定,也让父母对他有了信心。

每个人都想掌控自己的生活,但一旦开始做决定,就要承担后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你不是在证明给父母看,你是锻炼了自己成事的能力。为了达成目标,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学会分辨任务的轻重缓急,你是在学习做事情的内在逻辑。自己设定的目标比父母的硬性要求更能激发内在的动力。

作家张佳玮说他和父母沟通的经验是,不要用语言去沟通,要用行动。“因为我总是能拿到可以的成绩、可以的中学、可以的本科给他们看。在大学一年级,爸妈还是试图给我规划一条路。我没试图反驳,只是安安静静地写书出版、经济独立。”听父母的,还是说服父母听自己的,并不在于谁可能更正确一些,而在于你是否打定主意要为自己负责。

换一个角度,遇见科学的思维方式

也许对于爱好,我们并没有那么长远的打算,只是单纯地享受快乐,比如,喜欢听歌,喜欢没事打打游戏。这种情况下,遇到父母的阻挠时,我们该怎么和父母沟通呢?

《少年说》节目中有一个高二男生郑韩龙越,他喜欢听歌,连做作业都要戴上耳机,他说听歌并不会影响写作业,但他的妈妈却反对,母子二人为“写作业时应不应该听音乐”讨论多次而陷入僵局。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无法解决”的沟通问题呢?

陈铭老师这时站出来说:“换一个角度来想,这就成了听音乐的时候,还在写作业,我劝你不要同时做,因为写作业会干扰你听音乐。”现场响起同学们称赞的掌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是不是会豁然开朗呢?

“其实,我们可以用更科学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其他条件不变,戴耳机写作业一个月,看成绩如何,不戴耳机写作业一个月,看成绩如何,用结果说话。”这就是陈铭老师说的,用科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成长,其实也是思维模式的不断更新。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在争取父母的支持时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认识上的不一致,都可以使用。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有冲突是难免的,关键是发生冲突时,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去解决。

我们要告诉自己,作为一个接受了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包容更多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可以比对方多付出一点儿同理心,多提供一些科学的解决方案。毕竟,想让父母支持自己,并不是一个“如何说服父母”的问题,而是“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的问题。

猜你喜欢

陈铭学业爸妈
艰苦的学业
爸妈的约法三章
April Fools Day Jokes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郭沫若 陈铭枢 輓刘湘将军
我爱爸妈
『搏击爷爷』的乐活人生
35
听爸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