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富有幸福感的德育环境

2020-10-30邓翠枚

成功密码 2020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德育班级

邓翠枚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幸福教育成为一个新鲜词语,同时在教学中赢得教师的一致认可。对于處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他们在幼年所处的教育环境都会为他们将来的发展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尽力为学生提供幸福指数高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成长自信。构建富有幸福感的德育环境的前提,是班主任要在教学中认可幸福教育,并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达到幸福教育的德育目标。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教育是一种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教育,是师生在其中都能获得快乐体验。幸福教育是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引路人,在教学中自己先尽力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所以,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首先,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教学工作热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班主任应在平时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多学习班级管理技能;最后,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摒弃传统的严肃管理表情,而要以积极的正面情绪和表情对待学生。小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心理很强,在班主任的正面影响下,小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行为,达到提升班级德育的教育效果。同时,也会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的温情,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具有幸福感的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依然需要班主任做出积极的努力,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给予学生关心,循循善诱并给予学生良好的班级成长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美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方面的发展动力。

二、幸福教育发展的意义

幸福教育的创建对班主任和学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幸福教育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幸福教育对班主任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班主任作为班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班主任进行大量的学习,在情感上也需要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交流等。如此,班主任在进行自身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时,能够感到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第二,班主任在进行幸福班级管理中,努力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这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极大的信任感,从而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有助于学生幸福指数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幸福班级的构建。

三、基于幸福教育实施德育的策略

1.给予关心,拉近双方情感。

爱与理解是每个幼小心灵的成长需求,班主任要给予班级每个学生最基本的爱和关心。爱是最好的教育。爱是阳光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作为班级的领头人,班主任要拿出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关心和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环境的温暖,做幸福快乐的人。

在小学生成长中,班主任往往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一个班级中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等,他们的成绩一旦下滑就成了班级的学困生。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班主任不要对其进行直接地批评,而是要用足够的耐心与其沟通,多聆听其心声,多关心其难处。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用功,上课总是及时记笔记,在班级的成绩一直比较平稳。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我感到非常纳闷。于是,利用一个大课间的时间,我将他叫到了办公室,用平和的语气问他,最近是不是有心事。在我的开导下,他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原来,他最近因为喜欢上了一个新的玩具,而父母认为他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买玩具了。父母最终没有给他买玩具,他因此带着极大的叛逆之心,不再认真学习,导致考试失利。听了这个学生的心声后,我及时开导他要学会与父母沟通,让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同,并建议他尽量将买玩具的要求改成买书籍,这样家长一定会支持他。听了我的建议后,这个学生懂得和父母用心交流了,也体会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此后更加积极了。

2.循循善诱,提升积极素养。

班主任要懂得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必须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但是小学生的性格多变,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拿出足够的耐心,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当前很多小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导致他们在班级中很难融入集体。如果不改变这种心态,容易导致他们将来难以融入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中。为此,班主任要用发掘学生亮点的形式,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逐渐认可自己,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例如,我班有一个女生从小生活在娇生惯养的家庭,家长对她倾注了所有的爱。而这个学生在班级中基本什么活动都不参加,她觉得做任何班级活动都又累又脏。于是我就观察她,希望能发现她的优点并鼓励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画画比较好,就决定从这里找突破口。在一次班级黑板报更新中,需要一些插画作为点缀,我就在课堂上用鼓励的语气对这个学生说:“你画的画很漂亮,要不你负责这次的黑板报绘画创作任务吧。”听了我的话后,这个学生似乎有点退缩,于是我对全班学生说:“我们给她点掌声好不好?”如此,在大家的激励和信任目光中,这个学生终于完成了绘画。而那次后,全班学生对她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通过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鼓励,学生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也可以产生极大的责任心,从而快速融入班集体。这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3.营造氛围,刺激幸福感觉。

良好的班级氛围往往能带给学生更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发展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特定的主题活动,甚至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心灵受到启发,思想素质也逐渐提升。例如,在进行尊老爱幼的讲解时,班主任可以利用情景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人物的角色表演,有的学生扮演老奶奶、老爷爷,有的学生扮演小朋友。在“公交车”的场景中,小朋友一边用礼貌的语气和老人说话,一边用实际行动为老人让座。如此,学生们的兴趣十足,对情景的加工和表演劲头更大。在这样轻松祥和的主题活动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尊老意识。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者和带领者,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让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和仁爱团结的团队发展素质。班主任要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的温暖,体会到班主任的关爱、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使他们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感到信服,从而感受到幸福的学习氛围,自觉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幸福感德育班级
班级“无课日”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